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口天气预报(亭子镇天气预报)
“台”笔画顺序怎么写的?
台的笔画顺序是:折捺竖折横。
台【tāi】〔天~〕a.山名,在中国浙江省;b.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台 【tái 】
【基本字义】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
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
3.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
4. 量词:一~戏。
5.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
6. 桌子、案子:写字~。
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8. 姓。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口,(以)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读( yí))
2. 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one of three stars in Ursa Major;one of the three highest dignitaries of State]。如:台鼎(古代称三公或宰相,意为职位显要);台宿(三台星);台光(三台星光);台阶(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台斗(比喻宰辅重臣);台司(指三公等宰辅大臣);台臣(指宰辅重臣)
3. 鱼名。背上有黑的花纹。后作“鲐” [chub mackerel]
黄台背,以引以翼。——《诗·大雅·行苇》
4. 另见 yí
〈名〉
1. (会意。从至,从之,从高省,与室屋同意。按积土四方高丈曰台,不方者曰观曰阙。本义: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2. 同本义 [platform]
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
可以处台榭。——《礼记·月令》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辞·招魂》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台阁相向。——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守台军士。——《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台门(古代诸侯所筑用来了望守卫的土堆高台);台榭(垒土高起的平方地叫台,台上的亭子叫榭);台阁(台榭楼阁);台观(楼台宫观);台下(台榭的下面);台馆(楼台馆阁)
4. 通常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地面的或地板的) [stage;terrace]。如:站台;讲台;检阅台;台城(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台门(古代天子、诸侯宫室的门。因以土为台基,故称)
5. 器物的底座 [stand;support]。如:台盏(一种酒盏,有托盘);砚台;镜台;灯台;船台;锅台;烛台
6. 站;单位 [station]
今从宽将贾赦发往台站效力赎罪。——《红楼梦》
7. 又如:气象台;电视台
8.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行为 [term of respectful address in letters,etc.]
台,侍也。——《广雅·释诂一》
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服注:“给台下征召也。”
9. 又如:台讳(对人官名的尊称);台坐(敬辞。坐于尊位);台表(敬辞。用于称呼人的字);兄台;台鉴(请对方阅览的敬词);台屏(敬辞。尊称对方的家);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安(敬辞。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问候);台候(敬辞。用于问候对方寒暖起居);台席(古以三公取象三台,故称宰相的职位为台席)
10. 莎草 [nutgrass]
南山有台, 北山有莱。——《诗·小雅·南山有台》
11. 古代中央官署名 [central office]
尚书初入台为郎中。——《汉官仪》
台谒当以属礼。——清· 张廷玉《明史》
12. (台,御史台,作状语)。又如:台垣(高级官署);台辅(高级官署或官位);台臣(台阁之臣,国家的大臣;谏官);台官(官名。汉代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后世因此又称尚书或御史为台官);台郎(尚书郎);台省(汉时称尚书为台省。因尚书省的办事处中台在禁省中而得名)
13. 台湾省的简称 [Taiwan Province]。如:台胞
14. 姓
〈量〉
1. 用于某些机器。 如: 一台车床; 一台拖拉机
2. 舞台上一次完整的演出。如: 一台话剧; 两台戏对唱
〈名〉
1. 有光滑平面、由腿或其他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像台的家具,用于家庭生活或某种工作 [desk;table]。如:手术台;梳妆台;写字台;台历;台球台;乒乓球台
〈名〉
1. 台风的简称 [typhoon]。 如:请大家注意收听当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注意防台抗台
2. 另见 tāi
【常用词组】
1. 台安 táiān
[your welfare] 意为大安,信末常用敬语
2. 台胞 táibāo
[Taiwanese compatriots] 台湾籍同胞
3. 台北 Táiběi
[Taibei] 中国台湾省首府。位于台湾岛北端,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 233万。台湾省最大的工商业城市
4. 台布 táibù
[tablecloth] 覆盖台桌面的布
5. 台步 táibù
[gait of an actor or actress in Chinese operas]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所走的步法
6. 台臣 táichén
[admonishing official of Yuay dynasty] 谏官,此特指元朝行御史台的长官
"兄台"的"台"什么意思
台讳(对人官名的尊称);台坐(敬辞。坐于尊位);台表(敬辞。用于称呼人的字);兄台;台鉴(请对方阅览的敬词);台屏(敬辞。尊称对方的家);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安(敬辞。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问候);台候(敬辞。用于问候对方寒暖起居);台席(古以三公取象三台,故称宰相的职位为台席)
台:
台
Tāi
〈名〉
地名。“台州”的简称 [Taizhou prefecture]。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海州为台州,以境内天台山得名,治所在今浙江省临海县。元改为路,明改为府
南发交广东温台。——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二首》
台
tái
〈名〉
1,(形声。小篆字形。从口,(以)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读(yí))
2,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one of three stars in Ursa Major;one of the three highest dignitaries of State]。如:台鼎(古代称三公或宰相,意为职位显要);台宿(三台星);台光(三台星光);台阶(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台斗(比喻宰辅重臣);台司(指三公等宰辅大臣);台臣(指宰辅重臣)
3,鱼名。背上有黑的花纹。后作“鲐” [chub mackerel]
黄台背,以引以翼。——《诗·大雅·行苇》
另见yí
台
台
tái
〈名〉
1,(会意。从至,从之,从高省,与室屋同意。按积土四方高丈曰台,不方者曰观曰阙。本义: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2,同本义 [platform]
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
可以处台榭。——《礼记·月令》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辞·招魂》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台阁相向。——唐·李朝威《柳毅传》
守台军士。——《广东军务记》
3,又如:台门(古代诸侯所筑用来了望守卫的土堆高台);台榭(垒土高起的平方地叫台,台上的亭子叫榭);台阁(台榭楼阁);台观(楼台宫观);台下(台榭的下面);台馆(楼台馆阁)
4,通常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地面的或地板的) [stage;terrace]。如:站台;讲台;检阅台;台城(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台门(古代天子、诸侯宫室的门。因以土为台基,故称)
5,器物的底座 [stand;support]。如:台盏(一种酒盏,有托盘);砚台;镜台;灯台;船台;锅台;烛台
6,站;单位 [station]
今从宽将贾赦发往台站效力赎罪。——《红楼梦》
7,又如:气象台;电视台
8,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行为 [term of respectful address in letters,etc.]
台,侍也。——《广雅·释诂一》
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服注:“给台下征召也。”
9,又如:台讳(对人官名的尊称);台坐(敬辞。坐于尊位);台表(敬辞。用于称呼人的字);兄台;台鉴(请对方阅览的敬词);台屏(敬辞。尊称对方的家);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安(敬辞。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问候);台候(敬辞。用于问候对方寒暖起居);台席(古以三公取象三台,故称宰相的职位为台席)
10,莎草 [nutgrass]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诗·小雅·南山有台》
11,古代中央官署名 [central office]
尚书初入台为郎中。——《汉官仪》
台谒当以属礼。——清·张廷玉《明史》
12,(台,御史台,作状语)。又如:台垣(高级官署);台辅(高级官署或官位);台臣(台阁之臣,国家的大臣;谏官);台官(官名。汉代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后世因此又称尚书或御史为台官);台郎(尚书郎);台省(汉时称尚书为台省。因尚书省的办事处中台在禁省中而得名)
13,台湾省的简称 [Taiwan Province]。如:台胞
14,姓
台
台
tái
〈量〉
1,用于某些机器。 如: 一台车床; 一台拖拉机
2,舞台上一次完整的演出。如: 一台话剧; 两台戏对唱
台
台
tái
〈名〉
1,有光滑平面、由腿或其他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像台的家具,用于家庭生活或某种工作 [desk;table]。如:手术台;梳妆台;写字台;台历;台球台;乒乓球台
台
台
tái
〈名〉
1,台风的简称 [typhoon]。 如:请大家注意收听当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注意防台抗台
另见tāi
气象报道,江苏将出现9级以上大风,这种天气下还能正常出行吗?
根据气象台的报道来看,江苏近期的天气较为多变,不过大部分地区其实都是以雷雨天气为主。在7月3日的时候,江苏也是出现了9级以上的大风,并且也因此上了热搜。在7月12日的下午15时,江苏气象就发布了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实际上在近段时间整个江苏省的雨水还是比较多的,全省基本上都是阴雨天气或者是雷雨天气,雨量是在中到大等,在江淮的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暴雨的现象,而在这种天气情况下肯定是尽量少出门比较好了,防止出现意外。
根据中央气象发布的天气预报显示来看,未来的几天整个江苏大多都是连续阴雨天气或者是暴雨天气,比方说镇江基本上都是处于大暴雨的状态。在未来的8~15天之内,江苏大部分地区都是阴雨天气。
那么在雷雨天气的时候,其实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首先在雷雨天气千万不要停留在高楼或者是一些平台上面。如果是在户外并且是在比较空旷的地方,千万不要进入孤立的房子或者是亭子里面去。在雷雨天气的时候,一定要远离建筑物外露的一些水管或者是煤气管道,以及一些金属物体,还有其他的一些电力设备。如果在雷雨天气,千万不能躲在大树下面避雨,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也必须要和大数保持三米以上的距离。
在户外如果遭遇到雷雨天气,并且来不及离开这些高大建筑物的时候,我们也必须在第一时间找到绝缘体放在地上,并且双脚合拢的蹲在上面。雷雨天气的时候,在空旷的地面不要去打伞,不要高举羽毛球拍或者是锄头等物体,更加不能在水面或者是水边停留,这些其实都是一些基本生活常识了。
请问龙岩东肖森林公园那边下雨还能烧烤吗?打算明天去那边烧烤啊,可是天气预报说会下雨????怎么办。
下雨应该不能烧烤咯,烧烤貌似都是室外的。。
而且下雨那里就不好玩啦~~走路什么的都不方便的~也不能玩水~
鼓浪屿本地一日线路推荐
涵盖了鼓浪屿的几处最经典景点,以及 美食 推荐。
鼓浪屿是厦门最为热门的旅行区之一,也是初入厦门的游客不会错过的目的地。因为需要搭乘渡轮前往,景点、 美食 店繁多,建议花费1-2天的时间单独前往。以下是一条涵盖了鼓浪屿主要经典景点的一日游线路,地图中对当地的热门店铺也进行了标注。
特别说明的是,鼓浪屿的乐趣除了景点打卡之外,其建筑独特、唯美清新的街道也是旅行者不应当错过的风景,建议每位登岛的游客都能放缓脚步,慢慢感受这座岛屿的优雅的 历史 与充满活力的当下。
图片:马蜂窝
登岛前准备
第一站 | 风琴博物馆
图:风琴博物馆
博物馆内陈列着样式繁多的风琴,它们来自不同国家,生产于不同的年代。做工精致考究,镇馆之宝诺曼·比尔管风琴有超过100年的 历史 ,琴高6米,相当于将近2层楼的高度。而在今年4月即将开幕的风琴博物馆新馆,则会展出超过10米的更巨型的风琴展品。
对于被称为“琴岛”的鼓浪屿,这间博物馆的参观是开启探访小岛的最好方式。
风琴博物馆
风琴博物馆坐落于八卦楼里,是目前我国惟一,也是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 馆内收藏了30多台风琴,大部分产自法国和西班牙,有管风琴、簧片风琴、口风琴等多种珍品。 这里的镇馆之宝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架风琴“诺蔓比尔”,1909年生产,高达6米。
顺道游:三一堂
三一堂位于从风琴博物馆前往日光岩的路上,如果路过,不妨停下拍照。红砖建筑主题搭配白色屋顶,让教堂显得十分圣洁。
第二站 | 日光岩
虽然在参观时可能遭遇大批的游客,但是日光岩仍然是鼓浪屿无法取代的No.1的风景。这里是整个鼓浪屿的制高点,如果想寻找红屋顶的建筑傍海的美丽景观,那么这里就是独一无二的取景地。
可以看到广阔风景的日光岩观景台本身却小得可怜,最高的观景点同时仅仅可以容纳30人左右,游客汇集的情况下想排队进入观景台也要花些时间。所以推荐尽量在很早或者傍晚时前往日光岩,或者尝试在这里碰碰运气:如果人少呢就登顶观景,人多则可以现行前往其他景点,鼓浪屿本身不大,周边景点之间的折返时间非常短。
鼓浪屿日光岩
日光岩是鼓浪屿的最高峰,也是鼓浪屿的标志性景点。 日光岩顶是鼓浪屿看日出日落最好的地方,可以360°俯视鼓浪屿全岛及厦门市区部分景色。 内部景点日光岩寺是厦门四大名庵之一,这里原本是一个山洞,后以巨石为顶建成寺庙。 游玩之前建议先查下鼓浪屿的天气预报,避免天气不佳导致周边景色看不到的情况。 日光岩门票包含了日光岩景区和琴园景区两部分,乘坐缆车也是免费的。 早上9点前或者傍晚17点后去到日光岩游客会少很多,而且日光岩的日出、日落景色超好,更值得一看。
第三站 | 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曾经是鼓浪屿上的一处私人别墅,现在对外开放。这处花园的亮点在于设计的考究与精妙,游客前往这里,园林中最大的亮点是 补山园 和 藏海园 。补山园可以欣赏造型各异的假山,这里的“十二洞天”中藏有12生肖的雕像。藏海园的设计精妙之处则在于入园之后不见海,要等走过月洞门的时候,大海才会突然出现在眼前。
钢琴博物馆 位于菽庄花园内的观涛轩,内里展示了许多 历史 悠久、造型精美的钢琴,可谓一部钢琴发展史,不少钢琴的造型足够颠覆外行人对钢琴造型的了解。每隔半个小时就会有一场即兴的钢琴表演,需要注意的是,钢琴博物馆内禁止拍照,要注意保护这些古老而珍贵的钢琴。
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以台湾富商林尔嘉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分为补山园和藏海园两部分。 补山园主要景观是假山,也就是十二洞天,名字取的“洞天福地”中的“洞天”,共有12个洞室,镶嵌了十二生肖于各个洞口。 藏海园之所以叫藏海而不是观海,是因为在花园门口甚至进了大门都看不到海,但当转出月洞门,大海就会突然出现在眼前,而四十四桥,是最佳的观海点。 钢琴博物馆就设在菽庄花园的听涛轩内,馆内每半小时会有用专门的钢琴即兴演出。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
钢琴博物馆收藏着许多 历史 悠久的钢琴,作为装饰物的烛台灯饰也有百年以上 历史 ,参观一次钢琴博物馆,等于浏览了一遍世界钢琴发展史。 现在钢琴博物馆分为一馆和二馆,馆内会有定时的钢琴讲解,但讲解内容一般。 馆内不定期会有钢琴演奏。
菽庄花园周边:毓园、皓月园
如果购买了鼓浪屿的联票,那么皓月园的门票包含在其中,可以从菽庄花园离开后顺道游览, 皓月园 拥有巨大的郑成功雕像,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毓园 位于菽庄花园到皓月园的路途中,是纪念我国著名的妇产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花园小巧精致,适合顺道一游。
毓园
林巧稚是中国最著名的妇产科医学家,出生于鼓浪屿,曾经亲手接生超过50000名婴儿,这座“毓园”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中国妇产医学奠基人而建。毓园的花园中有包括林巧稚大夫的全身雕像在内的几座雕像,其中“一双手托举起一名婴儿”的雕像,是不少游客来到此处的必合影之处。
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毓园
·毓园是为纪念林巧稚大夫而建的花园式小园林,毓园之"毓",就是培育养育之意,故纪念园取名毓园。 ·林巧稚大夫是我国现代妇产科医学的奠基人,一生中亲自接生的婴儿有5万多个,治疗无数妇科病人,而自己却孑然一身,这座纪念园寄托了家乡人民对林巧稚大夫的崇敬之情。 ·园中有一座林巧稚大夫的汉白玉雕像,一座托着出生婴儿的双手的雕像,还有一座内设林巧稚纪念馆。 ·园内有两处小朋友雕塑,第一处为并排的五个小朋友,第二处为托在手上的婴儿,是到毓园必合影的地点。
皓月园
皓月园的特点是拥有巨型的郑成功雕像,为了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 历史 功绩。想要拍摄这座雕像一定要走远一点,仰拍可不是个好办法,不过这一片海滩非常适合踩水。这里也是拍摄厦门本岛上双子塔的最好机位。
皓月园
皓月园位于鼓浪屿东部,是为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 历史 功绩而建,其名取自郑成功的诗句“思君寝不寐,皓月透素帏”中的“皓月”二字。 园内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有郑成功身高10倍的郑成功雕像,据说自从建了这座雕像,厦门就基本没再受过台风灾害。 皓月园距离离厦门本岛很近,是观看拍摄金茂双子楼最佳的地方。 晴天的时候很适合来此看看海,看看巨型郑成功雕像和鼓浪屿的沙滩。
第四站 | 龙头路 美食 街
从岛南部离开以后可以考虑下品尝本地 美食 了,那么龙头路一定是最好的选择。龙头路是鼓浪屿本地人都要推荐的 美食 街,这里云集了鼓浪屿上最早一批的“网红店”:赵小姐的店、张三疯奶茶店,也有各式新晋的咖啡店,和厦门本地的小吃摊。林氏鱼丸、叶氏麻糍、小马哥起司马铃薯、沈家肠粉、土耳其冰淇淋、朱头三猪肉脯都是值得一尝的 美食 ,而且这些小吃的价格仍然公道,几十块钱就能吃到饱。
龙头路周边:海天堂构
拥有近百年 历史 的海天堂构如今是鼓浪屿建筑艺术博物馆,它是整座岛上唯一一座采取左右对称形式的建筑,看起来非常地工整有序。屋顶的造型飞扬,整座建筑细节精美,是非常适合参观、拍照,以及贴近鼓浪屿独成一派的建筑风格的去处。
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海天堂构
海天堂构建于1921年,列为鼓浪屿十大别墅之一,是鼓浪屿上唯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别墅建筑群,为菲律宾华侨黄秀烺购得租界洋人俱乐部原址所建。这5幢别墅采用中国建筑传统的对称格局,以中楼为主,向两侧展开,中心建一广场,形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最有个性的中楼是一幢仿古大屋顶宫殿式建筑,采用重檐歇山顶,四角高高翘起,门、窗、廊、厅的楣上均挂水泥透雕挂落飞罩,檐角均饰缠枝花卉或吸水蛟龙挑梁雀替均塑龙凤饰件。特别是屋顶下装饰二个藻井,井壁上绘中国花鸟画,外形又颇像亭子,非常突出。走廊外沿装饰斗拱挂落,花篮垂柱,把中楼装点得十分民族化。远远望去,这幢建筑颇有气势,又稳重脱俗。 现在,海天堂构的主题建筑为鼓浪屿建筑艺术博物馆,有免费的服务讲解。除了观赏建筑,这里还能欣赏南音表演和木偶表演,绝对让你震撼。
取景地:“最美转角”
图:唯独这个转角被称为最美转角
在洋楼林立、街巷错落的鼓浪屿上,其实有很多转角都让人流连,但唯独这个转角被称为“最美转角”。两条街巷交汇形成的45度夹角处,一栋形状像海上帆船的三层 红色砖楼 亭亭玉立,一旁绿树成荫红花掩映,砖楼下方的木质路牌更增添了文艺气息。
结语
鼓浪屿的名声在外,每年都能吸引非常多的游客造访,一方面,这里经典的建筑历经百年,现如今前往仍能感受参观的乐趣。另一方面,如海底世界等曾经热门的景点现如今已经会受到“设施陈旧”的评价,在设计行程的时候,建议多多参考更多的评论和意见。
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朝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等,把它的变化特点写出来,题目自定。
朝霞
天边已经露出了粉红色的曙光,颜色也渐渐加深,由橘黄色变成了浅红色,浅红色又渐渐加深,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半紫半黄,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还有些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朝霞的形状变化无穷,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条红领巾在空中飞舞。
晚霞
有的人喜欢天上的繁星,有的人喜欢皎洁的月亮,还有的人喜欢那如火球般的太阳。可我却喜欢那绚丽多彩的晚霞。
晚霞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每当我独自一人欣赏晚霞时,那如同仙境般的晚霞总能使我忘掉一天的烦恼、疲劳,让我置身与另一个世界。
晚霞就像画师正在调色盘里调颜色,等他调好了,晚霞中最美丽的景象也出现在我们眼前。在那一望无际的西边天空燃起了“熊熊大火”,这时消防队赶到了,他们立即灭火,随着太阳的落下,火势也越来越小了。
当太阳完全落入西边的山后,如火般的晚霞也随着人们的欢笑声收起它最后一丝亮光。
春风
人们总是赞赏春天给人间所带来的欢乐,只是夸春好,春妙,却不知道,使世间万物恢复生机,恢复活力,这最大的功臣其实是春风。春风,能随意穿梭在世界每一个角落,不受限制,随心所欲,带给那个角落无尽的活力,不朽的欢笑。春风本没有名字。可……当春风飘过树梢,无意中它打搅了沉睡中的老树,老树开始长出小芽子;而又在它随意游玩,飞过草地上空时,不小心抚摸到小草了,于是小草开始热情地和它打招呼;春风高兴起来,开始刻意地去唤醒那些在漫长严冬几乎失去知觉的花草树木,鱼虫鸟兽。从那时候起,它就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春风。尽管迎春花也是春风叫醒的,春风也不在乎别人让迎春花当报春使者,因为迎春花是春风最好的朋友,春风总会先去叫醒它。所以,迎春花第一个开了,第一个把春风带给它的活力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时候,人们总是不去猜想是谁唤醒这花的,每个人都一个劲地夸米黄色的迎春花如何美。每当春风看见人们赞扬它的好朋友,它总会欣慰地笑着去其他地方“做好事”。春风,它是柔和的,暖暖的。它不像夏天那撩人的酷风,不比秋天那冷冷的秋风,也不似冬天冰凉刺骨的寒风。春风,只是春风,它有自己的特点,这是别人所不具有的。春风它无私,它默默无闻地为万物服务;春风它谦虚,别人赞它,同胞们夸它,它总笑笑说自己不好,接着又热心地工作去;春风它美丽,它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不像酷风那样总想人们难受,不似秋风那样冷酷无情,更不会像寒风那样仗势欺人,它总为别人着想,调配出最让人舒服的颜色、温度。春风又何尝不是我们伟大人民教师的特写?它跟教师一样默默无闻,热情无私。教师总是为我们学生着想,为我们量身定做适合我们的学习方案,甚至恨不得把知识直接倒进我们脑袋里,他们这不是想让我们早日成材,好建设祖国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描绘的可是我们伟大的人民教师?我想是的,因为这句话用在教师身上,他们当之无愧。他们为了培育我们这些冥顽不灵的学生,贡献出了自己的一生,这是多么伟大啊。他们从下定决心做老师的那一刻起,心里就只能装下我们这些学生了。教师,这是一个神圣的称号,当教师,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背负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足够的勇气和实力,才能挑得起这副重担。春风——教师,多么鲜明的比例,多么伟大的春风啊,它伴随着教师,走过一年又一年,重复着自己简单而快乐的任务。
春雨
刚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这场春雨,就像春姑娘派来的使者,在新年里,带着春天,来到了人间。
春雨落在了麦田里,绿油油的麦苗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它们揉开了惺松的睡眠,露出了绿色的小脑袋。麦苗在微风中,细雨中,尽情的舒展着自己矮小的身躯,享受着春姑娘送给自己的第一个礼物——春雨。
春雨落在了池塘里,池塘里的冰已经融化了,鱼儿在池塘里自由地翻转着自己的身体,它们纷纷游到水面上,跳跃着,享受着春雨的沐浴。池塘里面的青蛙,经过了一个冬天,从水里一跳一跳的蹦上岸来,让春雨淋在自己的身子上。它们一会儿从岸上跳进水里,一会儿又从水里跳到岸上。不时还高兴地叫着:“咕儿呱、咕儿呱”。春雨为池塘增添了不少的生机。
春雨落在了树林里。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树林里荡满了黄色的土,树木也光秃秃的。一场春过后,它好像一支染色剂。树林好像脱去冬天的寒衣,换上了春姑娘为它们制作的春装。春雨为树林增添了几分“绿色”。
春雨落在了草坪上。小草经过了一场春雨的洗礼后,由黄变绿。绿得新鲜,绿得可爱,显得生机勃勃。一旁的杨柳,也展开了千万条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随风飘荡。春雨为草地,为柳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啊!春雨,你是春姑娘派来的使者,为我们的大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春雨你是春天的赞歌的前奏,为大地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春雨!我爱你!
雾起雾散(一起的)
这个城市接连不断地下了一周的雾。天气预报一直在说,雾使空气能见度降低,飞机按时起飞成为泡影;雾使生病的人骤然增多,医院拥挤人满为患。
清晨骑车行在路上,无边无际的雾梦魇般弥漫。人在其中,仿佛不再真实,懵懵懂懂地,陷入无限的虚空。空气滞涩,吸入肺中,有一种微辣的感觉。擦肩而过的行人大多戴了口罩,只一双眼睛露在外面,越发增加了雾中的不明晰感。前后望望,五米之外看不清人影。人在雾中穿行,四围一片混沌,抬头看树,薄薄地附了一层雾挂,毛茸茸的,象一双双慵懒的睡眼。不时,有骑车的人从身后赶过去,匆匆的背影鬼魅般,转眼模糊。人在其中,仿若被拥在温馨的怀里,因为眼睛不能看清,因为光线不能穿越,视野里朦朦胧胧,借了雾的掩护,可以自由想象,可以率性而为。人在雾中,雾在梦中,一时间茫然不辨真伪。
穿越马路,平日里惊心动魄、呼啸而行的车辆,隐在白茫茫的雾中,缓缓前行。褪去了尖锐真实的一面,宽厚平和,不再锋芒毕露。远远地,只看到车灯亮着,隐隐约约的,象节日里被雪扑打,不再明亮的灯笼。所有的一切沉在雾中,若有若无,不疾不缓。骑了自行车斜穿街道,一时间我有点走神,不知不觉放慢了车速。待那车灯突然在眼前明亮起来,才发现,自己与那车辆几乎相切而过,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人从梦中醒来。看那浓雾,依旧不紧不慢地扩散着,身前身后晨雾迷朦,五米之外一片模糊。
前方依旧迷蒙一片,雾没有停的意思。总以为走几步,模糊的终归清晰。满怀希望近前,清晰的几步成为新的起点,路在脚下延伸开来,前方依然空寂迷蒙,雾中的一切象一场扑朔迷离的游戏,诱你止不住上前,从一场雾中走出,进入另一场雾。
脑子里突然涌上席慕容的诗:
雾起时
我就在你的怀里
这林间充满了湿润的芳香
充满了 那不断要重现的
少年时光
雾散后却已是一生
山空湖静
只剩下那
在千人万人之中
也绝不会错认的
背影
山空湖静,背影清晰。行在路上的我,迷失在雾中……
春雨春天到了,春姑娘来了,也带了她的孩子——春雨。刚来到大地母亲——外婆这儿,顽皮的春雨就一刻不停的忙碌起来,他东看看,西跑跑,把被严冬囊成冻土的外婆弄得湿湿的,让她变得从前一样温柔、柔软,散发出阵阵芳香。大地上的树呀、苗呀都因为春雨滋润开始生长了。它们应和着春的气息,生机勃勃,用各自不同的色彩装饰着大地母亲。“哇,外婆多美呀!”春雨看着这一切变化,欢快的跳了起来。快乐的春雨唱着歌,一会儿抓住树叶荡秋千,一会儿在叶脉织成的格子里跳方格,一会儿又从这片叶子溜到那片叶子上……猛然间,他望见大地母亲还是皱这眉头,就不解地问:“外婆,你怎么还不开心呀?”大地木星说:“好好孩子,你看呀,在我的地层表面不是还有光秃秃的地方吗?这是那草娃娃睡懒觉,不肯起来呀!”春雨听罢说:“哟,是这样,放心吧,外婆,我这就去找他。”说完就一头钻进泥里去了。春雨找到草娃娃后忙问他。“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你为什么还不钻出来呢?”“……。”草娃娃伸了个懒腰说:“我还要睡觉,我困。”“你不能睡。这样你会永远呆在泥土里见不到阳光的,时间长了连根都会坏死的,大家都在上面等你呢!”“你说的是真的吗?那好,我马上钻到地面上去。”说完,草娃娃鼓足了劲,使劲往上长,慢慢的冒出了嫩芽。“我来帮你!”春雨又发出力量,滋润着草娃娃。终于,草娃娃钻出了泥土,把那些光秃秃的地面全部都染上了绿色,于是,大地母亲变的更加好看了。从此,草娃娃和春雨成了好朋友。每年春天,只要春雨一来到大地母亲这儿,草娃娃就不再呆在地下睡懒觉了,而是很快地露出地面,和大家一起唱着春天的歌。这就是春雨的故事。
春雨,是大自然的旋律,是春天的使者!
;
春雨淅淅沥沥,如丝如缕飘落在田野上,滋润着嫩绿的麦苗,春雨淅淅沥沥,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小草醒了,吮吸着甘甜的乳汁。
;
春雨霏霏,雨雾弥漫,千万条银丝,荡漾在半空中,恰似穿成的珠帘,如烟如云地笼罩着一切。
;
春雨绵绵,洒落在柳树的叶子上,“沙沙沙”,像少女轻轻地抚弄琴弦,又像蚕宝宝在吞食桑叶。
;
春雨潇潇,小雨珠飘落在桃花那粉红的花瓣,滚动着,犹如闪烁着五颜六色光彩的珍珠。细细的雨丝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沙沙沙”地落下来。
;
看,那薄纱似的细雨像烟雾一样笼罩着大地,使大地呈现出如诗如画的景象.碧绿琉璃瓦顶的亭子被细雨笼罩着,像冒着一层一层的白烟,犹如天上的琼楼玉宇一般.柳树被细雨围罩着,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像一群身穿纱裙的仙女在为春天的到来而载歌载舞.被细雨笼罩的嫩绿的小草也不甘示弱,抖抖身子钻出地面,迎接严冬后的春雨沐浴。
;
春雨,洒在河面上,平静的水面泛起了一片小小的银花。机灵的鱼儿跳跃着,掀起一朵朵浪花,仿佛要吮吸那晶莹的雨滴。
;
雨,渗进泥土里,麦苗伸展着翠绿的嫩芽,顶着亮晶晶的雨露,柳树醉了,舒展着身子,摇晃着腰杆。
;
春雨淅淅沥沥,你是春姑娘的使者,你伴随着春天来到大地上,你给大地一片生机,滋润着嫩绿的麦苗,拥抱潺潺的小溪,散发着
泥土的芳香……啊,多美呀!这水,这草,这树构成了只有春雨才能描绘的绚丽景色!
;
春雨淅淅沥沥……淅淅沥沥……大地笑了。
月圆的时候,人们总是喜欢坐在桌边,吃着美味,享受合家团圆所带来的亲情的温暖。月缺的时候,人们多半在忙碌,为生活,为事业。为什么人们总是在月圆的时候想家呢?那是因为在你心里会有“月圆——人圆——家团圆”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心境”,像惠崇和尚说:“我看你像佛祖。“并不是说你真的长的像佛祖,而是看人的人心中有佛祖,有宽宏大量的气概,能够海纳百川。我们每个在社会中生存的人都要接受许多其他形形色色的人、事。学会包容别人更是一件不易的事。人生在世,孰能无过?你宽容待他,也许在某一天,也会有人宽容戴你。心里有一轮圆月,哪怕万事万物都是有缺憾的,你也从中看得出缺憾美。为什么断臂维纳斯能够令人称赞不已?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没有双臂的维纳斯会比装上任何形式的双臂的维纳斯更出众?因为正是她残缺的双臂,才更突显出她的丰韵。因为正是她残缺的双臂,才会让人浮想联翩,让人觉得神秘莫测。这就是缺憾的美。这是因为你心中的“圆月”,你心中觉得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一切错误都可以原谅,于是残缺不全也是一种美,甚至它体现的美能够超过其他完整的物品。
人们总是在不断的追求完美,追求一切事物的圆满。于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成了所有人的奋斗目标。于是乎,拿“完美”来衡量一切,就成了一个惯例。有个女孩子,觉得长的自己不够漂亮,不够“完美”,心甘情愿跑去医院做大型整容手术,于是就有了“中够第一人造美女”。但是明明她长的并不难看,只是不够出类拔萃,可是她依然不甘心,觉得自己不够“完美”。心中的月亮是缺的,即使成为美女,又如何能感受到呢?既然对自己尚且如此,那么对别人也必然更为苛刻。她的鼻子不够高,她的眼睛不够大,他做事太过分,他说话没思想……到处都有毛病,到处都充满了错误。如果所有人都要去斤斤计较,那么我们生活的乐趣又何在?是否就在于挑刺之中?看到别人做错的地方,于是幸灾乐祸一番;看到别人比自己差的地方,于是满心欢喜一番。每个人心里都有一轮残缺的月亮,每个人心里都存着恶意。那么生活该如何才会安宁呢?世界该怎么才能找到和平呢?
请在心里种下一轮圆圆满满的月亮,用纯洁的、宽宏的心去接受别人的一切,无论何时,别急着说不好。换个角度,风景会更好。月圆、月缺其实没有分别。
月圆月缺
浩瀚星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天体要数月亮了,它那变化万千的外貌,它所承载的从古至今那么多的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为人间平添了多少诗情画意!广寒宫里琼楼玉宇,有嫦娥仙子舞翩翩。不仅如此,月亮周期性的阴晴圆缺还是人们自古以来制定历法的根据之一。
月亮围绕地球公转,同时也自转,两者周期相同,方向也相同,因此月亮总以相同的一面对着地球,在人造卫星上天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人们从来没见过月亮的后脑勺。
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的变化呢?大家知道,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把照射在它上面的太阳光的一部分反射出来,这样,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随着太阳、月亮、地球相对位置的变化,在不同日期里月亮呈现出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月相的周期变化。进一步说,虽然月亮被太阳照射时,总有半个球面是亮的,但由于月亮在不停地绕地球公转,时时改变着自己的位置,所以它正对着地球的半个球面与被太阳照亮的半个球面有时完全重合,有时完全不重合,有时一小部分重合,有时一大部分重合,这样月亮就表现出了阴晴圆缺的变化。
当月亮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它的黑暗半球对着我们,我们根本无法看到月亮的任何一点形象,这就是“朔”,朔在天文上是指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时刻。逢朔日,月亮和太阳同时从东方升起,即使地球把太阳光反射到月亮,然后再由月亮反射回来的那部分光,也完全淹没在强烈的太阳光辉中。
而当地球处于月亮与太阳之间时,虽然三个星球也是处于一条线上,但这时,月亮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朝向地球,柔和的月光整夜洒在大地上,这就是满月,也就是“望”。这时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差180度。
因为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相对于日地距离来说太短了,在天球上,月亮东移的速度比太阳大很多,每天月亮由西往东前进13度多点,而太阳却只前进1度。 因此,朔之后,月亮很快地跑到了太阳的东边,一两天后,太阳一落下去,西边的天空就可见到一弯新月,两个尖角指向东方。此后,月亮升起的时间越来越迟,月亮也逐渐丰满起来。约在朔后七天,月亮的黄经刚好超过太阳90度,我们看到的月亮是圆弧朝西的半圆,这就是上弦月。以后月亮继续向东,更加丰满,升起的也更迟了,直到望。从朔到望,月亮离开太阳的距离越来越大。
过了望后,月亮逐渐向太阳移近,月面逐渐消瘦下去。 当月亮黄经超过太阳黄经270度时,它又变成了半圆形,但圆弧朝东,这就是下弦月。这时候,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月亮正高悬在正南的天空上,自然,我们的肉眼这时是看不见月亮的。下弦以后,月亮要到后半夜才从东方出来,它的半个圆面逐渐消蚀下去,变成狭窄的镰刀形,尖角向西。从望到朔,月亮与太阳靠得越来越近,以至再次与太阳黄经相同,消失在晨曦中。
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或从望到朔的时间,叫做朔望月。观测结果表明,朔望月的长度并不是固定的,有时长达29天19小时多,有时仅为29天6小时多, 它的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
月亮与某一恒星两次同时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恒星月”,恒星月是月亮绕地球运动的真正周期。朔望月比恒星月长,道理与太阳日比恒星日长是一样的。恒星月与日常生活关系不大,而朔望月却因为是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与地球上涨潮落潮有关,与航海、捕鱼有密切的关系,对人们夜间的活动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在宗教上月相也占有重要位置,所以人们自然地以朔望月作为比日更长的记时单位。
晚霞
有的人喜欢天上的繁星,有的人喜欢皎洁的月亮,还有的人喜欢那如火球般的太阳。可我却喜欢那绚丽多彩的晚霞。
晚霞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每当我独自一人欣赏晚霞时,那如同仙境般的晚霞总能使我忘掉一天的烦恼、疲劳,让我置身与另一个世界。
晚霞就像画师正在调色盘里调颜色,等他调好了,晚霞中最美丽的景象也出现在我们眼前。在那一望无际的西边天空燃起了“熊熊大火”,这时消防队赶到了,他们立即灭火,随着太阳的落下,火势也越来越小了。
当太阳完全落入西边的山后,如火般的晚霞也随着人们的欢笑声收起它最后一丝亮光。
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有时会出现五彩缤纷的霞。日出前后在东方天空看到霞称早霞,日落前后的霞称晚霞。
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当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时,其色彩愈显著。如果有云层,云块也会染上橙红艳丽的颜色。
日出前后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的水汽已经很多,而且云层已经从西方开始侵入本地区,预示天气将要转雨的征兆。出现大红色金黄色的晚霞,表示在我们西边的上游地区天气已经转晴或云层已经裂开,阳光才能透过来造成晚霞,预示笼罩在本地上空的雨云即将东移,天气就要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