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限售政策(东莞限售政策调整)
东莞取消住房限购、更多热点二线城市将跟进,楼市调控或进入新阶段
12月26日,广东省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通知》,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东莞市莞城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商品住房,须自商品房买卖合同(或房地产买卖合同)网签备案之日起满3年或取得不动产权证满2年方可上市交易,上述区域暂停实行商品住房限购政策。
今年7月4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分类指导优化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通知提出,东莞市住房限购区域调整为莞城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限购区域”)。
这意味着,东莞市全域不再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政策。
东莞 新房短期库存去化周期达24个月
据某指院数据,2022年11月,东莞商品住宅可售面积约459.15万平方米,环比增长0.62%,同比增长6.77%;短期库存去化时间为24个月,尽管环比缩短0.9个月,但同比延长14.5个月。2021年以来,东莞市的最长去化周期为2022年10月为24.9个月,其次为2021年1月为24.7个月。
2022年1-11月,东莞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83.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8%;商品住宅成交套数为24122套,同比下降36.7%。
就限购区域而言,新房市场热度不均,有区域价格降幅超50%。据中指院数据,今年前11月,位于限购区域的莞城街道、东城街道、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城街道、万江街道,成交均价同比增加18.2%、95.9%、-52.1%、-7.9%。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表示,东莞本次限购政策的放松也是地方楼市发展推动下的产物,一方面在此前强化政策调控下,东莞房地产市场运行逐渐回归理性,限制性住房消费政策迎来宽松局面是大势所趋,另外,由于明年东莞商品房供应较为充足,因此适度放开限购限售政策也是为明年市场供需两端稳健发挥打下坚实基础。
“楼市调控进入新阶段”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智库总监严跃进表示,东莞取消限购政策,信号意义积极重大,这意味着楼市调控政策进入到新阶段,即全面废除限购,已经二三线城市这么做,还会有更多城市加入。
12月9日,广东省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通知》。新政明确,2022年12月10日起,在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南海区桂城街道、顺德区大良街道购买的新建商品住房,须自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之日起满3年方可上市交易。上述区域暂停实施住房限购政策。
这也意味着,佛山在今年6月取消八大镇街限购政策的前提下,再度取消祖庙、桂城、大良三主城区中心镇街的限购政策,佛山已全域取消限购。
此外,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今年三季度以来,已有包括江苏省南京市、山东省青岛和济南、四川省成都、陕西省西安、河南省郑州、福建省厦门等地相继缩窄限购区域。
据交汇点新闻客户端12月22日消息,南京主城限购区域部分放开。为着力改善职住平衡,对玄武区红山新城等城市外围人才集聚板块可在现行购房政策基础上增购1套。
报道称,限购政策有所放宽。加大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对有60岁及以上成员的本市户籍家庭可增购1套住房,对长期工作在南京但社保或个税缴纳在外地的居民,提供半年及以上居住证明可在宁购买1套住房。
12月6日,厦门解除岛外四个区的限购,外地户籍可直接购房。据厦门日报,岛外限购政策调整为在厦门市实际工作和生活的非本市户籍无住房家庭和个人可在岛外限购1套住房。岛内限购政策不变,仍为过去4年连续缴纳3年社保或申报个税的非本市户籍家庭和个人,以及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才在岛内限购1套住房。
严跃进称,最近一些地方调控的政策也在给其他地方政策做示范,要主动作为,减少对房地产交易市场的约束,从而为新一轮楼市复苏提供新动力。
关荣雪表示,西安、杭州等城市调整限购,说明新一轮需求端的纾困政策已经由热点新一线或二线城市率先开局,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尚待加速修复的背景下,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要应出尽出、因城施策,充分发挥政策积极效应,预计后续还将会有更多热点二线城市跟进。
东莞 12月26日起全域放开限购
12月26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通知(东建房〔2022〕23号)。
通知表示,自印发之日起,该市莞城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商品住房,须自商品房买卖合同(或房地产买卖合同)网签备案之日起满3年或取得不动产权证满2年方可上市交易,上述区域暂停实行商品住房限购政策。东莞市其他区域的新建商品住房须自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之日起满3年方可上市交易,二手商品住房暂停实行限售政策。
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此前相关政策措施与此次通知不一致的,以此次通知内容为准。
全文内容如下
各有关单位
为切实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我市莞城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商品住房,须自商品房买卖合同(或房地产买卖合同)网签备案之日起满3年或取得不动产权证满2年方可上市交易,上述区域暂停实行商品住房限购政策。
我市其他区域的新建商品住房须自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之日起满3年方可上市交易,二手商品住房暂停实行限售政策。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此前相关政策措施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内容为准。
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东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2022年12月26日
重磅!东莞楼市新政,划分限购区与非限购区!
刚刚,东莞市住建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分类指导优化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
东莞正式划分限购区与非限购区!
一、划分限购区与非限购区
城区片区的 南城 、 东城 、 莞城 、 万江 ,以及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 ,均为限购区域。
在限购区域内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家庭,暂停向其销售限购区域内的新建商品住房; 非本市户籍家庭 ,新房与 二手房均暂 停销售。
居民家庭购买限购区域内的商品住房,购房资格核验按原政策标准执行。
除了上述镇街以外的东莞其他镇街,则均为非限购区域 ,无需进行购房资格核验。
二、落实金融支持政策
东莞市住建局在通知中表示,此次限购政策的优化调整,将有利于向中心城区和核心区域以外疏导住房需求,也有利于更好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合理购房信贷需求的支持力度。通知要求,商业银行要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本行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合理增加房地产信贷投放额度,提高审批效率,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具体首付比例与贷款利率,则以新政细则及实际为准。
据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东莞一手住宅供应15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3%;成交12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2%。一手商品房成交金额约426亿元,同比减少48%。住宅约353亿元,同比减少51%,非住宅同比减少29%。
政策原文如下
东莞加强分类指导 优化住房限购政策(政策解读)
7月4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分类指导优化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东莞市住房限购区域调整为莞城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志着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控进入区域限购的新阶段。
近年,我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特别是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期间,连续出台“莞九条”“莞六条”“莞八条”等“组合拳”措施,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有效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缓解了商品住房供需矛盾,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调控目标。近期,根据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房地产新的发展模式,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在前期已出台部分优化措施的基础上,借鉴省内外部分限购城市经验做法,加强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实施区域差异化限购新举措。
根据通知规定,从2022年7月4日起,我市住房限购区域调整为莞城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限购区域”),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限购区域内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暂停向其销售限购区域内的新建商品住房,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限购区域内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暂停向其销售限购区域内的商品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限购区域内购买第1套、第2套商品住房,需按原政策标准提供社会保险费或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东建〔2022〕4号,即“莞七条”)中的二(三)孩家庭可新增购买1套住房、“双(多)证房”认定为1套住房等政策仍适用于限购区域。除上述限购区域外,我市其他区域暂停实行住房限购政策,居民家庭在非限购区域购买商品住房,无需进行购房资格核验。
通知进一步明确,我市住房限购政策将视市场供需变化适时动态调整,确保房地产市场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同时,我市将继续实行住房限售政策,在通知施行之后网签的商品住房,无论位于限购区域还是非限购区域,均须取得不动产权证满2年后方可进行交易转让。
此次限购政策的优化调整,将有利于向中心城区和核心区域以外疏导住房需求,也有利于更好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合理购房信贷需求的支持力度。通知要求,商业银行要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本行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合理增加房地产信贷投放额度,提高审批效率,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下来,我市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研判,牢牢把握“房住不炒”定位,加强预期引导,因城施策、分类指导,进一步完善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