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斯事件是什么 拉威尔事件
威尔斯和范甘迪闹什么矛盾?买他回来不是白废了吗?
首先威尔士的年龄已经不小了,想签一份高额养老合同,在火箭打球,上上下下只把威尔士当作协助球队的球员,并不是什么巨星。论球权,首先是姚明拿球,然后要满足麦迪出手,再后是阿尔斯通要出手,再下一个才是巴蒂尔或者威尔士,这对于他来说很难接收,但是火箭从经理到教练都把姚麦当宝贝,怎么会去在乎一个小小的高龄威尔士?矛盾就此产生!消极怠工,养伤,都是借口吧!
威尔斯奇异故事集 盲人国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国著名小说家,尤以科幻小说创作闻名于世。1895年出版《时间机器》一举成名,随后又发表了《莫洛博士岛》、《隐身人》、《星际战争》等多部科幻小说。他还是一位社会改革家和预言家,曾是费边社的重要成员,会晤过罗斯福和斯大林,撰写了《基普斯》、《托诺-邦盖》、《波里先生和他的历史》、《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恩惠》、《预测》、《世界史纲》等大量关注现实,思考未来的作品。
第一个故事 盲人国。正常人去了盲人的世界,变成了异类。赤裸裸的讽刺。正常人对盲人的爱,选择了他认为最好的姑娘,但是盲人觉得最差的姑娘。不同的审美,没有好与坏。最后正常人离开了这个世界,逃离了,也没有了想征服对方的念头。从一开始的自大,洋洋得意,到行动失败,开始冷静,融合,最后融合失败。人的孤独,来源于此,因为不同,无法假装。故事有曲折性,人物在行动中变化自己的性格,不断反思,最后解脱,发现不同。
从一次的谣言到最后的闹剧。有模有样的描写了一次在船上(封闭环境)的趣事。人们的想象力是那么的丰富,共同的想象把事件推向了高潮。起因就是两个人的谋划。作者结尾处,暗示了这场阴谋,但仍然给予了一定的其它比例的结局。
墙中之门,描写了一次又一次的出现的门。源于人的压力,对于事情的逃避,所以才会产生了这样和那样的诡异的事件。门的出现,暗示了主人公对于压力的选择性,不确定性。每次门的出现后,就产生了一些事情。但是他压力小的时候,就找不到门了,怎么找都找不到了。
加速,缓慢。是一种对比,我们的对比,让周围的世界变得很慢很慢了。能看清楚很多东西,看清楚动作,看清楚环境和细节。
因为力场变化而导致的视觉变化,大型的吃人的蚂蚁,各种离奇的现象。故事的描写极为细致,对行动的刻画有诗意般的描述。
新行星,这则故事,奇妙且具有转折。最终的结尾,让人忍俊不禁。是的,人们对于离开自己相隔遥远的事物,观察起来,只是在表面上面,是无法深入进去的。而这种意向的表达,会有很多的,强大的冲击力。只有自己体会才知道,而别人一无所知。
速度变慢,变慢了。大脑的高速运转,描述了一切事物不可知,不可知。相对的速度,相对的环境的变化,你的观察力越来越仔细,对事物的判断也越来越不同。人们往往想着打破常规,尝试不同的体验,这种体验是非常规的。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离开五根带给我们的景象和体验。所谓体验,是非常规的,非五根所摄取的。
关于奇迹,奇迹是什么,你也许拥有过,但是会忘记。
看完这本书,文字非常优美,描述很细。作者更多的关注点在细节上面。
威尔斯和闪电侠是什么关系
是闪电侠的宿敌。
哈里森·威尔斯是美国DC漫画旗下的超级反派,闪电侠的头号宿敌。在初代闪电侠Jay Garrick诞生之后不久,美国中西州立大学的化学教授爱德华·克拉瑞斯博士在一次偶然间的情况下听闻他的一个学生“猜测”自己从实验室的某种液体中获得了超能力。尽管爆炸破坏了现场,但是他还是在现场找到了一支没有被破坏的混合重水试剂,这也就是闪电侠能力的来源所在。
这期间汤姆·加瓦那出演他伪装成哈里森·威尔斯博士时的形象,并作为《闪电侠》第一季的主要反派。闪电侠巴里·艾伦的时间旅行者宿敌,也是艾迪·斯旺的后代,在《闪电侠》里为主要常驻反派,在《明日传奇》第二季里是主要反派末日军团的领导者。
扩展资料
《闪电侠》剧情简介——
巴里·艾伦在11岁的时候,他的母亲死于一次离奇的恐怖事故,而他父亲更被错认为凶手,而他父亲的挚友,警探乔·韦斯特领养了他。长大后巴里·艾伦已成为一个聪明﹑上进﹑讨喜的司法技术鉴定员,与此同时他为了调查母亲死亡的真相,于是追踪起各种都市传说,也同时见识了先进的科技。
在工作期间,艾伦迷上了由科学家哈里森·威尔斯及其S.T.A.R.实验室开发的粒子加速器,这项科学奇迹将对物理学研究带来飞跃式的进步,然而在公开亮相当日,粒子加速器爆炸并引起了一股风暴,不少人因此丧命,而巴里·艾伦则被闪电击中。
而从长达9个月的昏迷苏醒后,巴里·艾伦发现自己因祸得福,得到超高速的力量,令他决定使用此力量保护中心城。不过他随即发现他并非唯一一个“超人类”,自那事故后,中心城的失踪事故及不明原因死亡事件急剧增加,于是巴里·艾伦除了调查母亲死亡真相为父亲正名外有了新目标,那就是利用他的超高速能力解决中心城发生的犯罪事件,确保市民的安全。
美国威士忌酒事件
联邦政府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负责整顿联邦的财政工作。1790年1月他提出了《关于公共信贷的报告》,建议按照债券的面值进行一切债务清偿,“以昭示对所有权的尊重”。2月,国会通过了报告。同年6月,国会又通过《债务承担法令》,决定由联邦政府承担各州在战时所欠的全部债务。
为了增加预算收入,国会于1791年3月通过《国产酒税法案》(有时也被称为威士忌法案),规定对用小麦酿造的酒类征收消费税。这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对国内产品征税的税种。尽管税收在政治上是极不受欢迎的,但汉密尔顿认为威士忌酒消费税应该是政府征税中最能被接受的税。同时社会上也有一些改革者支持汉密尔顿,他们希望借助这项所谓的“罪孽罪”来唤起公众对酒精危害的认识。1791年11月,乔治·华盛顿划分了税区,任命了监察官和稽查员并设定了他们的薪俸。
威士忌酒消费税立刻引起了争议,西部农民认为这项税收是对他们的不公。对那些从事半自然经济的农民来说,威士忌酒乃是一种收入项目,他们通过小型蒸馏炉酿造威士忌酒来补贴家用。西部地区的农民,特别是宾夕法尼亚州、弗吉尼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一带的农民,由于路途遥远,道路失修,在把小麦供应到东部城市的市场中经历过不少困难。于是他们把小麦酿成威士忌酒来解决这一困难,同时还有利可图。威士忌酒税一出,使得西部农民不如东部粮农有竞争力了。另外,在边境上由于现金短缺,威士忌酒通常是作为一种交换媒介的。多数人根本没有足够的现金来交纳税款。威士忌酒消费税对于西部贫农来说本质上是一种东部富人不须支付的所得税。
对于威士忌酒税的最大异议就是制定该项税法时并无当地代表的参与,而这正是他们参加革命所要竭力阻止的。许多抗税者都是退伍老兵。在西部人民眼中,这些人为了自由而战,为了抵御新兴的中部州而战。此外,异议还在于他们为什么要为他人的债务买单?征收这种消费税来清偿国债,归根到底也就是为了塞满投机商的腰包,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
同时小农们也抗议汉密尔顿对于大型酿酒厂的税收减免,而这些大型酿酒厂基本都在东部地区。威士忌酒消费税的支付方式主要两种 按固定税费支付、按加仑数支付。大型酿酒厂能够量产,而且运输成本低,又不会坏,因而负担得起固定税费。他们的生产效率越高,每加仑支付的消费税越少(根据汉密尔顿的数据最低的可到6
美分)。而小农不能整年满负荷生产,同时生产出的谷物运输成本也高,在储运过程中还常常发生霉烂,最终他们以每加仑9
美分来支付消费税,这就是使得他们缺乏了竞争力。不论是否是汉密尔顿有意为之,大型酿酒厂看到了征税对他们的好处,自然他们是支持这项税收的。
除了威士忌酒税外,西部人还认为政府的税收不会用来为他们办多少实事。其中最主要的是联邦政府并没有竭尽全力保卫西部边疆地区。另外,西班牙(那时拥有路易斯安那)禁止西部人利用密西西比河进行商业航运。既然政府既未能阻止印第安人的袭击,又未能迫使西班牙开放密西西比河 西部人问道,他们干嘛还要白白交税呢?
最后,汉密尔顿决定只对威士忌征收销售税,表现出对西部边民的文化欠考虑。在西部,威士忌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那里人们时常感受到失望和恐惧,几乎人人喝酒,老黑麦威士忌往往是惟一的选择。教堂牧师为教友效劳,教友是用威士忌给牧师酬劳。地主若是没有威士忌供应农场工人,就留不住工人给他干活。许多人的威士忌都是自产自销。如此重要的一种产品要交税,西部人都怒恨难消。
许多西部边疆的定居者以请愿的形式反对威士忌酒消费税。请愿失败以后,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人民建立了法律之外的组织来主张废除这一法令。抗税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南的四个县 费耶特、阿利根尼、华盛顿和威斯特摩兰。1791年7
月21
日在费耶特县的红石旧堡召开了一个预备会议。该会议呼吁选举代表去参加9月上旬匹兹堡的一个更加正式的集会。匹兹堡集会是由布雷肯里奇为代表的温和派召集的,旨在阻止抗议活动的暴力化。集会向宾夕法尼亚州议会和美国众议院(此时在费城)递交了请愿书。迫于压力,消费税法于1792年5月修改。修改的内容包括由来自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国会议员威廉·芬德利所倡导的将税收削减1美分,但新税法仍然未能消除西部人民的不满。
"宾夕法尼亚州著名的威士忌暴乱",
被涂上柏油、插上羽毛的收税者游街(1880年绘)
阻止抗议活动暴力化的努力是不成功的。1791年9月11日,新上任的税官罗伯特·约翰逊被16名身着女士装束的男子涂上了油污,头上插上了羽毛。但是约翰逊没有罢休,他说服了法官给那伙人发出拘捕令。负责递送拘捕令的法官助手自然害怕,就让一个不识字的放牛娃替他送文书。倒霉的放牛娃挨了鞭打,也被涂抹油污和插上羽毛,还被捆在一棵树上。由于暴力事件不断,1791年和1792年上半年的税并未能征收上来。而消费税的支持者则辩称,这和殖民地时期没有代表的情况下征税是不同的,因为这些税法是由全国人民选出的代表通过的。
威士忌暴乱传统意义上仅限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西部,但阿巴拉契亚地区各州(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的西部县均出现了抗税。在肯塔基州的边境地区,威士忌酒税同样未能被征收,因为没人能被说服去执行法律或者起诉逃税者。总之,南起佐治亚,北至新英格兰西部,都有人反对威士忌酒销售税,抗税现象很普遍。在许多地方,财政当局甚至连一个税官都找不到。汉密尔顿主张军事镇压北卡罗来纳州西部的暴力抗议活动,但司法部长埃德蒙·伦道夫认为并没有足够的合法证据来证明必须采取如此的行动。
1792年8月在匹兹堡举行了第二次抗议威士忌酒税的集会。此次集会较之第一次更为激进 布雷肯里奇、芬德利等温和派并没有参加。一个叫做明戈溪协会的军事组织主导了此次集会并提出了激进的要求。该协会的一些成员曾参加过独立战争,他们竖起了自由之竿,组织了通讯委员会,并控制了当地民兵。他们成立了法律之外的法院,阻碍关于债务收集和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诉讼。
汉密尔顿认为此次集会是对联邦政府运作的一个极大威胁。1792年9月,汉密尔顿派遣宾夕法尼亚的税官乔治·克莱默到该州西部进行调查。克莱默易装调查以及恐吓当地官员等一系列愚蠢的行为加剧了紧张的局势。他夸大其词的报告对华盛顿政府的最终决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华盛顿和汉密尔顿视宾夕法尼亚州对联邦政府法律的反抗为奇耻大辱,因为当时的首都就位于宾夕法尼亚州。汉密尔顿草拟了一份总统公告来谴责抗税行为,并把交付给司法部长伦道夫。伦道夫对公告中一些尖锐的措辞进行了修改。1792年9月15日,华盛顿签署了这份公告。公告被四处散发并刊登在多份报纸上。
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联邦税务稽查员约翰·内维尔将军决意执行税法。内维尔将军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个富有的农场主,更是拥有一个大型的酿酒厂。他起初是反对消费税的,但旋即改变了主意,这引起了众多宾夕法尼亚州西部一些人的不满。1792
年8月,内维尔在匹兹堡租了一间房屋作为他的征税办公室。房东在明戈溪协会的暴力威胁下出卖了内维尔。从此,宾夕法尼亚人不仅将目标集中在税官身上,同时与这些税官合作的人也面临骚扰。署名“Tom
the
Tinker”的匿名文章威胁那些企图遵守威士忌酒税法的人,比如他们的谷仓会被焚毁或者蒸馏装置会被捣毁。
1793年,抗税行为在阿巴拉契亚的西部边疆地区持续了整整一年,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尤甚。6月,在华盛顿县大约有100人焚烧了内维尔的画像。9月22日晚,人们冲进了费耶特县税官本杰明·威尔斯的家中,威胁说如果他不交出他的委任状,就马上将他处死。华盛顿总统悬赏这些行凶者,但是没有成功。
1794年抗议运动达到了高潮。5月,汉密尔顿也许是存心挑起事端,派了美国执法官戴维·伦诺克斯到宾州西部给60家酿酒商发传票,要他们到法庭候审。[44]根据随后生效的法律,收到这些传票的酿酒商须前往费城的联邦法院。对于西部边疆地区的农民,这样的旅程是昂贵的,也是费时的,会让他们入不敷出。在威廉·芬德利的要求下,国会于6月5日修改了法律,允许审判在当地法院进行。而在此之前,戴维·伦诺克斯元帅已被派遣去传唤拖欠税款的酿酒商前往费城。司法部长威廉·布拉德福德之后坚持认为法令并不意味着要强制服从法律,同时联邦政府也非有意让审判在费城进行。
这些事件的时机后来被证明是有争议的。作为汉密尔顿的政治苦敌,芬德利在他关于这次叛乱的书中坚持认为汉密尔顿通过发送传票来蓄意煽动暴乱。1963年,哈密尔顿文集的编辑者、历史学家雅库布·库克认为这一控诉是“荒谬的”,称之为“阴谋论观点”,夸大了汉密尔顿对于联邦政府的控制。1986年,历史学家托马斯·斯洛特争辩道,在那时暴乱的突然爆发归咎于“一连串讽刺意味的巧合”,尽管“对于动机的质疑必须始终保持”。2006年,威廉·侯兰德认为,汉密尔顿、布拉德福德和洛里有意识地追求一系列的行动,来煽动“为联邦的军事压制辩护的暴力”。根据侯兰德的研究,汉密尔顿从1783年纽堡危机开始就已经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在那次危机中,他设想了用军事力量镇压民众的抗税行为。而直接税的目的在于促进国家团结,以牺牲普通纳税人的利益来满足债权人的利益。历史学家S·E·莫里森相信,汉密尔顿大体上希望通过实施税收法“更多的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方式,而不是税收的来源”。
凉亭山之战
伦诺克斯元帅顺利地传达了大部分传票。然而在1794年7月15日,当伦诺克斯在内维尔的陪同下来到农场主威廉·米勒的家时,出现了问题。米勒气得要死,拒绝接受传票。伦诺克斯跟米勒争吵,这时内维尔看见三四十个人朝米勒家走过来。他们原先在附近田野干活,听说两个联邦官员要抓米勒,就扛着干草叉和火枪过来了,边走边喝威士忌。当他们得知这两个官员并不是来逮捕米勒以后,倒是平静下来了。但是,在伦诺克斯和内维尔骑马离去时,有人在他们背后开了一枪。这一枪是朝天放的,还是朝人放的,谁也说不清。
伦诺克斯此行的使命,很快在当地传开了。至少30名明戈溪协会的民兵,这时集合起来,决定向内维尔的府第——凉亭山——进发,他们以为伦诺克斯是在那里想把他抓起来。1794年7月16日上午,他们包围了内维尔的房屋。内维尔从屋里开枪,打死了造反派之一的奥利弗·米勒。那伙人朝里屋里开火,内维尔的奴隶则朝外射击,双方交火。不久,那伙人撤退到附近的沙发堡等待增援。
1794年7月17日下午,大约600名民兵在参加过独立战争的詹姆斯·麦克法兰少校的带领下包围了凉亭山。内维尔将军则从匹兹堡请来了10名士兵保护他。这10名士兵是奉内维尔妻子的妹夫亚伯拉罕·帕特里克少校之命前来的。这些士兵赶紧把内维尔悄悄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此时戴维·伦诺克斯和内维尔将军的儿子普雷斯利·内维尔回到了这里,随后被造反派所抓。在几轮徒劳的谈判以后,妇女儿童被允许离开,然后双方开始火并。双方激战了一个钟头后,麦克法兰下令停火,因为有人看到屋内竖起了白旗。当麦克法兰走近时,突然被屋内射出的子弹击中,重伤致死。愤怒的民兵们把内维尔的府第烧个精光。帕特里克少校投降。凉亭山之战的具体伤亡人数不是很清楚 麦克法兰和另外一个或两个民兵身亡;一个士兵可能因伤致死。造反派遣散了剩下的士兵,但把帕特里克、伦诺克斯和普雷斯利扣押,随后他们成功逃脱。
匹兹堡游行
1794年7月18日,麦克法兰被授予了一个英雄般的葬礼。他的被谋杀——按照造反派的说法——激化了局势。布雷肯里奇这样的温和派极力要求限制民众的行为。戴维·布拉德福德这样的激进派则督促暴力抗议。1794年7月26日,布拉德福德带领一伙人洗劫了正要离开匹兹堡的美国邮政署,因为他们想要知道是谁在反对他们。在发现一些指控造反派的信件后,布拉德福德和他的同伙要求在位于匹兹堡以东13公里的布拉多克战场进行军事集会。
8月1日,大约有7000人在布拉多克战场集会。这是整个抗议开始以来最大规模的集会。人群中最多的是无地的贫苦大众。绝对大多数并没有威士忌蒸馏器。对威士忌酒消费税的不满最终激起了其它行业对政府的不满。而这时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是那些和威士忌酒税并没有关联的有钱人。一些最为激进的份子想要在被他们称为罪恶之城(所多玛)的匹兹堡游行,洗劫富人的房屋,然后将整个城镇烧毁。其他人想要攻打费耶特堡垒——这是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鼓舞,想要把断头台引入美国。据说,戴维·布拉德福德自比为法国恐怖统治的领导者罗伯斯庇尔。在布拉多克战场,有一个演说宣称要从美国独立出去,加入西班牙或者英国。激进派升起了一面专门设计的旗帜来昭示他们的独立。旗帜上绘有六个条纹,分别代表参加集会的六个县 五个来自宾夕法尼亚(阿利根尼、贝德福、费耶特、华盛顿和威斯特摩兰);一个来自弗吉尼亚(俄亥俄县)。
匹兹堡的市民扩散了威胁。他们驱逐了三个人,正是这三个人被拦截的信中给造反派定了罪。同时匹兹堡市民还通过派遣代表到布拉多克战场来表示他们对集会的支持。最终,温和派布雷肯里奇成功地将民众的行为限制在游行上。在匹兹堡,只有帕特里克少校的谷仓被烧。
1794年8月14日,六县代表大会在帕金逊渡口召开,即如今的莫农加西拉。代表大会达成了由布雷肯里奇、加勒廷、戴维·布拉德福德和赫尔曼·赫斯本德(贝德福县代表)起草的决议。赫斯本德是当地的知名人士,是一个激进的民主拥护者。大会还任命了一个委员会来和由华盛顿总统派至西部的和平特使会谈。
联邦的反应
华盛顿总统面对着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可能的武装叛乱,处理得十分谨慎。尽管他决意要维护联邦政府的权威,但他也不想和民众的意见走得太疏远。他认为保住西部边疆才能维持全国的团结,使北方和南方联结成一体。可是他控制不了西部边疆。他要求内阁递交如何处理此次危机的书面意见。内阁一致认为应当采取强硬措施,除了此时已是国务卿的埃德蒙·伦道夫,他认为应当采取和平对话的方式。华盛顿做了两手准备 他既派遣了和平特使,又着手招募民兵军队。华盛顿怀疑和平特使并不能解决问题,而军队有必要应付将来可能的镇压。同时,汉密尔顿开始以“Tully”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报纸撰写文章,谴责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群众暴动并鼓吹军事镇压。华盛顿和汉密尔顿均认为新成立的民主共和党是此次民众骚乱的根源。在军队招募前,需要有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确认1792年民兵法案的在当地已经失去执行力。1794年8月4日,詹姆斯·威尔逊大法官递交了他的意见。意见认为,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已经进入了叛乱状态。
华盛顿为了创建独立的合众国而历尽艰辛,长期战斗。在战胜了英国以后,新的国家有可能陷于无政府状态,这时华盛顿又是坚决主张制定新宪法的领导人之一。他全心全意致力于创建和巩固一个团结的新国家。可是如今的政党活动、地区矛盾和敌国阴谋使他的全部心血都有可能付诸东流。是时候该发出信息,表明政府将认真执法,国家将保卫自己的领土,由宪法提出并由13个州批准的共和实验将要坚持,决不能一遇挑战就放弃。华盛顿决心用联邦军队镇压宾州西部的动乱。8月7日,华盛顿怀着“最深沉的遗憾心情”发布总统公告,军队将会介入镇压叛乱。他要求叛乱分子在9月1日前解散。
和平谈判
1794年8月上旬,华盛顿派遣了三个特使前往西部,这三个人均是宾夕法尼亚人 威廉·布拉德福德将军、宾夕法尼亚州最高法院大法官贾斯珀·耶茨、参议员詹姆斯·罗斯。从8月21日开始,特使会见了由布雷肯里奇和加勒廷等西部人组成的委员会。政府特使提出委员会必须一致同意放弃暴力行为、遵守联邦法律,然后举行公投来让当地人民决定是否同意上述条款。同意这些条款的人将在未来的起诉中予以特赦。
由温和派和激进派组成的委员会勉强达成一致意见。1794年9月11日举行的公投同样表现出复杂的结果。一些小镇压倒性地支持遵守联邦法律,而在穷苦的和无地的农民占据多数的地区则表示反对政府。特使的最终报告建议采取军事措施来保证法律的执行。尽管局势是趋向缓和的,于是西部派遣了两名代表——威廉·芬德利和戴维·雷迪克去见华盛顿,要求停止进军,但华盛顿和汉密尔顿拒绝了这一要求,称如果撤军只会使暴力再现。
联邦军队远征
民兵从新泽西州、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东部征召。由12950名士兵组成的军队以当时美国的标准是相当庞大的 独立战争时期华盛顿领导的军队规模都比这要小。可是谁来统帅这支军队呢 要问谁曾经领导这年轻的国家度过最严重的考验,那答案只能有一个。在8月底9月初,总统决定亲自挂帅。在职总统亲自统领军队出征,这是头一回,也是唯一的一回。华盛顿自己为什么决定这样做,旁人不得而知。但他亲自掌握军队,起码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总统希望对军队的行动起一种节制的作用。倘若军队对待宾州西部的公民严厉得过分,人民对政府的支持就会很快减弱。一位观察家指出过,华盛顿带兵时一向是“不知疲倦”地教育官兵“小心尊重同胞公民的权利”。第二,他亲自出马,会比任何其他的举措都更有效地证明政府要维护法律尊严的决心。
由于自愿参军人数不多,只能采用征兵的形式来填充队伍。因此逃兵是相当广泛的。在东部地区,强制征兵甚至导致了抗议和骚乱。弗吉尼亚州东部的
三个县出现了武装抗议征兵。在马里兰州,托马斯·李州长派遣800
人去镇压骚乱,大概有150人被捕。
令联邦官员担忧的是,在征兵的同时许多地方都竖起了自由之竿。1794年9月11日,宾夕法尼亚的卡莱尔竖起了自由之竿。当联邦军队在9月下旬到达卡莱尔时,竖起旗帜的嫌疑人被围捕。整个行动中两名平民被杀。1794年9月29日,一个手无寸铁的男孩死于一名官员的手枪走火。2天后,一名男子由于拒捕而被刺杀。华盛顿总统下令逮捕这两名士兵,然后将他们交予当局处理。州法院法官确定以上均是误杀,因而释放了这两名士兵。
10月初,这支联邦军队集结于宾州的卡莱尔。华盛顿离开费城去卡莱尔时,一定回想起他率军征战的日子。他最初统帅大陆军队与英军交战,已是将近20年前了。而此时他要指挥的这支军队,却是要对付自己的同胞,同胞中的许多人准会觉得他和他领导的政府是像英国国王一样压迫老百姓。暴乱分子当中很可能还有些人当年曾经跟随他一起闹革命,如今却成了对立面。这决非他所愿看到的局面。
1794年10月9日,在前往马里兰州坎伯兰堡垒检阅军队的南翼前,华盛顿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贝特福会见了西部代表。确信联邦军队会受到很小的抵抗,华盛顿将军队指挥权交给了弗吉尼亚州长、独立战争的英雄亨利·李三世。华盛顿随后回到了费城,而汉密尔顿仍然保有军队顾问的职务。
结果证明,联邦政府是过高估计了暴乱分子的抵抗决心。宾州西部的动乱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8—9月间,西部各县代表开会时,只有很少的人主张脱离联邦或抗击联邦军队。当西部人们得知华盛顿亲自统率联邦军队向西边进发时,暴乱的头头们有的屈服了,比如戴维·布拉德福德躲进了荒野之中。军队继续西进,但抵达闹事的那些地方后,发现已没有什么事情要做了。经过两个月的调查,有20名嫌疑人被送到费城受审。最终,联邦大陪审团以叛国罪起诉了24人。许多被告逃脱了逮捕,因此最后只有10人接受了联邦法院的审判。只有菲利普·威戈和约翰·米歇尔被判有罪。威戈动手殴打了一名税官并烧毁了他的房子;米歇尔则是被戴维·布拉德福德指认抢劫了美国邮政。他们都被判处绞刑,但华盛顿总统特赦了他们。杰斐逊就此嘲讽说 “一场叛乱被宣布和公告于世,被派兵讨伐,却始终未被找到。”
威士忌酒反抗 - 评价
华盛顿政府对威士忌酒暴乱的镇压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华盛顿以坚决行动消除威胁,就证明了联邦政府是维护法律的。许多人仍然担心政府会摧毁他们所珍惜的自由。但正如华盛顿总统在他的告别演说中所指出的,一个强有力的而不是软弱的政府正是“你们在家时的宁静、你们在外时的和平、你们的安全、你们的繁荣以及你们如此高度珍视的自由的主要支柱”。
然而华盛顿政府及其支持者通常不会提到,威士忌酒消费税仍然很难征收,许多西部人民依旧拒绝纳税。这一事件促进了政党在美国的形成。反对华盛顿和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的共和党人杰斐逊在1801年就任总统后,就和国会一起迅速将该税取消了。
这场暴乱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什么样的抗议是宪法允许的?法制史学家克里斯蒂安·G·弗里茨认为,即使在宪法批准之后,关于合众国主权的认识仍然没有达成一致。联邦主义者认为联邦拥有主权,因为联邦“政府直接产生于合众国人民,并以合众国人民的名义‘确认和建立’”。因此在独立战争中允许的激进的抗议行为就不再合法了。但是威士忌酒暴乱的参与者和他们的辩护者认为,革命带来了集体主权,因此人民拥有集体的权利以宪法之外的方式改变或者挑战政府。
历史学家史蒂芬·博伊德认为,对威士忌酒暴乱的镇压最终促进了西部反联邦主义者对宪法的接受,通过投票支持共和党人的形式而非直接向政府抗议来寻求变革。而联邦党方面则接受了民众在治理中能够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尽管联邦党试图通过1798
年敌视和煽动叛乱法案限制批评政府的言论自由,但联邦党再也没有挑战集会自由和请愿的权利。
易建联再现伤人动作!伸腿防守太危险,威尔斯崴脚受伤被搀扶离场
北京时间1月23日,CBA常规赛继续进行,广东男篮以98-91击败青岛男篮。这场比赛,广东男篮依旧出现了多次争议性的动作,苏伟两次伸腿绊倒威尔斯,周鹏进攻时扫到洪仲桦的面部,任骏飞抢篮板球下落时打到李原宇的面部,李原宇血流不止离场接受治疗,包括易建联在防守过程中,间接导致威尔斯受伤,也引发了球迷的争议。当比赛进行到第4节还剩下5分03秒时,广东男篮开始进攻。
外援莱多持球运过半场,威尔斯负责防守莱多,易建联准备给莱多挡拆,很大的一步垮了过去,威尔斯的左脚脚后跟直接踩到了阿联的左脚脚尖上,威尔斯因此脚崴了一下,当下就没有起来,右手捂着自己的脚踝,随后躺在地板上疼痛的喊叫,裁判员没有响哨,比赛继续进行,青岛球员大声向裁判喊也无济于事,直到广东命中一记三分球之后,裁判员才响哨,威尔斯倒在地上非常的痛苦,不停的叫着,从镜头中很清楚的听的出来。
裁判员对于这次突发事件也不知所措,站在跟前看着这一切的发生,青岛和广东在场上的球员围过来查看威尔斯的伤情,此时给到了慢镜头的回放,莱多运球过了半场,易建联直接一大步跨过来,站到了威尔斯落脚的地方,威尔斯刚好踩到了阿联的脚上,脚踝直接90度扭伤,在地上缓了一会儿之后,威尔斯在队友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回到了替补席,这对于正处于追分阶段的青岛队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在离场前,威尔斯已经轰下全场最高的29分。不得不说,广东男篮最近几场比赛的动作幅度确实大,也导致对手球员频频受伤,就拿这场比赛来说吧,苏伟的伸腿绊人,周鹏和任骏飞的动作,以及阿联的这个防守,都不是故意的,但是都造成了青岛球员严重的受伤,从保护对手的角度出发,广东球员还是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动作。
威尔斯大复兴
威尔斯大复兴特指发生在20世纪初,威尔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基督教信仰复兴运动。
背景
在英国威尔斯地区,在这次大复兴之前的上一次复兴发生在1859年,但是 一代强有力的圣经教师,例如Christmas Evans(1838),John Elias(1841)、Henry Rees(1869)先后去世。
在19世纪,有2位思想家非常突出 政治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在848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在1869年发表了《资本论》;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这两种思想都对威尔斯的基督教提出了挑战。
开始
北威尔斯
伊凡罗伯斯
伊凡.罗伯斯(Evan John Roberts )出生于一八七八年六月八日,父母是亨利与哈拿(Henry and Hannah Roberts),生长在加尔文主义的基督教家庭。从小父母对他的教导从不马虎,注重知识的吸取外,更是偏重灵命与道德品格的提升,而伊凡也从没让他的父母失望,他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性格非常的杰出,对事情反应也很快。甚至他与同年龄的小孩不同之处是他几乎不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或是比赛,不聊人是非或是讲低级笑话,只专心在读圣经、背诵圣经上,除了工作时间之外,几乎圣经不离手。在他年纪还小的时候,因着父亲工作受伤,家庭需要有收入,所以他毅然决然的代替父亲继续矿坑的工作。每天早晨,伊凡都会提早到矿坑门口发给每一个进入矿坑的人一句他特别制作的经文,好让每一个人可以在那天工作的时候思想手中所拿到的经文,甚至,在大家收工之后,还会问大家 “今天神对你说了什么话?”
每天最热衷的活动就是在矿坑工作结束后,步行到住家附近的摩利亚教会听道与人分享及交通。因着他的渴慕追求,教会的长老邀请他来参加教会的青年辩论大会,这段时期是他的快乐时光,他甚至买了乐器学习弹奏,好参与教会的服事。
伊凡除了热心追求圣经话语的亮光之外,他还积极的祷告,因为他相信祷告的力量可以改变属灵的空气,燃起复兴的火花。传闻,有人看见他在路边“魂游象外”,嘴巴还喃喃自语着,常常读圣经或是忙着祷告以致连饭都忘了吃。被人戏称是“神秘兮兮的疯子”或是“宗教狂”。
一九零三年十二月,伊凡已经因着参与教会的祷告会、讲台的服事占据他太多时间,以致他神学院的装备无法完成,虽然没有完成必修的课程,但却不影响他爱主的心及证道的内容。他心里清楚明白神即将要在威尔士兴起极大的宗教复兴。
一九零四年,他开始积极投入教会服事的行列,决定放下自己一切的需要,把神国摆在第一位,他对同工说或是跟弟兄姊妹分享说 “舍弃圣灵,就什么都不能做”。[1]
伊凡罗伯斯的讲道方式,与当时的牧师是极大的不同,他不是固定站在讲台后面,乃是会边说边走动,还有聚会时他还会跟台下的听众互动,问一下他们的想法,关心一下他们的状况,当时的讲道模式是令人觉得不同又有趣的。他还首开先例的训练出一批代祷者,在他聚会或分享时迫切的祷告,也为教会的复兴祷告。不久伊凡受欢迎的程度大大提升,聚会的人数也节节升高,还没到聚会开始的时间教会已经坐满了人,聚会结束了,大家都还舍不得离去。在他正式开始服事后的两年(一九零六年),伊凡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人物了。
威尔士复兴的聚会中强调的重点有四大点
***1.承认所有犯过的罪***
***2.寻找隐密不了解的事***
***3.公开在人的面前承认主耶稣是救主***
***4. 立志一生顺服圣灵的带领***
伊凡罗拔斯主领的聚会特色就是欢笑、哭泣、喜乐、忧伤痛悔等。除此之外,伊凡主持的聚会没有诗班的献诗、不收奉献、没有诗歌本、不刊登广告等。曾经有一位参与的见证者说 “伊凡有时候因为会在讲台上领受的讯息深深札他的心,以至会跌坐在地上,痛哭流涕。而会众也有许多人当场昏倒。”
伊凡·罗伯斯是一位青年矿工
他在Newcastle Emlyn接受训练3个月后回到Casllwchwr,开始工作。他宣称直接从圣灵得到了明确的异象,上帝将使用他拯救10万个灵魂。当复兴开始时,伊凡·罗伯斯越来越依靠他所说的圣灵的引导。
开始时,群众对伊凡·罗伯斯工作的反应很缓慢,但很快情况有了改变,聚会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Casllwchwr聚会以后,伊凡·罗伯斯组织了一个团队,去到整个南威尔斯山谷传播复兴。
报纸的角色
这次复兴与以往历次复兴的一个不同之处,是媒体扮演了重要角色。
影响
据信在威尔斯大复兴期间,至少有10万人成为基督徒。但是这并没能阻止基督教在威尔斯逐渐衰落的趋势
威尔斯事件是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拉威尔事件、威尔斯事件是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