贝加尔湖为什么那么深 贝加尔湖为什么还在加深
贝加尔湖,为什么那么深?是板块断裂吗?
贝加尔湖其实在之前曾经是我们的国土,后来在清朝的时期割让给了沙俄。到现在也没有要过来,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贝加尔湖距离我们的内陆城市要远比莫斯科进场很多。而且在很多古文中对贝尔加湖都有过详细的描写,所谓的北海指的就是贝加尔湖。不过那些都是遗留的历史问题,今天就单纯的说一下贝加尔湖有哪些自然特征。作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早已经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自然遗产。作为亚欧大陆上的最大淡水湖,贝加尔湖除了拥有大量的水资源之外,其涵盖的水域面积也极为的广大。
既然说到了贝加尔湖为什么这么深?就不得不谈论一下贝加尔湖形成的原因。在当初我们的地球并不是现在这样的板块。当时所有的大陆都是挤在一块,我们称其为泛大陆。而海洋也没有现在的四大洋,我们称其为泛海洋。后来地壳的运动导致出现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这就是形成如今世界格局的大陆漂移。
后来地质学家把现在的世界分为了6大板块。但实际上除了这6大板块之间,在亚欧大陆内部也有着其他的比较小一点的板块。而贝加尔湖就处于亚欧板块和阿穆尔板块之间。我们都知道,板块之间会存在着碰撞和拉扯。就好像我们的亚欧大陆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在几家的时候产生了现在的珠穆朗玛峰,并且这个挤压还是在不断进行的。所以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每年都在变化。
而贝加尔湖则是处于相互远离的板块之间,所以导致了贝加尔湖的水深。因为贝加尔湖的湖底地形是一个凹槽型结构,两边并没有缓和的坡度,而是直接下沉。到目前为止,贝加尔湖依旧处于相互远离的板块之间,它的深度也在不断的加大。或许有一天两个板块之间彻底分裂,海水涌入贝加尔湖将会成为新的海洋。
平均水深730米,最深处可达1637米,贝加尔湖为什么会那么深?
在世界上所有的淡水湖中,贝加尔湖的蓄水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这个巨大的湖泊位于东西伯利亚南部区域,蓄水量高达32.6万亿立方米,占据了地球表面所有流动性淡水资源总量的20%左右。
如果从高空俯瞰,你会发现贝加尔湖的整体形状就像月牙一样(当然了,如果你说它像香蕉也不是不可以),测量数据显示,贝加尔湖的平均宽度约为48公里,长度约为638公里,面积大约为3.15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30米,最深处可达1637米。
贝加尔湖的蓄水量之所以能够如此巨大,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它实在是太深了,实际上,贝加尔湖除了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之外,还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那么问题就来了,贝加尔湖为什么会那么深呢?
贝加尔湖的起源
如上图所示,我们脚下的大地其实只是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地球的岩石圈之下存在着一个软流圈,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这里的物质大多数都处于熔融状态,具有缓慢“流动”的特性。
地球的岩石圈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就像“漂浮”在软流圈之上一样,随着软流圈的“流动”,这些板块也会发生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板块和板块之间难免发生一些磕磕碰碰,如果碰撞得比较厉害,有些板块就可能会产生“裂缝”,而贝加尔湖就是这样一种“裂缝”。
科学界普遍认为,贝加尔湖形成于大约2500万年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之后的强烈地震,它本质上其实就是亚欧板块内部开裂而形成的一条“深谷”,相关研究表明,这条“深谷”在形成之初比现在的贝加尔湖还要深得多。
贝加尔湖的形成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上述的“深谷”形成之后,大量的水资源(如河流、冰川等)就开始向这里不断地汇聚,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周边区域的河流和冰川除了给这条“深谷”带来了巨量的水之外,还将大量的泥沙灌入其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泥沙不断地沉积,这条“深谷”也变得越来越浅,并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贝加尔湖。也就是说,尽管现在的贝加尔湖看起来很深,但实际上它却是在演化过程中变浅了很多,在它的湖水之下,其实还存在着比现在的湖水还要多的泥沙沉积物。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大约2500万年前,地球的板块运动使欧亚板块出现了一处深深的“裂缝”,由于地势较低,附近的水都会向这里汇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贝加尔湖。
需要指出的是,贝加尔湖之所以会那么深,其实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首先就是贝加尔湖附近区域的水资源非常充沛,即使是现在,也依然有336条河流在不断地向贝加尔湖注入淡水,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贝加尔湖的周边区域还存在大量的温泉,这说明了这片区域的地下水资源也很多。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贝加尔湖位于北纬51度29分至55度46分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的全年气温都相对比较低,在冬季的时候湖水还会结冰,这样的气候使得贝加尔湖的湖水的蒸发量很少,水也就不容易流失了。
作为对比,我们不妨来看看世界上第二深的湖泊——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坦噶尼喀湖也是一个淡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分,其形成过程与贝加尔湖非常相似,面积也与贝加尔湖差不多(3.29万平方公里)。
但坦噶尼喀湖的水深却不如贝加尔湖(平均水深为570米,最深处可达1470米),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坦噶尼喀湖位于南纬3度20分至8度48分之间,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这里全年气温偏高,湖水的蒸发量也就要比贝加尔湖大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家发现贝加尔湖所在的“裂缝”至今仍然在扩张,而坦噶尼喀湖所在的东非大裂谷也同样如此,这就意味着,如果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下去,那么在遥远的未来,世界上第一深和第二深的湖泊最终都会从地球上消失,它们会被海洋取而代之。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世界上有着很多大大小小的湖泊,这些湖泊的形成原因存在相同点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如美国就有著名的五大湖区,而在俄罗斯也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深度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那么贝加尔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贝加尔湖形成的原因和其他很多湖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是由地球上的两个板块相互背离着运动张裂形成的。
贝加尔湖位于亚欧板块和阿穆尔板块的交接地带,而亚欧板块和阿穆尔板块属于两个反向运动的板块,按照地质学的原理来说它们会形成巨大的沟壑,而这些沟壑在长年累月的外力作用下就会被堵起来,从而中间积水形成巨大的湖泊。贝加尔湖就是这样的原理,它其实就是位于这两个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所以当这两个板块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向两边移动的同时,贝加尔湖不但形成了,而且还越来越大、越来越深。
贝加尔湖的深度非常惊人,平静的水面下其实隐藏着和我国的泰山相当高度的水深,别切随着其旁边的亚欧板块和阿穆尔板块的不断运动,还在不停地增长着它的面积,深度也在不停地加深。就像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一样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大。
所以说贝加尔湖不论是在占地面积还是深度上面都很非常惊人的,它里面所容纳的淡水资源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可以供世界上的很多人使用并且能够持续供应很长的时间。所以我么要对贝加尔湖进行特别的保护,否则如果哪一天它被污染了的话世界上的淡水资源将会减少很多,人类社会的水资源资源供应和安全问题就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将失去很大一笔财富。
贝加尔湖深是世界第一深湖,都够深了,为何每年还在加深?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古时候曾被称为北海,古代时曾是匈奴的领地,据说苏牧放羊就在此地,清朝时候贝加尔湖曾短暂属于清朝的境内,但《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把这块土地割让给沙皇俄国。
贝加尔湖水面积大概有3.15万平方千米,但湖水最深处却达到了1637米(2015年数据)。要知道,我国的青海湖最深处才32.8米。那么,贝加尔湖为什么那么深呢?
其实答案和板块运动有关。
软流层
在了解地球板块运动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地球的结构。
地球分为很多层,科学家把这些层分别命名为 地壳,岩石层,软流层,地幔,外地核和内地核。而板块运动就和软流层有关。
我们知道,地球内部是一个非常非常热的地核,地核因为温度非常高,因此地核的物质呈熔融状,就像是火山刚喷发出的物质一样。
当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热量以及能量上升到低温的岩石圈时,受到岩石的阻拦,而逐渐堆积起来的物质形成了软流层。
可以说,软流层阻止了地球内部热量向地球表面散发,从而让地球表面形成低温、坚硬的土地,我们才可以在上面生活。
由于软流层不是坚硬的固体,而是呈流体状,所以它可以移动,但它移动的方向很有讲究,这和它的密度有关。
软流层的平均密度为(3.20~3.22)g/(cm^3),而海洋下方岩石层的密度为3.31g/(cm^3),所以,软流层的密度比海洋下方岩石层的密度小,不过它其实要比大陆下方岩石层的密度大。
由于海洋和陆地下方的密度不一样,因此软流层会受力不均匀,这就会导致板块运动的发生。
根据这些认知,科学家们把整个地球分为6大板块,分别为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在这些板块中,由于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重,所以它的板块会往大陆板块底部俯冲。
由于大洋两边的地壳往大陆板块底部俯冲,因此这个板块中间会扩张,因而导致形成板块运动,我们也知道,板块运动的地方,更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板块运动
了解了地球之所以会发生板块运动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板块运动的几种方式,这里又会用到中学所学的知识。板块运动分为两种方式 相互远离和相互挤压。
相互挤压
相互挤压指的是两个板块相互挤压。因此,相互挤压的版块之间一般会形成山脉,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这么来的。而且据科学家观察喜马拉雅山每年以0.002米的速度升高,这也意味着板块运动至今都没停止过。
相互远离
相互远离是指两个板块会因为软流层受力不均,而在这里形成裂谷,甚至海洋。在相互远离带,很容易形成裂谷和湖泊,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就是这么来的,贝加尔湖也是这样来的。
贝加尔湖
我们知道,科学家们把地球分为六大板块,其实在这六大板块之中还有一些更小的板块,比如 阿拉伯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等,而贝加尔湖就位于亚欧板块和阿穆尔板块之间。
在两个板块之间的位置,很容易导致地震和火山的爆发,如果你把世界地图中的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和世界板块地图重合起来,你会发现两者惊人的相似。
从上图中可以得知,贝加尔湖正好位于地震带上。实际上,根据科学观测也确实如此。
据记载,贝加尔湖全年大大小小的地震加起来高达2000多次,大部分地震震级较小,普通人感受不到,但也有一些地震震级较大,给贝加尔湖当地经济造成重创,据科学家预测,每隔15-20年左右就可能会发生一次较大的地震。
这些地震,也会无形之中造成贝加尔湖畔深处的湖底撕裂,造成湖水深度加深;再加上贝加尔湖本身就处于相互远离型板块,因此湖水深度也会像喜马拉雅山一样逐渐增加。
事实上,如果地球历史足够长,贝加尔湖甚至能形成海洋。
正是以上两种因素的双重影响,才导致了贝加尔湖湖水如此之深。
现在,贝加尔湖附近生活着多种多样贝加尔湖独有的生物,如贝加尔海豹,秋白鲑、环斑海豹等。还有它丰富的水资源,以及各种生物资源等,越来越被世界所重视,在1996年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第一深湖贝加尔湖,为何连年在加深呢?
因为板块的运动和互相挤压才导致了贝加尔湖一直在加深。
地球分为许多层,科学家将这些层命名为 地壳,岩石层,软流圈,地幔,外核和内核,板块运动与软流圈有关。我们知道地球内部是非常非常热的核心,因为岩心的温度很高,所以岩心中的材料会熔化,就像火山喷出的材料一样。当内部释放的热量和能量上升到低温岩石圈时,它被岩石阻挡,逐渐积累的物质形成了软流圈。软流圈防止内部热量散发到地球表面,从而在我们赖以生存之前在地球表面上形成了低温的坚硬土壤。软层不是硬固体,而是流体,因此它可以移动,但是其移动方向非常特殊,这与它的密度有关。
软流圈的密度远低于海洋以下的岩石层的密度,也远高于大陆以下的岩石层的密度。由于海洋和陆地之间密度的差异,软流圈将受到不均匀的力量,这将导致板块移动。基于这些理解,科学家将整个地球分为六个主要板块,在这些板块中,由于洋壳比大陆壳重,因此其板块会向大陆板块的底部俯冲。当海洋两侧的地壳向大陆板块的底部俯冲时,板块将在中部膨胀,从而形成板块运动,我们还知道这些板块移动的方向将会产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板块移动会造成板块的相互挤压,相互挤压会让板块形成山脉,板块移动会造成相互远离,相互远离就会形成裂谷和海洋。根据记录,贝加尔湖每年的地震加起来超过2000次。大多数地震的震级很小,普通百姓无法感受到。但是,一些地震强度很大,对贝加尔湖的当地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预计每15-20年左右可能会发生一次大地震。这些地震导致湖泊底部被撕裂,加深湖泊的深度。
贝加尔湖为什么那么深?湖底是什么结构?湖底有什么奇怪的生物
贝加尔湖因为它处在世界上著名的张裂区之一,在欧亚板块和阿穆尔板块之间,因为它这两个板块不断的分离,所以贝加尔湖在形成了以后也在不断的破裂,它就像我们的东非大裂谷一样,这样子的话也就导致了贝加尔湖非常的深。贝加湖它是断层湖,也就是断层导致积水而形成的湖泊。
贝加尔湖是由变质岩火山沉积变质岩花岗岩第3系第4系沉积,还有断层,这是贝加尔湖的结构。贝加尔湖里面还有80%的属于贝加尔湖特有的生物,像贝加尔湖海豹,这是全世界唯一一种淡水海豹,这种淡水海豹它是海洋海报生物里边个头最小的。
这种淡水海豹可能是和2000公里外的北冰洋环斑海豹有共同的祖先。还有我们比较特殊的胎生的贝湖鱼这种鱼,它活动范围在50~1500米深度之间,这种鱼它也是贝加尔湖特有的生物,它也是贝加尔湖海豹的主要食物。并且随着背江湖水,因为断裂带不断地断开,那这样子贝加尔湖,它很有可能会在数亿年后和大海联通成为真正的大海,所以贝加尔湖它是在不断的生长的。
贝加尔湖之所以有全世界唯一的淡水海豹和淡水鲟,这两个原本是应该生活在海洋里面的生物,是因为在远古时期贝加尔湖它曾经是海洋的一部分,但是后来随着地壳的运动,贝加尔湖它就逐渐和海洋隔离了,所以它里面的生物很有可能是在海洋和贝加尔湖隔离的时候,这些物种随着进化而进化来的。
贝加尔湖为什么那么深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贝加尔湖为什么还在加深、贝加尔湖为什么那么深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