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石海,天下奇观》——四川省宜宾市国家地质公园(手机拍摄)
“兴文石海”位于万里长江第一城 ,五粮液故乡四川宜宾市文兴县,这里滇渝川黔黄金交汇点,是四川最大苗族据居地。兴文县是春秋时期僰侯国所在地,公元1573年古僰人消亡,从此偃武修文,所以这里称为“兴文”。
兴文石海1981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第二届世界地质公园评审,“兴文石海”正式成为第二批世界地质公园。
我们从自贡开车,大约两百公里到文兴石海世界地质公园大门,这里停车场已经满,我们只能把车停放在一家饭店院子里,交了停车费。
潇雅轩客栈老板热情招呼我们在这里就餐。
我们点了当地特色菜,服务员很快把竹笋炒肉,豆花,酸汤鱼端上来。
我们在网上订票,在游客中心取票,扫场所码,测温进入景区。
进入兴文石海如进入世界雕塑艺术师的大型博览园,数千百副雕塑作品各具匠心。
天上漂丝丝雨滴,草甸泥泞我们在景区拍照继续前行。
我们排队上景区的观光车,一路上手机记录 沿途的风景。
“夫妻峰”是垂直缝隙发育灰岩石,在长期风化溶蚀作用,形成根部相连,顶部分开双石柱,峰高约40米,顶部分开距离约2米。形如恩爱夫妻窃窃私语,故称“夫妻峰”。
“兴文石海”是五亿年前地质变迁孕育了神奇石海“天下第一漏斗”,“亚洲最大石海”,四绝荟萃 ,神奇绝世 ,被地质学家誉为兴文式喀斯特地貌。
1983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文兴石海,欣然挥笔题词“天下奇观”。
兴文石海地质公园为中低山窄谷岩溶地貌,山体坡度大多在69度以上。
兴文石海在地质构造上,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带,属于川南褶皱东西向构造体系的川黔古砌陷范围。
园内展布一系列单面环状山体,群峰耸立,河流深切,地形起伏较大,地势北低南高,最高海拔在1795米。
“石海天俗石,个个似神工”
兴文石海国家地质公园共有四个园区,一是以“天泉洞”为代表的200多个大小溶洞组成洞穴群。
二是以自然生态著称的汇聚峡谷瀑布,湖泊 ,溶洞,古僰人遗址地质景观。
三是形成于距今4.9亿年的奥陶紀,古石林,千年银杏,溶洞群,翠竹林海太安石林。
四是桫椤林和翠竹掩映着凌霄僰人遗址的凌霄城园区。
“金龟嬉狗熊”,这是灰岩石柱形成的象形景观,灰岩长期风化溶蚀作用,形成两座石峰,一大一小,相聚咫尺,大如熊居其上,引颈俯视。小者行如金龟,昂首对望。金龟曲意 逗弄,熊憨态可掬。
“一线天”溶蚀作用沿石灰岩直接裂隙,时光斗转溶蚀不断扩大,最终形成狭窄的石缝。两壁如刀切斧劈,深度40余米,宽度2米左右。人立其中,仰天眺望,天如一线。
僰人是一个古老勤劳尚武的民族,从西周到明万历元年(公元前1066年—公元1573年)长达2500年时间,他们生存繁衍在这片神奇土地上。
僰人曾经参加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建立战功,被封为“僰王侯”。
僰人主要聚居在川南,此后尽管历经兴衰沉浮,僰文化主要以悬棺为代表的独特神秘文化,虽然经历千年,至今令人不解。
在那些硝烟弥漫,刀光剑影的日子里,僰人被明朝十四万大军剿杀殆尽,消失尽五百年之久,但是那些高挂的僰人悬棺,似乎一直向人们述说他们曾经的兴盛与悲哀。
在今天的宜宾文兴建立的“僰侯国”的遗址,僰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雄盘险峻峡谷之中,他们随遇而安,以山为营。
僰人生活屯居地方很多,或屯居为寨,或沿川为沟,或洞穴为家。
僰人男椎髻短服右袄,女子丫髻长裙,皆为赤足,辫发魋结,不鞍而骑,骑马善战,剽悍勇猛。
在僰人山寨当地村民演绎僰人生活场景。
苗族百姓业余爱好吹芦笙。
苗族女子绣荷包。
苗族青年男女进行对歌。
苗族青年女子唱着自己的山歌。
“文兴石海”景区有三绝,其一绝;“天下第一大漏斗”长径659米,深208米。与号称世界最大的美国“阿里西波”规模两倍。
“兴文石海”大漏斗气势磅礴,雄峰险峻,怪石嶙峋,盆幽深邃,翠竹绿树。
沿着栈道走向天泉洞,有如坐盆观天,遥镜天圆,这是我国最早对天坑进行研究的地方。
“兴文石海”二绝,地表石海,熔岩奇观 ,延绵二十余里 南北约八公里 ,异峰竞秀,怪石争奇,藤蔓缠绕,山水和谐,景趣融汇。
游人至此,俱与石对话,与水通心,在大自然的和谐野趣中,释放自我,感悟人生真谛。
二 绝;在天坑悬崖峭壁上,有巨大溶洞,这是中国天然游览长度最大的溶洞“天泉洞”,游览长度居世界之首,以探测长度为10.5公里。
宋任穷题字“石海多绚丽”。
在洞壁巨大岩石上,刻有“二叠素喀斯特,灰岩石林溶洞,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旬不可多见的地质魁宝”。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决定将军政部兵工署21兵工厂,由重庆迁徙到“天泉洞”,建立军工基地。
“天泉明宫”是天泉主洞后段,属第四层洞,向西延伸大约二百公尺 ,宽四十公尺 ,洞高气爽,空旷幽静,美丽如宫,故称“天泉明宫”。
“天泉洞”上下分为四层,石花,石乳,石笋,石林,石幔,石梯田。
重镶迭嵌,或卷或翘,或立或吊,千态万状,似仙阙楼台。
“天泉洞”灯光璀璨,变幻莫测,五彩斑斓,如瑶池盛景,如海市蜃楼,让人目不暇接。
“泻玉流光”是兴文石海标志景观,为洞上方岩石崩塌后,洞顶与地表相通形成“天窗”。
“天窗”长约8米,宽约2米。正午时分,一束阳光,由窗口射进入洞,于幽暗之中,宛如从天倾泻的瀑布 。故称“泻玉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