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湟影评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影频道 > 正文

电影频道

贺龙在兴县多少年 兴国县贺堂乡

影评小编2023-02-10电影频道66

贺龙元帅的家乡?

贺龙(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汉族。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力量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之一。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27年8月1日应谭平山策动,任八一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脱离中国国民党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1月19日,率领红二方面军开始长征,1936年6月30日,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69年6月9日病逝于301医院。享年73岁。1974年9月29日,中共中央为贺龙恢复名誉。

百团大战,贺龙如实上报难处,彭总感到意外,果断决定推迟作战

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部的《战役预备命令》下达后,120师没有像晋察冀军区和129师那样立即下达相应的战役命令。

《战役预备命令》要求“120师派出4-6个团”“直接参加正太线作战”。贺龙、关向应对此感到有些困难。

自从第120师主力部队之一王震的359旅调到陕甘宁后,晋绥根据地主力部队的比例大大缩小。晋绥根据地较太行等根据地的面积要大,而总的兵力却只有太行根据地的一半。要在短时期内抽调出4-6个团的兵力参加正太线作战实有困难。经过认真地商讨,贺龙、关向应实事求是地向八路军总部上报了自己的难处。

彭德怀、左权收到贺龙、关向应的电报后,虽感有点意外,但他们理解,贺龙说有困难,定是所言即实。 彭德怀、左权果断决定,调整对120师的战役部署,正太路战役推迟到8月20日进行。

在8月8日的《战役行动命令》中,总部对120师的新要求是 “贺、关集团应破袭平遥以北同蒲线及汾(阳)离(石)公路;破袭同蒲线部署,应以重兵置于阳曲(今太原)南北,阻敌向正太线增援。该集团原拟1个团在阳曲以南配合作战,兵力过少,应加强之。如汾河可能涉渡时,该集团阳曲以南配合作战部队,应力求以约2个团之兵力,进至榆次南北地区,直接加入刘、邓集团作战,并受刘、邓直接指挥之。对晋西北腹地内各个敌之据点与交通线,应分派部队积极破袭,相机收复若干据点。”

收到总部的《战役行动命令》后,贺龙、关向应为彭德怀、左权能接受自己的意见感到高兴。但同时,他们又陷入了新的思考之中。

从《战役行动命令》来看,很显然彭德怀、左权是要他们将主力放在榆次之南,集中兵力破坏榆次至平遥段的同蒲路,配合兄弟部队向正太路进攻。但根据自己的实际,根据敌人分布的情况,经过认真地分析研究,贺龙、关向应认为,在榆次以北用兵, 将攻击的重点放在忻县至朔县的同蒲路和忻县至静乐的公路,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会更好些,更适合自己一些。

将重兵置于阳曲南北,采取敲山镇虎的策略,直接阻止日军对正太路的增援,这当然很好。但贺龙关向应所顾虑的是 一方面,120师实在是太疲劳了。 2月份,为回击阎锡山的磨擦,他们不得不带领120师主力从冀中重新回到晋西北。刚反击顽军,还没有站稳脚,日军就纠集了1. 2万余人的兵力,向我晋绥根据地发起了春季大扫荡。我晋绥根据地军民经过38天的激战,才将敌人击退。但紧接着6月份,日军又纠集2万多人的兵力进行夏季大扫荡。在58天的反扫荡中,120师主力与地方武装对敌作战251次,毙伤敌人4000多,粉碎了日军的夏季大扫荡。连续的作战,部队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整。

另一方面,120师所面对的敌人又是十分强大的。 沿同蒲路及在阳曲周围的就驻扎着日军独立混成第3、第9、第16旅团和第26师团,日本的劲旅第1军的司令部就设在阳曲。在此情况下,当八路军展开对正太路的大破袭后,视正太路为山西日军生命线的第1军司令长官筱冢义男肯定会集中全力增援正太路。 到时120师是否能完全阻击住日军,没有十分的把握。一旦阻击难以奏效,就将会对八路军破袭正太路十分不利。

“我们要做到知彼,但不能忽视了知己。”关向应对贺龙说,“经过夏季反‘扫荡’,部队还没有恢复,在同蒲路北段开刀,拽住筱冢的牛尾巴,更适合我们的情况。”

战场上不允许指挥员有丝毫的优柔寡断。贺龙、关向应及时决断,很快拟定了以破击太原以北的同蒲路和忻(县)静(乐)公路为重点的作战计划,上报八路军总部。

贺龙、关向应的主张再次得到彭德怀和左权的肯定。 新的作战部署是 第358旅破击忻县以北同蒲路和忻静公路;并协同独立第1旅第715团相机逼退岚县、东村等据点,收复岚县;独立第2旅破击宁武至朔县间的同蒲路;独立第1旅第2团攻占离石以北的石门堰和寺疙瘩等据点;暂1师破击神池至五寨间的公路,并保障独立第2旅侧后安全和后方交通;决死第2、第4纵队破击汾离公路,并相机攻占某些据点;工卫旅一个团和师特务团,破击太原以北高村至平社间的同蒲路。

二、气氛活跃的动员大会

兴县蔡家崖一个青砖砌墙的农家小院里,贺龙正在主持召开120师团以上干部动员大会。关向应尽管身体已十分虚弱,但他仍坚持要参加这次重要会议。

贺龙首先分析了八路军开展这次破袭战役的重大意义。 然后他说

“我120师的任务在晋西北,具体说是同蒲路的北段。虽说是这次战役的一个侧面,但是,由于它和这次战役的正面——正太线紧相连接,是敌人增援最便利的一条交通要道,所以,在同蒲线上的配合行动,对于争取整个战役胜利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120师在这次战役中协同晋西北的友军、新军各部,同时向同蒲线北段全线出击,主要是彻底地摧毁忻县与静乐之间的最大据点康家会。另外,还要把由大同北到太原以南的铁路、公路、电线、碉堡彻底破坏。说到底,就是我们在晋西北方向的活动要使敌人受到严重的打击和牵制。”

贺龙叼着他那只心爱的木雕烟斗,边走边说

“129师和晋察冀的同志们劲头不小,我们虽然不是正面战场,但在侧面战场上也不能落后,光拉日军的牛尾巴还不够,还必须一边拉住牛尾巴,一边朝他的牛屁股上捅刀子,叫日本鬼子顾头不顾尾,顾尾不顾头。”

贺龙的一席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贺龙说完,关向应站起来接着说

“师长把任务已经布置了。我没有更多的要说,总之,重要的是拿下康家会。康家会据点是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团独立步兵第39大队守备的,我们要攻克康家会不是说39大队多么有战斗力,而是这里有日军的一个大粮站,粮站一旦被破坏掉,前方不打自溃。这个任务交给358旅去完成。”

“政委,请放心。”358旅旅长张宗逊站起身说,“进攻康家会的部队已经组成,由我亲自带队。”

关向应点点头说 “那好,你出马我们放心。

会场上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活跃。120师的动员大会非常成功。

参加了师里的动员大会后,张宗逊就率领358旅向康家会进发了。

抗日战争爆发,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给了张宗逊大显身手的机会。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张宗逊担任过红军大学参谋长、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在总部机关工作,虽然能够跟老总们学到很多东西,但他总渴望挥戈纵马驰骋疆场的那一天早一些到来。抗战爆发后,张宗逊被任命为120师358旅旅长,随120师挺进敌后,转战于晋西北地区,打了许多恶仗硬仗。这次贺、关首长把破袭忻静公路这块硬骨头交给他,张宗逊感到责任重大。

忻静公路是连接晋西北腹地与同蒲路的一条主干通道,它像根大毒刺一样远远地深入到我抗日根据地内,日军通过这条公路在我晋西北根据地中部掏空了一大片,其据点一直深入到距黄河只有数十公里处的村寨上,对我根据地构成极大的威胁。 贺龙、关向应认为,趁此次交通破袭战,狠狠地搞它一下,把敌人变成缩头乌龟,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康家会是忻静公路上敌人最大的据点,紧挨着据点是一个大粮站,由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团第39大队一部50余名日、伪军守卫。康家会西侧利润村驻有日军10余名,东侧石神村驻有日军30余名。此次要358旅攻打康家会,就好比是拿着铁锤去砸蛇的七寸,正中要害。

贺龙、关向应考虑的还不只是一个康家会。他们指示张宗逊要做好打大仗的准备,要敢于消灭来援之敌。

根据贺、关首长的指示,张宗逊作了如下部署 以358旅第4团2营攻打康家会,以1、3营埋伏在康家会东侧,准备伏击由石神村出援之敌;以358旅第716团在康家会以西的硕弯设伏,准备打击由静乐出援之敌。

8月20日黄昏,358旅在张宗逊的带领下由宿营地出发,沿着一条人迹罕至的山路向康家会方向疾行。一路上,战士们耳朵里听到的除“沙沙沙”的脚步声外,就是“快!”“跟上!”的命令声。主攻部队首先在一个叫土地堂的小山村集结,这里距康家会只有15里路。

这时,一位熟悉康家会的老乡来为部队作向导,部队跟着向导顺着一条小山沟往前走,战士们神情严肃,一只手捂着水壶,一只手捂着手榴弹袋,两脚用脚尖轻轻往前迈进,不让弄出任何响声。出了山沟,沿公路向东北走。刚刚踏过一道残破的墙垣,前面的队伍忽然卧倒。“前面就是康家会,做好一切出击准备。”从前往后,一个跟一个小声传达着。

半夜时分,随着张宗逊一声令下,攻打康家会的战斗打响了。

2营5连1排排长周富贵带领选定的突击队员紧跟在向导的后面,数十名精壮战士,刺刀已擂在枪头上,手榴弹拧开了保险盖。他们从街心穿过去,走出一条巷口,一道铁丝网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一个战士抡起大铡刀,二下两下,就把铁丝网砍开了。

敌人竟然一点未曾觉察,战士们赶快穿过铁丝网,弯腰往前走了十几米,又被一道铁丝网拦住。当战士用大铡刀再次砍向铁丝网时,挂在铁丝网上的铁叶子铃铛响了起来。

“当当当”的响声,惊动了哨兵。哨兵“哗”地拉开枪栓,朝下面喝问 “什么人的干活?”

没有人回答,只有几个黑影在迅速地朝岗楼接近。

日军哨兵的枪响了。

枪声就是命令,战士们迅速越过铁丝网,朝敌人的岗楼扑了过去。

敌人打过来一排子弹,向导老乡缺乏经验没有卧倒,一颗子弹“嗖”从他肩膀穿过,他“哎哟”一声站立不稳,被身旁的战士赶紧搀扶了下去。

突击队员们仍是一声不吭,爬到敌人的碉堡根下。这是个空碉堡,打枪的地方是离这不远的一个小碉堡。战士们还是一声不响,冒着枪弹向小碉堡运动。

日军一看来势不大,便以为是零星的游击队来扰,抽烟说笑,没有在意,只有七八个日本兵冲了过来。周富贵举枪连打三枪,日本兵掉头跑了回去。

这时,传来命令 “6连已经越过铁丝网,接近了敌人,5连要迅速向小碉堡前进,配合6连,全部消灭敌人。”

小碉堡的火力更加猛烈了。 5连一排的手榴弹一个一个地在小碉堡旁边爆炸。终于,日军的机枪不再出声。6连的一个战士从房顶上扔下了一颗手榴弹,炸坏了日军的掷弹筒。营长发出命令 “迅速前进,拂晓前彻底消灭敌人!”

军号响了,周富贵带头从临时挖掘的工事果跳了出来,冲向敌人的小碉堡。

突然,从小碉堡里冒出了团团浓烟,迅速向外飞散,日军释放了毒气。

战士们淌着眼泪,咳嗽不止。

“同志们,不要紧,这是催泪瓦斯。”连长说着,让人们把口罩戴上,“别让鬼子跑了,打手榴弹。”

一颗颗手榴弹雨点般齐向小碉堡投去。周富贵扛着一个梯子飞快地放在小碉堡上,他干脆爬上小碉堡,把手榴弹使劲扔到里面去。6连的一个排长也冲到门口,周富贵忙说 “同志,小心,里边还有活的。”

话音未落,果然从碉堡里飞出两颗子弹,这个要冲进去的排长随即倒下了。战士们一下给气火了,又把两颗手榴弹投了进去,两个活着的日本兵,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战斗并没有结束。天刚蒙蒙亮,从静乐赶来增援的两卡车日军,沿着忻静公路朝康家会开来。在硕弯埋伏的第716团旱已等得不耐烦了。第716团将2营放在中间,负责从正面打击敌人;将1、3营放在左右两翼,待战斗打响,负责从两翼向敌人进攻。

虽然早晨的雾气挡住了大家的视线,但从由远而近的车声中可以感觉到日军 汽车 正在向这边驶来。团长对大家说 “一定要放近了打。叫敌人来得了,回不去。”

汽车 愈来愈近,埋伏在公路两侧的战士已经能够透过薄雾隐约地看到 汽车 的影子。突然, 汽车 停了下来。日军听到康家会方向静悄悄的,犹豫着不敢再往前走。几个军官模样的日军,下车嘀嘀咕咕在商量着什么。埋伏的战士都十分紧张,生怕到手的鸭子又飞了。好则嘀咕一阵的日军又继续向前驶来。

随着团长的一声“打”,所有的轻重火器一齐向日军的 汽车 开了火。第一辆 汽车 被打着了,车上的日军纷纷跳下车来。第二辆 汽车 上的口军一看中了八路军的埋伏,就想掉转车头往回开。可已经来不及了,埋伏在两翼的103营迅速插了上去。日军无所依托,转眼成了瓮中之鳖。

几乎与此同时,埋伏在康家会东侧的第4团1 、3营也把由石神村增援的日军打了回去。

康家会战斗顺利结束。贺龙高兴地称这次战役是 “我军(120师)抗战第四年(1940年)第一次光荣的胜利。”

康家会痛击日军后,日军急忙调集兵力要夺回康家会,打通忻静公路。我军则乘虚而击,接连收复丰润、普明、寨上、方山等中小据点,使康家会以西的日军只剩下静乐县城一个孤零零的据点。

康家会战役转移了日军的注意力,120师接着开始大闹同蒲路北段,并取得一个又一个战果 8月21日,特务团攻克平社车站,重创守敌,炸毁铁桥两座,使忻县到太原的交通中断。同晚,收复康家会的358旅转攻同蒲路,毁坏太原以北30公里处的铁路3公里,并于次日晚攻克距太原更近的北龙泉据点,对太原形成威胁。

总之,在大破袭的第一阶段,120师共进行大小战斗163次,敌人伤亡2700余名,敌骡马伤亡250多匹,俘虏扫军5名、伪军142名、战马149匹,缴获长短枪369支、轻重机枪23挺、迫击炮1门、山炮1门、无线电1架,割敌电线15640公斤,破坏铁路50公里,公路470公里,桥梁40座。从而有力地配合了正太路的大破袭。

贺龙简介

贺龙(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贺文常, 字云卿。 湖南桑植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在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贺龙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卓越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扩展资料

大事年表

192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湖南的沅陵、澧州等地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作。曾任县讨袁护国民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是“战绩最大,声威最高”而“异常奋勇”的“钢军”,成为当时著名的左派名将。

1928年初,贺龙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由上海回到湘鄂西,领导发动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和湘西起义,与周逸群、段德昌等创建了红二军团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1942年6月,他担任陕甘宁和晋绥联防军司令员,为陕甘宁和晋绥两个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1954年调中央工作后,一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在1956年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贺龙

谁知道贺龙的资料??快告诉我!!!!

贺龙资料,贺龙介绍

作者 佚名 文章来源 不详 点击数 151 更新时间 2006-10-18

人物姓名:贺龙 (1896~1969)

人物国别:中国

军事家

贺龙(1896—1969),党和国家、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曾任县讨袁护国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红二方面军总指挥。1935年率部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一二0师师长、一二0师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冀中区总指挥部总指挥。1940年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政民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1942年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1945年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任晋绥军区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当选为第八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

1969年6月9日逝世,终年73岁。 (1896—1969),党和国家、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曾任县讨袁护国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红二方面军总指挥。1935年率部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一二0师师长、一二0师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冀中区总指挥部总指挥。1940年任晋西北军政委员会书记、晋西北军政民联合委员会主任委员。1942年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1945年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任晋绥军区兼晋绥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1952年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当选为第八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

1969年6月9日逝世,终年73岁。

贺龙将军的出生地

湖南桑植人。

贺龙(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贺文常, 字云卿。 湖南桑植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贺龙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卓越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24年至1927年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贺龙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高举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旗帜,率部参加北伐战争。

1926年夏,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时,已成为北伐军中著名的左派将领。

扩展资料

贺龙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一生追求真理,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战争年代,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善战,历尽艰险,百折不挠;和平时期,为社会主义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他对敌人恨,对人民爱,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大公无私,刚直不阿,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平易近人,豁达大度,爱护战士,关心群众。他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品德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贺龙

贺龙在兴县多少年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兴国县贺堂乡、贺龙在兴县多少年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