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一石等于多少斤 魏晋一石等于多少斤
西晋一万钱一石等于现在多少钱一斤?
等于现在的1000元一斤。
1、《晋书》卷三十三〈何曾列传〉中提到,西晋的何曾每天吃饭要花上一万钱,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10万元。
2、一石则相当于如今的100斤。所以一万钱一石等于现在1000元一斤,真的很恐怖的。
晋朝的一石在50到60kg。大概是100到120斤之间。现在的大米大概在3块钱一斤。
所以大概是300到360元人民币。但是,晋朝的物价和现在不是一个水平。特别是晋朝末年。所以权且一看。
拓展资料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期,即中国铜钱由铢两体系向唐宋年号、宝文钱制转变的时期。
汉末的战乱持续到三国鼎立时期,从经济上说,三国分立也是东汉末年社会大破坏的自然产物。蜀汉政府治理经济,铸两种直百钱,第一种是直百五铢,这大概是攻入程度时所铸的。初铸很厚重,后来逐渐薄起来。厚重的有一种背面有文字,这是四川犍为所铸,这是方孔钱中纪地名最早的钱。第二种币是直百,最大的有四铢重,后来越来越小直至每枚不到半铢。另外有两种五铢钱,一种钱文类似直百五铢,有内廓,小样。另一种钱文类似直百五铢,没有内廓,稍大且薄。
这两种直百五铢价格都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人民币不等。
三国货币
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建立曹魏政权,曹魏初期曾一度废钱不用,交易皆用谷帛,至魏明帝时才复铸“五铢”钱。吴蜀的钱币与魏相比则十分复杂,多为大钱。蜀钱有“直百”、“直百五铢”、“犍为五铢”等。吴钱只是作价更高。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等。
现在一枚大泉当千,当二千等币价格都在千元以至万元不等。
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经过厉行屯田,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社会经济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币制亦较稳定。曹操创立魏国,初期以谷帛、布帛为币,使用五铢钱,后仅用了七个月五铢钱即废止,继而又恢复流通五铢钱,形同汉制,钱体较汉五铢稍小,显著的特点是外郭压五又压铢。在此基础上,于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复铸行五铢钱,其形状仿东汉五铢。但曹魏五铢很难辨认。这种太和五铢现在价格一般在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
孙吴地处江南,物产较丰富,人民亦较富裕,但孙权实行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几个品种。到头来是官民交困,财政极度亏空,国基不稳,最后走向灭亡。公元222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建都建业(今南京)。孙吴的经济基础也很脆弱,实行通货膨胀政策,铸行大面额钱币,“钱既太贵,徒有虚名”。公元280年为晋所灭。孙权统治下的吴国最初是使用王莽大泉,后自己铸币,嘉禾五年铸大泉五百,赤乌元年铸大泉当千,后又铸当二千,当五千的大钱,都是用红铜。大泉五百和大泉当千有各种大小,初期的厚重,以后逐渐减重。
晋朝一石多少斤换算成千克
石本来是重量单位,为一百二十斤,但自秦汉开始,石也作为容量单位,与斛相等。
容量单位,自然不同品质的粮食,重量不同。大概在50-60kg左右。
一石等于多少斤?
一百二十斤。
“石”是古代重量单位,今读dàn。在古书中读shí,因古时1石约等于1担(即10斗),因此在民间“石”又可俗读为dàn。在正式场合、诗词、古文之中应作本音shí。
10斗等于一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市斤。一市斤等于一斤,所以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扩展资料
自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到建国初期一直采用一斤十六两制。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保留市制,“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
1市斤=0.5公斤
1市斤=10两
市斤以上有市担,以百进位;市斤以下有市两、市钱、市分、市厘、市毫、市丝等,以十进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市斤
百度百科——石
关于西晋一石等于多少斤和魏晋一石等于多少斤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