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湟影评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生活资讯

南京行政区划调整 南京行政区划调整最新消息公布

影评小编2023-04-09生活资讯50

南京南站区划调整为什么会被搁置

南京南站区划调整被搁置因为其中雨花台区域的成长发展更为突出,而江宁这边则以左邻右里、中驰商都二手车市场为主,拆迁重建规划也稍有滞后。尽管严格意义上,旭辉铂悦秦淮、绿城深蓝等属于江宁区,新房极少,但整体形象与南站打造的高端经济区确实有点格格不入。

区划调整风波

其实早在2011年以赵晶夫为代表的亲身经历南站建设的建设指挥者们在当年的政协会议上提出对该核心区域进行区划调整,近6年的时间,民政部门也多次到该区域调研,形成共识 调整到雨花台区的建议。并己上报,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推进。

因此,由此引发的问题也愈来愈多,例如区属管辖、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划分等。

针对划分及产生的问题,支持方表示江宁区政府重点打造的区域不在南站核心区,鉴于雨花台区想尽快推动南站整体的建设,呼吁政府批准将南站核心区域内现属江宁行政范围内统一区划调整到雨花台区。

而反对方则认为,南站原本就属于江宁,不管是归属感还是利益分羹,更希望政府能把南站归还给江宁。

至于为何南站核心区域内江宁行政范围为何建设有所怠慢,有网友还表示可能是害怕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但这并不能成为不重视发展的借口!

如今陷入两难境地,利益又难以平衡,区划调整也就一再搁置,后果也很难想象。

九妹认为发展要以大局为重,如果最终因区属划分造成区域无法得到最好的发展,想来也是得不偿失吧!

“仙鹤门”是现存的南京明外廓十八门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因附近有一座远看像是仙鹤展翅高飞的山峦而得名。

曾经的仙鹤门从保卫都城的城门逐渐变成菜地和村庄,而后随着地铁2号线的开通、城际轻轨的规划建设、配套设施的完善,仙鹤门区域内吸引了不少品牌房企的进驻,仙鹤门的发展也迎来了契机。

不过,整个仙鹤门地区以经济适用房小区为主,多为拆迁安置人员。楼盘众多,但缺乏大型生活配套设施,既无菜市场、小吃街等便民设施,也无社区文化中心、社区体育中心等社区服务设施。至今发展并没有太大的突破!

有网友反映,由于其处在栖霞和玄武的边界,两区既不是依靠绕城高速的自然隔绝,也不是依靠外郭城墙(燕西线)的传统地标为界限,导致仙鹤门成为仙林想管管不了,玄武边陲懒得管的灰色地带。

区政府各自牢牢守着土地财政和社保账户等既有利益,却忽视边界混乱带来的长期利益内耗。黑车等违法行为在两区边界打着游击。各种执法机构也对模糊混乱的边界区域实施模糊处理。

江苏新一轮区划调整

2015年岁末,媒体曝出了无锡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获批,撤销无锡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设立梁溪区,同时新设立新吴区。不只是无锡,纵观江苏13 地市,近几年在区划调整上也动作频频,南京、苏州、连云港、徐州、扬州等五年来行政区划变化较大。通过调整,江苏行政区划格局进一步优化,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定位、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区划调整不光要把好审核关,各级地方政府也应该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来应对行政区划变更后的问题,实现促发展惠民生。

近5年来江苏多地进行区划调整,苏南版块无县

据公开报道,近5年来江苏省13地市均进行过部分区划调整,在县市区一级的调整中,南京、苏州、扬州、无锡、连云港、常州等地变化较大。人民网江苏视窗梳理了近年来江苏13地市县市区一级的区划调整情况!

以上仅为县市区一级调整,或撤县(市)设区,或县区合并。在2013年南京的区划调整之后,南京最后的两个郊县——高淳、溧水撤县设区,苏南从此再无县。

在乡镇街道一级,江苏的区划调整也在进行。2011年镇江润州区最后三街道正式挂牌,润州撤镇设街全面完成。2013年,徐州全市共撤销11个镇,调整 6个镇域范围,新设立17个街道办事处。宿迁宿豫区顺河镇设立街道办事处。,徐州丰县撤两镇新设三街道。2015年,连云港灌云区三个乡镇区划调整。同样是在2015年,3月南通市通州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原18个镇调整为12个镇4个街道办;8月,南通如东撤销掘港和苴镇,设立街道办事处。

据江苏省民政厅数据,截至年底,全省共有13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其中21个县、23个县级市、55个市辖区,859个乡镇(其中乡79个、镇780个),415个街道办事处。这一数据较2010年初,县(市)减少了7个,乡镇减少了159个,街道办事处增加了98个。在经过2015年的区划调整后,江苏县市区、乡镇街道的数据也有待更新。

区划调整带来哪些利好

为什么要搞区划调整 调整后究竟会带来哪些影响 笔者通过资料梳理,发现无论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还是集聚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区划调整都有利好。

第一,优化行政区划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例如大丰市改区后,媒体报道称将有利于大丰融入盐城大市区,城乡统筹发展等将获得更多要素支持和项目支撑,实现“同城待遇”。

常州金坛撤市设区也是因“金坛地区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影响了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连云港将新浦区与海州区合并设立新的海州区,并将赣榆县撤县设区,连云港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得到显著拓展,区划格局更为合理。南京溧水、高淳撤县设区也有利于融入主城,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二,区划调整铸就经济新地理,集聚资源。以扬州为例,置身于“大扬州”发展框架中,江都、广陵、邗江有了更为明确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也有了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截至,常州市辖区行政区域面积、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最大倍差分别约为40倍、13倍和17倍,行政区规模差异悬殊,影响了空间布局优化,资源要素流动,客观存在行政管理成本偏高、行政管理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问题。区划调整之后,常州市的发展更加顺畅了。

连云港区划调整也有利于促进港口、产业、城市联动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对江苏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有利于精简机构简政放权。南京撤销白下区、下关区,设立新鼓楼区、新秦淮区,合并后的两新区各有14名常委,相比之前一个区就有11名常委,领导班子人数大减。

2012年苏州沧浪、平江、金阊三区为姑苏区,县级市吴江市撤县设区。此次苏州调整行政区划可减少2个县级行政建制,有利于减少机构设置,总体上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行政效能。

扬州在区划调整后,广陵区通过简化流程、并联审批、提前介入、跟踪督办等方法,做到“关口前移、重心前移”,为重大项目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据悉,自 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以后,扬州市向广陵区下放了529项市级行政权力,使之与邗江区实现相对等的“责权利”关系。据《人民日报》报道,苏州吴江区在乡镇撤并后,多个办事处人员从100多人精减到7人,改革措施跟进,“浓缩版小政府”向服务转型。

区划调整切忌跟风,需理智对待

与国务院已经批准的数目相比,等待撤县设区、撤县立市(区)、乡镇合并的地方也为数不少。例如,2015年初,江苏沛县“撤县建市”的事件引起热议,官方回应“撤县建市”实则是沛县县委、县政府启动撤县设市前期工作,真正调整“八字还没一撇”。

2015年2月,网上一则“江苏即将进行重大区划调整(讨论稿)”的网帖更为劲爆,称“撤销地级镇江市,宜兴市划归常州市代管,仪征市划归南京市代管,将靖江市和张家港市、常熟市、江阴市合并,成立新的江阴市 ”,该传言也引起江苏省民政厅的两次辟谣。

关于江苏区划调整的各种声音从未停止,2015年7月南京江北新区获批成立,关于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区划调整的声音也屡屡出现。2015年12月22日,人民网报道淮安也正谋划并实施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清河、清浦区拟合并为清江浦区,洪泽撤县设区。

“在这种区划调整传言或建议热潮背后,其实是利益考量。”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肖泽晟指出,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财政最大化的冲动是撤县设区重要原因。然而,利益衡量不等于理智的选择,更不一定能带来理想中的绩效结果。“如果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管理水平和财政能力不足,反而不利于县城的发展,使得县城的发展动力降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副教授郐艳丽说。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刘军强认为,撤县设区也有可能在就业、社会保险等民生领域带来诸多新情况。

《人民日报》指出,区划调整,不光要把好审核关,各级地方政府也应该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来应对行政区划变更后的问题,更好发挥区划变更优势。为了保持社会稳定,政府应该算整个社会层面的“大账”,而不是眼前纸面经济的“小账”,以收益补民生,以民生促稳定,减少社会失序带来的摩擦成本,实现整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南京区域调整是真的吗

南京各区区划调整是假的。

网传消息称,撤销浦口区建制,全部区域纳入江北新区、江宁区麒麟街道、汤山街道划归栖霞区、江宁区江宁街道、谷里街道划归雨花台区。这样的消息是不属实的,无此情况,请勿轻信。

南京市,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南京市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南京市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和“东南第一学”之称。

南京气候

南京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常年平均降雨117天,平均降雨量1106.5毫米,相对湿度76%,无霜期237天。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年平均温度15.4℃,年极端气温最高39.7℃,最低-13.1℃。

南京市进入春季是4月1日左右,进入夏季是6月8日左右,进入秋季是9月18日左右。进入冬季是11月12日左右。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及南京不断的植树造林,南京夏天的炎热程度与其他城市相比大为减轻,故已摘去“火炉”的称呼。

以上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