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是什么 永乐大典是什么时候纂修的
永乐大典记载了什么
《永乐大典》记载了我国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包括儒家典籍、史传百家、历代文集、方舆志乘、小说戏曲、医学方技、天文地理、道佛典籍等。《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扩展资料
《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纂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到嘉靖朝,怕《大典》有损,又重录了一部,称为“嘉靖副本”。因为两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宫中,没有刊印,流传稀少,在朝代更迭、内忧外患中被偷盗、抢掠、焚烧,“正本”消失了,“副本”也只剩下400余册。
《永乐大典》由于卷帙浩繁,参加纂修人员众多,因此前后体例不一,前后错互舛误之处,亦在所难免,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巨大价值。《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有万书之书之称,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
近现代因为《永乐大典》的散失,能够利用的只有区区400册,但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中国国家图书馆诞生之初就担负起国家图书馆职责,保存并收集《永乐大典》等珍贵文献。京师图书馆筹建之初,经学部提议将翰林院残存的《永乐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庋藏。
《永乐大典》讲了什么?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永乐大典的影响
《永乐大典》的最大贡献在于保存了我国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在这方面,清代一些学者对《永乐大典》所作辑佚工作是有一定成绩的。
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时,安徽学政朱筠奏请“校《永乐大典》,择其中人不常见之书辑之”,得到清高宗的批准,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立了《四库全书》馆“校勘《永乐大典》散篇办事处”,先后参加者共三十九人,其中有著名学者戴震、邵晋涵、周永年等。
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共辑出书籍 经部六十六种,史部四十一种,子部一百零三种,集部一百七十五种,总计三百八十五种,四千九百四十六卷。
其中重要的文献如西晋杜预的《春秋释例》、唐林宝的《元和姓纂》、北宋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南宋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代医学名著《苏沈良方》、《博济方》、《伤寒微旨》等都是亡佚已久的秘籍,全赖《永乐大典》才得保存下来。
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类书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所公认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的包装设计十分有特色。全书用上等宜纸印成,上面印有朱丝栏,每半页8行,大字占一行,小字钞成双行,每行28 个字。端正的楷书呈墨黑色,而且有淡淡的芳香味道。里面的名物器什和山川地形,用白描手法绘就,精丽工致,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实属古代书籍插图中的佳品。所征引之书名、圈点以及版心均用红笔,十分显眼。每册书高营造尺1尺5寸6分,宽9寸3分。书面硬裱,用粗黄布连脑包过,朴实庄重。
《永乐大典》的价值,主要是内容丰富,收录了古代许多文化典籍,不光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资料,也保存了大量的文化古籍。 再者,作为部类书,它宏大的规模, 丰富的内容, 创新的体例等方面,都远远超越前代的类书。
永乐大典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永乐大典的价值和意义
1、保存了大量古书,引据材料皆直取全文,一字不易,全篇或全书抄录,所以,元代以前的书籍多赖以保存。
2、雅俗兼收,开编辑史上敕撰书籍绝无仅有之例。不但收录保存了很多古代科技类书籍,还打破传统儒家观念的束缚,大量辑录宋、元两代的小说,戏文和杂剧作品。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关于永乐大典是什么和永乐大典是什么时候纂修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