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的闻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趣闻
闻的四种意思
“闻”的意思有以下几种
1、听见 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
2、听见的事情;消息 见闻、新闻、奇闻。
3、有名望的 闻人。
4、名声 令闻、秽闻。
5、用鼻子嗅 你闻这是什么味儿?
6、姓。
相关组词
1、新闻 也叫消息,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
2、闻名 听到名声;有名。
3、讣闻 向亲友报告丧事的通知,多附有死者事略。也作讣文。
4、闻达 特指向皇帝报告。
5、奇闻 新奇的事情。
趣闻是什么意思,"趣闻"的汉语解释
趣闻的意思 指世人感兴趣的传闻。
传闻来源广泛,传闻不是谣言,其真实性往往被证实,做关注“传闻”的人,可以最先了解事实,最先抓住真相。无论您是旁观者,当事人,还是知情人,都可以自由表明态度,成为揭开事实真相的“引路人”。
示例 又有时谈一些与评价无关的趣闻,给文字增加无穷余韵,真是高妙极了。
扩展资料
1、类似词语 轶闻。
发音 yì wén。意思是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是指真实而又有趣的事迹,但又无从正式考证,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传说。
2、类似成语 逸闻趣事
发音 yì wén qù shì。意思 闻 听见的事情。指世人不知道而感兴趣的传闻和故事。也指已散失不传的传闻和事迹,史学上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传闻和事。
闻字是什么意思
读音 wén
释义
1.听见。
2.听见的事情,消息。
3.出名,有名望。
4.名声。
5.用鼻子嗅气味。
6.姓。
组成词语
1.新闻[xīn wén] 新近听来的事。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情;宋时指有别于正式朝报的小报。
2.见闻[jiàn wén] 看到听到的情况。
3.遗闻[yí wén] 前人或古代遗留下来的传闻。
4.丑闻[chǒu wén] 有关丑事的传闻或消息。
5.讣闻[fù wén] 向亲友报丧的通知,多附有死者的事略。
6.要闻[yào wén] 重要的新闻。
7.传闻[chuán wén] 听到流传。
8.琐闻[suǒ wén] 琐碎的传闻或新闻。
9.趣闻[qù wén] 有趣的传闻 轶事~。
10.听闻[tīng wén] 听的活动。
11.与闻[yù wén] 参与并知道[内情]。
12.耳闻[ěr wén] 耳朵所听到的;亲耳闻听。
13.令闻[lìng wén] 美好的声誉。《书·微子之命》:“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 孔 传:“汝 微子 言,能践 汤 德,久有善誉,昭闻远近。” 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赞》:“君清蹈衡门,则令闻孔昭;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
14.奇闻[qí wén] 惊奇动听的趣闻。
15.闻人[wén rén] 复姓。 《后汉书·灵帝纪》:“太仆 沛国 闻人袭 为太尉。” 李贤 注:“姓 闻人 ,名 袭 ,字 定卿 。《风俗通》曰:‘ 少正卯 ,鲁 之闻人,其后氏焉。’”
“闻”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1、听见
如 《说文》闻,知声也。意思是闻就是听见声音。
又如 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便起而响应);闻雷失箸(比喻假借其他不相关的事来掩饰自己的实情);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夜半闻荒鸡鸣,乃与琨起身舞剑。后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起)。
2、听说;知道
如 唐· 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意思是听到的道理有先有后。
又如 闻问(通音讯,获得音讯);闻道(闻知领会道理);闻说(听说);闻得(听说);闻知(听说;知道)。
3、接受
如 闻教(受教;领教);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闻令(接受教诲)。
4、传布,传扬
如 王维《老将行》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意思是贺兰山下战士们列阵如云,告急的军书日夜频频传闻。
又如 闻诵(传布与称道)
5、报告上级
如 闻达(向皇帝报告);闻问(通消息)
6、趁,乘
如 闻早(趁早,赶早)
7、闻名,出名 ,驰名。
如 诸葛亮《出师表》不求闻达。意思是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8、知识;见闻
如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意思是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又如 闻见(见闻)
9、传闻,听到的事情;消息 、
如 新闻;趣闻;要闻;旧闻;奇闻;见闻
10、声望;威望
如 闻达;闻誉之施(指身受美名);秽闻(丑恶的名声)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闻
闻的字义是什么
闻,是汉语汉字,拼音为wén,指的是听见的事情,消息,也指出名,有声望。闻也做姓氏。“事闻,神宗震怒,直指锒铛受辱,中丞亦镌秩去,于是始服公(袁可立)之远识焉。——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繁体字
基本字义
1.听见 百闻不如一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听见的事情,消息 新闻。传闻。见闻。
3.听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 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4.出名,有名望 闻人。闻达。
5.名声 令闻(好名声)。丑闻。
6.用鼻子嗅气味 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
7.姓。闻一多。
【近义词】听见
闻,也可做动词
1.形声。从耳,门声兼表词义,合起来后意思是“门里面的耳朵听到了”。本义 听到心里去了。
2.同本义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 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又如 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便起而响应);闻雷失箸(比喻假借其他不相关的事来掩饰自己的实情);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夜半闻荒鸡鸣,乃与琨起身舞剑。后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起)。
4.听说;知道
闻君行仁政。——《孟子·滕文公上》
其闻道也。——唐· 韩愈《师说》
闻道有先后。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宋·苏轼《超然台记》
想闻风节,望其(袁可立)乘时大展。——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不可得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又如 闻问(通音讯,获得音讯);闻道(闻知领会道理);闻说(听说);闻得(听说);闻知(听说;知道)。
6.接受 。如 闻教(受教;领教);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闻令(接受教诲)。
7.传布,传扬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王维《老将行》
8.又如 闻诵(传布与称道)
9.报告上级。如 闻达(向皇帝报告);闻问(通消息)
10.趁,乘 。如 闻早(趁早,赶早)
11.闻名,出名 ,驰名。
名闻天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以义闻于东南。——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事闻,神宗震怒,直指锒铛受辱,中丞亦镌秩去,于是始服公(袁可立)之远识焉。——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12.嗅;嗅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
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史记·滑稽列传》
13.又如 自不可闻
14.通“问”。古字闻、问同音同义。《礼记·檀弓上》 “问丧于天子乎 ” 问本作闻——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询问;问候
丧牛之凶,终莫之闻也。——《易·旅象》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诗·王风·葛藟》
群公先正,则不我闻。——《诗·大雅·云汉》
也可做名词
1.知识;见闻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
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又如 闻见(见闻)
3.传闻,听到的事情;消息
求闻之若此。——《吕氏春秋·慎行论》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又如 新闻;趣闻;要闻;旧闻;奇闻;见闻
5.声望;威望
令闻令望。——《诗·大雅·卷阿》
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草野之无闻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又如 闻达;闻誉之施(指身受美名);秽闻(丑恶的名声)
趣闻的闻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什么叫趣闻、趣闻的闻是什么意思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