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湟影评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影影评 > 正文

电影影评

希波战争又称什么战争 希波战争性质

影评小编2023-02-08电影影评38

什么是希波战争?

前492~前449年的希波战争人类文明古国之一希腊,战争多少个世纪连续不断。公元前492年开始,这里爆发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欧亚两洲大规模国际战争——希腊、波斯战争。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是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得以幸存下来,而波斯帝国却一蹶不振。

古希腊,由于地形的限制,许多城邦被山脉分隔着,中间只有极少量的陆上交通,所以每一个城邦小国都以“天下”自居。城墙内是朋友,而在城墙外就到处是敌人。因此在希腊本部、爱琴海的海岸和各岛屿上,一共兴起了几百个城市国家。其中雅典、斯巴达这两个城邦发展较为迅速和强大。

随着各城邦人口的增多,希腊人开始向沿海地区移民和殖民。同时,由于本邦粮食生产有限,夺取敌人的庄稼就成了经常性的作战目标。因此,各城邦国家经常发生战争。在斯巴达,男人们都不在家居住,只在营房里准备打仗。每年一次,把男孩们残酷地加以鞭挞,以考验他们忍受痛楚的能力;女孩们必须受严格的体育训练,希望她们能把较强的体力遗传给她们的儿女,以便将来守卫城堡。

波斯是古代西亚一个奴隶制国家,它是通过征服而发展起来的大帝国。到大流士统治时期(前522~前486年),波斯已成为世界古代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波斯军队的主要成分是骑兵和弓箭手,有若干个拥有1万人的师团。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帝国侵占小亚细亚西部沿岸希腊人建立的各城邦。公元前513年,国王大流士一世进一步控制了黑海海峡和色雷斯一带,直接威胁到希腊半岛诸城邦的安全与利益。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米利都爆发反波斯起义,雅典等城邦相助。波斯帝国派重兵于公元前494年将起义镇压下去,米利都城被毁,同米利都一道举兵起义的一些希腊城邦也遭残酷洗劫。波斯帝国早有西侵野心,于是借口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曾援助米利都,于公元前492年夏,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争。

此后10年间,双方紧张备战。波斯征集大量兵员物资,建造大批舰船,架设浮桥,开凿运河。希腊方面,雅典政府建造100多艘三层桨战船,扩建各项防御工事,并加强海军训练,30多个城邦结成军事同盟,推举拥有强大陆军的斯巴达为盟主,随时准备抗击波斯入侵。

公元前480年春,大流士一世的继承者薛西斯一世出动约25万人、1000艘战船大举远征希腊。波斯军分水陆两路,沿色雷斯西进,占领北希腊,迫使一些城邦投降,攻克希腊中部温泉关之后,继而向中希腊进军。陆军进占雅典城,大肆破坏劫掠。其海军绕过阿提卡半岛南端的苏尼翁角,进入狭窄的萨拉米斯海峡。9月下旬,萨拉米斯海战开始,波斯舰队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呈围攻态势。希腊舰队隐藏在艾加莱奥斯山后,编成两线战斗队形,勇敢地发起攻击。希腊战船船体小,运动自如,能够灵活地袭击敌舰。船体硕大的波斯战船调度失灵,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甚至自相碰撞而沉没。波斯海军遭受重大损失,亲征希腊的薛西斯一世深恐后路被切断,仓皇败逃回国。其陆军退至北希腊。公元前479年8月中旬,希波双方陆军在布拉底附近举行决定性会战。斯巴达统帅包桑尼率领希腊联军约10万人,重创占有明显优势的波斯陆军,波斯人的第三次远征以失败告终。

波斯远征希腊失败,加之帝国内部矛盾重重,被迫退居守势。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则逐渐转入进攻,并乘机扩张海上势力,建立雅典在爱琴海域的霸权。公元前478年,雅典舰队占领赫勒斯滂海峡北岸的重镇塞斯托斯,从而控制了通向黑海的要道。同年(一说前477年),雅典联合一批希腊城邦组成海上同盟,夺取色雷斯沿岸地区、爱琴海上许多岛屿和战略要地拜占庭。公元前449年,希腊海军在塞浦路斯岛东岸的萨拉米斯城附近重创波斯军,至此双方同意媾和。雅典派全权代表卡里阿斯赴波斯首都苏萨谈判并签订了《卡里阿斯和约》。和约规定 波斯放弃对爱琴海及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出口)的控制,承认小亚细亚西岸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地位。希波战争至此结束。

希波战争是亚洲与欧洲之间的一场规模大、时间长的战争。结果使希腊获得了自由、独立与和平,雅典一跃上升为爱琴海地区的霸主,控制了通往黑海的要道,夺取了爱琴海沿岸包括拜占庭在内的大量战略要地。希腊在爱琴海上称霸,对沿岸国家进行掠夺,获得了巨大利益。“人们似乎都一致被唤醒了”,他们纷纷效仿希腊雅典,大造舰艇和商业船,积极发展海上力量,争夺海上霸权,向海岸国家倾销商品、开辟市场、攫取经济利益。英国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说 “随着这一战,我们也就站在了西方世界的门槛上面,在这个世界之内,希腊人的智慧为后来的诸国,奠定了立国的基础。在历史上,再没有比这两个会战更伟大的,它们好像是两根擎天柱,负起支持整个西方历史的责任。”

军事学术在希波战争中得到了很大发展。希腊在战略上正确确定战争每个阶段的决定性地段和主要突击方向,根据战局和力量对比决定战争方法,以及在战争中首创方阵这一著名战斗队形,对西欧军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哪两场战争

希波战争 公元前500—前449,波斯对捍卫自己独立的古希腊诸城邦(都市国家)进行的征服性战争。

元前500年,雅典和埃雷特里亚(位于埃维亚岛)举行起义(米利都人起义得到小亚细亚诸城邦的支持)反对波斯统治的小亚细亚都市国家提供援助,是希波战争的起因。直至公元前493年,波军镇压起义后,才在马多尼乌斯率领下于公元前492年春渡过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入侵希腊。舰队行至阿索斯角(爱琴海)时,遭到暴风袭击,大量船只遇难(达300艘),陆上也受到色雷斯人的袭击,波军被迫停止进军,仅占领色雷斯。

公元前490年春,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第二次入侵希腊。在统帅达蒂斯和阿塔菲尼斯指挥下,波军(1.6—2万人)分乘600艘舰船横渡爱琴海,沿途攻占了纳克索斯岛和埃维亚岛上的两座城市,即卡里斯托斯和埃雷特里,最后在距雅典40公里的马拉松山谷上陆。同年9月,马拉松会战开始,米太亚德统帅指挥的雅典军和普拉塔亚军(9千—1万人)大败波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亲自率波军出征希腊。参加这次远征的波军有步兵近15万人、骑兵几万人和一支由1千余只舰船组成的舰队。在赫勒斯滂海峡架起两座浮桥,在阿索斯地峡开凿一条运河,以通行舰船。第一次交战在塞尔莫皮莱山口即从色萨利通向希腊中部的山间大道附近展开。波军突破塞尔莫皮莱后(参见温泉关战役),连续占领了维奥蒂亚、阿提卡和雅典诸城。但在同一年内波斯舰队在萨拉米斯岛附近却遭惨败(参见萨拉米斯海战)。公元前479年,普拉塔亚一战,希腊都市国家联军(约6万人)击溃波斯陆军(7—8万人)(参见普拉塔亚战役)。几乎同时,波斯舰队在米卡莱角战中再次失利。希腊海陆军取得的几次胜利,实际上决定了希波战争的胜负。公元前478—前468年,波斯军占领的都市国家大多数获得解放。希腊军队把战争移到了爱琴海海域和小亚细亚地区。

公元前五世纪七十年代,希腊同盟军在雅典统帅西门指挥下,连战皆捷,夺取了色雷斯沿海地区、爱琴海上许多岛屿和拜占庭(今伊斯坦布尔)。公元前469年,埃夫里梅东特河口一战大败波军。此后,战事时起时伏,一直延续到公元前449年。这一期间,希腊军乘埃及反波斯起义之机远征埃及(运兵舰船达200艘),但遭到了失败。公元前449年,希腊军在萨拉米斯岛交战中再次获胜。此后双方举行和谈,缔结了卡里阿斯(雅典全权代表的名字)和约。根据此和约,波斯失去了爱琴海、赫勒斯滂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领地,承认小亚细亚各希腊都市国家政治独立。

点评 希波战争是亚洲与欧洲之间的一场规模大、时间长的战争。希腊在希波战争中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希腊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波斯高,军队的组织编制优越,除此之外,更主要的是希腊进行的这场战争是解放战争。希波战争结束后,希腊进入奴隶社会繁荣时期,在战争中身居季洛斯同盟盟主地位的雅典,也进入强盛时期。希波战争中军事学术得到了发展。战略上(特别是希腊军队)善于正确选择每个战争阶段的决战地幅和主突方向以及根据情况和力量对比决定作战方法(防御或进攻)。希腊的胜利多半取决于陆军与舰队之间密切的战略协同。对于发展战术和组建军队,希波战争意义重大。希腊军队创造的方阵是早期著名的战斗队形之一。与波军的混乱队形相比,方阵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步调一致、军纪严明、便于指挥。希波战争中出现了最早的战术队形,出现了保障战斗队形最要害部位——翼侧的必要性。希腊军队体制健全,有一套教育和训练战土的制度,在总结作战经验方面也作了初次尝试。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其中双方几度停战,最后斯巴达获胜。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语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战前的情况 提洛同盟是希波战争中由希腊的自由城市自愿成立的一个同盟。希波战争50年后,这个同盟已经退化,成为雅典保持和加强其在爱琴海的霸权的权力和强制工具。此外,雅典建立了一垛“长墙”,城墙将雅典与其海港比雷埃夫斯连在一起,使得这条对雅典来说俨如“生命之路”的地区不受陆上敌人的威胁。斯巴达领导下的伯罗奔尼撒联盟,是提洛同盟的霸权的对抗者。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冲突早在前460年就开始了。触发的事件是米加腊退出伯罗奔尼撒联盟,投靠雅典。这场冲突从前460年一直持续到前446年,被称为是第一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一般被看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前奏。前446年,双方打了个平手,米加腊又回到了伯罗奔尼撒联盟。在签署和平条约时,双方觉得彼此力量均衡,故决定互相尊重对方的联盟,在冲突情况下由一个裁判来决定谁对谁错。“中立”的城市国家被排除在这和平条约之外,这后来被证明是一个大错。前430年代,在希腊世界的边缘,一根导火线被点燃,其后发生的一些列事件最后引导了战争的爆发。

希腊古代的著名战役

在古代,希腊发生过的著名战役是什么呢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希腊古代的著名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希腊战争 古希腊范围

古希腊的 地理 范围,除了当前的希腊半岛外,还包括整个爱琴海区域和北面的马其顿和色雷斯、亚平宁半岛和小亚细亚等地。

古希腊战争 希波战争

在希腊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扩展的同时,西亚的波斯帝国也在扩张,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爱奥尼亚希腊诸邦。前499年,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米利都等希腊城邦发动起义,得到雅典的支持。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镇压起义后,就准备进攻雅典。前490年,波斯大军渡海西侵,但在 马拉松 战役中被人数居于劣势的雅典重装步兵击败。希腊人赢得了第一次希波战争的胜利。

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率50万大军再次进攻希腊。希腊各城邦也结成同盟,共御强敌。希腊联军的陆军以斯巴达人为主力,海军则以雅典舰队为主。希腊陆军在温泉关阻击波斯陆军,虽然兵败,但为希腊海军的集结赢得了时间。波斯人攻入了雅典,将全城焚毁,但希腊海军在萨拉米海战中一举击溃波斯海军,波斯人面临补给被切断的危险,不得不撤退。希腊人乘胜追击,解放了小亚细亚的希腊诸邦。第二次希波战争以希腊的胜利告终。[1]

古希腊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

希波战争以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雅典海军是希腊各城邦中最强大的 军事 力量,雅典的民主制也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达到黄金时代。希波战争中,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战后逐渐成为雅典实现其霸权的工具。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不满雅典的霸权,双方爆发多次摩擦。前431年,斯巴达的同盟底比斯进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正式引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依靠其强大的海军进行封锁,斯巴达则攻入雅典,试图迫其决战。双方互有胜负,但都未能取得 决定 性胜利,遂于前421年缔结和约。和平未能维持很久,前415年,雅典对西西里岛斯巴达的盟邦叙拉古发动大规模远征,结果以惨败告终。西西里远征使雅典元气大伤,无力抵御斯巴达的攻势。前405年,雅典海军被全歼。次年,雅典向斯巴达投降,斯巴达成了希腊的新霸主。斯巴达的霸权也未能长久,希腊各城邦陷入混战之中。[2]

古希腊战争 马其顿的崛起

马其顿位于希腊的北部,处于希腊文明的边缘,被希腊人视为蛮族。但从公元前4世纪起,马其顿逐渐成为希腊北部的重要国家。前395年,腓力二世即位。在腓力的治下,马其顿成为巴尔干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面对马其顿的崛起,希腊建立了以雅典为首的反马其顿同盟。前338年,马其顿在喀罗尼亚大败希腊联军,取得了对整个希腊的控制权。前336年,腓力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即位。亚历山大即位后很快就平定了希腊城邦的起义,巩固了政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大军渡海东征,拉开了他征服世界的序幕。亚历山大最大的敌人是强大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先后在格拉尼卡斯河和伊苏斯击败波斯军队,从波斯人手中夺取了叙利亚和埃及。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试图求和,但被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拒绝。前331年,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高加米拉战役爆发。亚历山大再一次取得了胜利,并乘势攻下巴比伦,波斯帝国灭亡。亚历山大继续东进,直到印度河流域方才折返。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他庞大的帝国也随之分裂,古希腊 历史 结束,希腊化时代开始。

波希战争详细资料大全

波希战争是 古代 波斯帝国 (波斯第一帝国,即阿契美尼德王朝)为了扩张版图而入侵 希腊 的战争,战争以 希腊 获胜, 波斯 战败而告结束。 这次战争对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远大过于战争本身。

希波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欧亚两洲大规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结果是希腊城邦国家和制度得以幸存下来,而波斯帝国却从此一蹶不振。

基本介绍

名称 希波战争 地点 希腊大陆、色雷斯、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赛普勒斯和埃及 时间 公元前499年至前449年公元前492年至公元前449年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449年 参战方 希腊诸城邦,波斯帝国 结果 希腊最终取得胜利 主要指挥官 米太亚得,阿塔佛涅斯 希腊指挥官 列奥尼达、地米斯托克利 波斯指挥官 达提斯、薛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 领土变更 马其顿、色雷斯和爱奥尼亚独立 历史地位 第一次欧亚两洲大规模国际战争 英文 Greco-Persian Wars 战争背景,古希腊,波斯,第一次入侵,出兵希腊,马拉松战役,第二次入侵,波斯再攻,温泉关战役,空城计,萨拉米湾海战,第三次入侵,战争结束,历史记载,血战温泉关,萨拉米斯海战,影响,历史意义,军事意义, 战争背景 古希腊 古希腊,由于地形的限制,许多城邦被山脉分隔着,中间只有极少量的陆上交通,所以每一个城邦小国都以“天下”自居。城墙内是朋友,而在城墙外就到处是敌人。因此在希腊本部、爱琴海的海岸和各岛屿上,一共兴起了几百个城市国家。其中雅典、斯巴达这两个城邦发展较为迅速和强大。 随着各城邦人口的增多,希腊人开始向沿海地区移民和殖民,同时,由于本邦粮食生产有限,夺取敌人的庄稼就成了经常性的作战目标。因此,各城邦国家经常发生战争。在斯巴达,男人们都不在家居住,只在营房里准备打仗。每年一次,把男孩们残酷地加以鞭挞,以考验他们忍受痛楚的能力。女孩们必须受严格的体育训练,希望她们能把较强的体力遗传给她们的儿女,以便将来守卫城堡。 波斯 波斯是古代西亚一个奴隶制国家,它是通过征服而发展起来的大帝国。到大流士统治时期(公元前522—公元前486年),波斯已成为世界古代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波斯军队的主要成分是海军舰队、骑兵和弓箭手。 公元前546年,波斯帝国消灭了吕底亚,并乘机进攻位于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其首个目标为爱奥尼亚地区的各个希腊城邦,爱奥尼亚地区的经济甚为发达,其政治亦为较先进的民主制。波斯国王便向爱奥尼亚地区各希腊城邦提出要其改民主制为君主制的不合理要求,以找借口向其宣战。 波希战争局势图(大版) 公元前513年,国王大流士一世进一步控制了黑海海峡和色雷斯一带,直接威胁到希腊半岛诸城邦的安全与利益。 公元前500年,爱奥尼亚诸城邦无法接受,于是便以米利都为首,进行抵抗波斯的运动(爱奥尼亚起义)。米利都因为自知不能抵抗波斯,因此便向斯巴达求援,但斯巴达却拒不出兵,反而是雅典及埃雷特里亚两城邦出兵援救。两城邦虽然派出大批士兵及军舰援救,但在坚持数年后,仍然不敌波斯大军。 公元前494年,波斯完全征服了爱奥尼亚地区,米利都城被毁,同米利都一道举兵起义的一些希腊城邦也遭残酷洗劫。 在这一时期中,爱奥尼亚的许多优秀人物逃到希腊的其他地方,将直迄当时局限在爱奥尼亚的文明转播到希腊世界的其他地方。 第一次入侵 出兵希腊 波斯帝国早有西侵野心,于是借口雅典和埃雷特里亚曾援助米利都,因此决定出兵希腊。他首先运用外交攻势,离间希腊诸城邦的关系。然后公元前492年夏,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派马多牛斯出动陆、海军共2万5千人,渡过赫勒斯滂海峡沿色雷斯海岸向希腊推进,但其舰船在阿托斯海角遭飓风大部覆灭,陆上也受到色雷斯人的袭击,被迫撤退。 公元前490年春,大流士一世派达提斯和阿塔非尼斯率军约5万(包括近400艘战船)第二次远征希腊。首先攻占并破坏了埃雷特里亚城,继而南进,在距雅典东北约40公里的马拉松平原登入。 马拉松战役 雅典一面紧急动员全体雅典公民赴马拉松应战,一面派遣长跑健将斐力庇第斯星夜奔往斯巴达求援。他在两天内跑了150公里,于9月9日到达斯巴达。斯巴达人虽然同意出兵,但声称只有等待月亮圆了才能出兵援助。这样,反波斯入侵的任务就完全落在雅典身上。 雅典派米提阿德斯组编一万重装步兵,前赴波斯军的着陆地点——马拉松平原与之决战,而雅典则由海军负责防守。9月12日晨,马拉松会战开始。 希腊步兵占据有利地形。波斯军队为雅典军队的两倍,米提阿德斯因而将全军布阵至与波斯军队一样长度的简单平行战斗序列,并将精锐安插在两翼。雅典趁波斯军大部分骑兵尚未赶到会战地点,佯作正面进攻。 交战初期,波斯军依仗兵力优势,采取中央突破战术,雅典军中路被波斯军步步进逼,只得向后退却,而波斯军中路则因而突出了。雅典军两侧精锐立即合围中路波斯军,结果波斯陆军被围歼,被完全击败。而由海路偷袭雅典的波斯海军,亦不能打败雅典海军。波斯军只得撤退。 在马拉松大战获胜后,一位名叫斐力庇第斯的士兵跑回雅典传信,因为极速跑了42.193公里,报捷后便倒地身亡,而这亦是马拉松长跑的来源。 马拉松会战 成为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范例之一。 雅典军于马拉松战役只有192人阵亡,而波斯军则损失了6400人,但这对于庞大的波斯帝国来说并不是重大的打击,因此波斯帝国在此战后仍时刻寻找机会进攻希腊。 此后10年间,双方紧张备战。波斯征集大量兵员物资,建造大批舰船,架设浮桥,开凿运河。希腊方面,雅典 *** 建造100多艘三层桨战船,扩建各项防御工事,并加强海军训练,30多个城邦结成军事同盟,推举拥有强大陆军的斯巴达为盟主,随时准备抗击波斯入侵。 第二次入侵 波斯再攻 公元前480年春,接任的波斯王泽克西斯一世(即薛西斯一世)亲率陆军25万及战舰1000艘再度进兵希腊。 雅典面对波斯大军再度压境,全城立即进入备战状态,以地米斯托克利为主帅,阿里斯德岱斯为副将迎战。这次波斯号称百万大军压境,使得全希腊各城邦均有着生死存亡已系于一线的感觉,因此结盟起来,共抗波斯,即使是斯巴达城邦亦参与了对抗波斯的行动。 波斯军分水陆两路,沿色雷斯西进,占领北希腊,迫使一些城邦投降,波斯军随后进军到温泉关。 温泉关战役 斯巴达王李奥尼达以其本国精兵300人及伯罗奔尼撒半岛其它城邦的7000人负责防守希腊的第一道防线——温泉关。李奥尼达及其士兵与百万波斯陆军拚命厮杀,使得波斯军队在头两天不得寸进,并且死伤惨重。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的叛徒引导波斯军队抄小路进攻李奥尼达的后方,李奥尼达无法抵御,只得下令让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军队先撤,并以其自己的三百精兵死守温泉关,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后,斯巴达全军覆灭。 温泉关战役以300人两次击杀上万人的典故成为以少战多的经典事例。其英勇的事迹也留传后世,为后人所景仰。 空城计 斯巴达王及其士兵的牺牲为雅典军主帅特米斯托克利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波斯军虽然在其后迅速占领了希腊三分之二的土地,但在攻至雅典时,却发现雅典只剩下一座空城,全城居民早已撤走,结果波斯军只得焚城以泄愤。 萨拉米湾海战 波斯海军绕过阿提卡半岛南端的苏尼翁角,进入狭窄的萨拉米斯海峡。公元前480年9月,雅典300多艘战舰在萨拉米湾集结,并派人假装逃兵,向波斯王谎报雅典舰队内讧,应即时出兵,结果成功引诱波斯王下令全军600多艘巨型战舰驶进海湾。希腊舰队隐藏在艾加莱奥斯山后,编成两线战斗队形,勇敢地发起攻击。 萨拉米海战 然而萨拉米湾甚为狭窄,波斯的巨型战舰不能自由行驶,而雅典的战舰只小巧迅速,并以船头的撞角来撞击波斯舰只的侧面,波斯舰队结果乱成一团。希腊联合舰队在提米斯托克利的指挥下,力战8个小时击溃波斯,波斯军队只得撤退。 波斯海军遭受重大损失,亲征希腊的薛西斯一世深恐后路被切断,仓皇败逃回国。其陆军退至北希腊。 第三次入侵 前479年8月,波斯王派大将统率5万大军再度进攻希腊,这次特米斯托克利斯再次使用空城计,移师海面。而斯巴达则统率伯罗奔尼撒半岛联军共三万与波斯陆军于普拉提亚附近举行决定性会战(普拉提亚战役),并击毙了波斯大将,结果波斯军大败,只得再次撤回东方。波斯人的第三次远征以失败告终。 波斯远征希腊失败,加之帝国内部矛盾重重,被迫退居守势。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则逐渐转入进攻,并乘机扩张海上势力,建立雅典在爱琴海域的霸权。 战争结束 前478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海军反攻波斯,占领赫勒斯滂海峡北岸的重镇塞斯托斯,从而控制了通向黑海的要道。同年(一说前477年),雅典联合一批希腊城邦组成海上同盟,夺取色雷斯沿岸地区、爱琴海上许多岛屿和战略要地拜占庭。 公元前449年,希腊海军在赛普勒斯岛东岸的萨拉米斯城附近重创波斯军,至此双方同意媾和。雅典派全权代表卡里阿斯赴波斯首都苏萨谈判并签订了《卡里阿斯和约》。和约规定 波斯放弃对爱琴海及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出口)的控制,承认小亚细亚西岸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地位。希波战争宣告结束。 历史记载 公元前485年,薛西斯继承波斯皇位,成为波斯帝国的第四代皇帝。兴起于中亚伊朗高原的波斯,是通过无止境的扩张而发展起来的。 然而,波斯皇帝对土地和财富的贪得无厌永远无法满足。薛西斯同他的先父大流士一世一样,虎视眈眈地望着爱琴海彼岸欣欣向荣的希腊城邦。 这天,薛西斯突然召集各地总督、贵族举行会议,在大谈了一通先辈的光辉业绩后,薛西斯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我决定继承父皇的遗志,派一支大军讨伐希腊人。这不仅可以使我们赢得声名,而且可以得到一块不次于我们的土地。我要在你们的帮助下,征服整个欧洲,使太阳照耀下的土地不能有一块在我们的疆界之外。” 薛西斯原以为自己的决定会得到众人的一致赞成,可眼前等着他的只有一片沉默。过了好一会儿,薛西斯的叔父阿尔塔巴诺鼓足了勇气说道 “陛下,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黄金的成色只能在试金石上才能加以鉴别,听听反对意见是有好处的。请记住当年马拉松战役吧!那个教训不能忘记呀!” 一提起“马拉松战役”,众人不由吸了一口凉气,薛西斯的脸上则露出了令人捉摸不透的神态,似乎陷入了沉思。马拉松战役是希波战争的第一战,也是波斯自开国以来的第一次大挫折。这一仗,雅典只伤亡了192人,波斯人却留下了 6400具尸体,损失了7条战舰,大流士一世因此而含恨终生。 薛西斯从往事的回忆中回到了现实,心想父亲当年虽然吃了亏,但那是将帅无能造成的,只要自己御驾亲征,何攻不克,何人不服,征服希腊人不是正好体现自己的能耐比父亲更胜一筹吗。 想到这里,薛西斯不由得浑身发热,雄心万丈,便不顾叔父的劝阻,随即下令全力准备进攻希腊。 血战温泉关 时间一晃就到了公元前481年,这已经是薛西斯备战的第4个年头了。薛西斯一共向臣服于波斯的46个国家、100个民族征集了25万人的大军,他的作战计画依然仿效的是大流士当年采取以陆上进攻为主的方式,穿越色雷斯、马其顿,然后南下希腊。这条路虽长,却比横越爱琴海保险系数大,并有利于通过大量军队发挥波斯军队人多势众的优势。 面对气势汹汹的波斯侵略军,希腊人组织了从未有过的联合行动,30多个城邦齐集科林斯,结成了反波斯同盟,发誓同仇敌忾,共御强敌。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被推举为陆军统帅,海军统帅也由斯巴达人优里比阿德担任。陆军以最精锐的斯巴达军为主力,海军则以素有海上强国之称的雅典为骨干,全军11万人,战舰400艘。 不过,全希腊动员起来的所有军事力量与强大的波斯对手相比,又显得单薄了许多。于是,联军将领们纷纷献计献策,最后大家决定只有踞守温泉关,兵力不足的希腊联军才能阻止波斯军队的进攻。 温泉关是一个海岸边的狭窄通道,东西走向,“中门”是温泉关的关节所在,希腊人也在此集中了约7000名的重步兵,其中包括列奥尼达自己的300名斯巴达精锐国王卫队。 温泉关地势险要,山道狭窄,大部队不能展开行动,骑兵和战车也派不上用场,薛西斯于是采取了重装步兵轮番冲击的强攻战法,企图利用人数的优势打垮希腊联军。而列奥尼达却利用温泉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优势,居高临下,指挥部队用锋利的长矛凶狠地刺向手持波斯刀的敌人。波斯人倒下了一批又一批,攻打了一天又一天,却没能前进一步。 薛西斯无奈,只好拿出最精锐的1万名不死军投入战斗,但除了抛下大片尸体外, 还是攻不上去。见此情景,薛西斯急得三次从他督战的宝座上站起来,皱着眉头,抖动着胡子,狂躁地吼叫不已。 这天傍晚,薛西斯正在大营中生闷气,侍卫悄悄领进来一个人,原来是一个名叫埃彼阿提斯的当地农民。 这个希腊叛徒跪倒在地,卑微地说道 “皇帝陛下,我知道一条小路,可以让您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希腊人的后方,只要您给我一笔酬金,我立刻领您的人去看。” 薛西斯一听,大喜过望,立即命令这个希腊叛徒带领御林军沿着荆棘丛生的小道直插后山。本来李奥尼达在小路旁的山岭上早已布置下1000余名来自佛西斯城邦的守兵。但因数日无战事,他们便放松了警惕,直到寂静的黑暗中传来嘈杂的脚步声时,他们才慌忙披挂上阵。波斯人已到跟前,羽箭像雨点般射来,佛西斯人败走了。波斯人也不追赶,直向温泉关背后袭去。 列奥尼达得知波斯军已迂回到背后,知道大势已去。为保存实力,他把已无斗志的其他城邦的军人调到后方去,只留下他带来的 300名士兵迎战。波斯军杀声震天潮水般拥来,腹背受敌的斯巴达人奋勇迎战。他们用长矛猛刺,长矛折断了,又拔出佩剑劈砍,佩剑断了,就冲上去用拳头和牙齿同敌人肉搏。霎那间,整个战场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苦战中,遍体鳞伤的列奥尼达力竭气绝倒了下去,仍在战斗的斯巴达战士也所剩无几。他们逐渐被压缩到一个小山丘上,尽管早已精疲力竭,但没有一个人放下武器投降。杀红了眼的波斯人将残余的斯巴达人死死围住,在口令声中将雨点般的标枪投向他们,直到最后一个人倒下。至此,温泉关才最终被攻占了。 付出2万多名波斯士兵生命的温泉关血战,对薛西斯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一想到血战到底、宁死不屈的斯巴达勇士,他就心惊肉跳地问左右 “斯巴达人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萨拉米斯海战 攻占温泉关以后,波斯军队长驱直入,直扑雅典城。然而雅典城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薛西斯大怒,下令放火烧毁了希腊这座最大、最富庶的城市。 原来,在当时的希腊,一直流传着一个预言 希腊的命运要靠木墙才能拯救!可是,雅典杰出的海军统帅提米斯托克利却对古老的预言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希腊的未来在海上,预言中的木墙就是指大船。因此,他建议所有的妇女儿童都坐船到亚哥斯的特洛辛和本国的萨拉米斯岛上去躲避,所有的男人则乘着战船,集中到萨拉米海湾。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公民大会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就在波斯陆军直扑雅典的时候,波斯海军也绕过优卑亚岛,掠过阿提卡,来到雅典的外港比里犹斯。他们水陆呼应,大有气吞山河、踏平希腊之势。公元前480年9月20日凌晨,波斯舰队完成了对希腊舰队的合围。萨拉米斯海峡西端,200艘埃及战舰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堵住了希腊舰队的退路;海峡东端,800多艘波斯战舰排成三列,将海面封锁得严严实实。 天刚破晓,海面上薄雾蒙蒙,志在必得的薛西斯迫不及待地穿好衣服,吩咐将镀金的宝座搬到俯瞰海湾的埃加罗斯山顶,他要亲自观看希腊舰队灭亡的盛景。站在他身边的,则是一位拿笔的史官,准备如实记录下波斯海军的辉煌胜利。 被逼到绝境的希腊联合舰队在提米斯托克利的指挥下迅速展开了阵形 科林斯舰队开往海湾西口,顶住埃及人的冲击;主力舰队集中在海峡东端,180艘雅典战舰在左翼,16艘斯巴达战舰在右翼,其他城邦的战舰在中央,与波斯主力抗衡。 战斗开始后,双方战舰在性能上的优劣也很快显示出来。提米斯托克利发挥自己船小快速的优势,机智地指挥雅典战船不断地向波斯战船作斜线冲击,利用船头一根长约5米的包铜横杆,先将笨重的波斯战舰的长桨划断,然后调转船头,用镶有铜套的舰首狠狠冲撞其腹部。波斯战舰就这样一艘一艘地被撞沉。 一番激战后,波斯前锋舰队抵挡不住,被迫后撤。而正从后面增援的波斯战舰并不知道战况,它们笛鼓齐鸣,猛往前冲。由于正值顺风,鼓成满帆的后援战舰冲入海湾,正好同后撤的前锋舰只迎头相撞,乱成一团。提米斯托克利见此情景,乘机指挥全军四面出击。希腊人越战越勇,直打到残阳如血的时候,海上漂满破舰的碎片,波斯海军已无心恋战,丢下落在水中的战友,灰溜溜地撤离了萨拉米斯海峡。 薛西斯在山头上从头至尾目睹了海战的全过程,眼睁睁地看着波斯舰船沉没的沉没,被擒的被擒,他心如刀绞,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庞大舰队失败得如此之惨,不由得顿足捶胸,失声恸哭,连自己华丽无比的皇袍也被扯得七零八落。几天后,薛西斯除留下一部分兵力在希腊继续作战外,自己率领其余部队退回到了小亚细亚。 萨拉米斯海战是整个希波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它扭转了整个战局。第二年,以斯巴达军团为核心的希腊联军又在普拉提亚彻底击败波斯陆军(普拉提亚战役)。从此,希波战争的主动权完全被希腊人所操纵,最后不仅将波斯人彻底赶出了欧洲,而且还解放了长久被波斯占领的小亚细亚沿岸各希腊移民城邦。公元前449年,希腊军队在赛普勒斯岛彻底打败波斯,双方订立和约,希波战争宣告结束。 影响 ◆东西方历史文化大融合 希波战争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融合,其影响远远超出波斯、希腊的范围。它大大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发展,促进科学、艺术的进步。打破东西方几乎完全隔绝的局面,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这是希波战争最重要的影响。 ◆西方历史中心 希腊在希波战争里取胜,使得西方世界的历史中心由两河流域向地中海地区推移,希腊文明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成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基础。 ◆希腊 而且希腊战胜亦确保了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及安全,使得希腊继续称霸东地中海数百年。 ⒈斯巴达 对斯巴达来说,大量战利品的流入和与外界接触,使斯巴达原有的经济和朴素生活失去平衡,原已平息的矛盾重新出现,斯巴达在希腊城邦中的军事统帅地位受到来自雅典的挑战。 ⒉雅典 对雅典来说希波战争爆发后,迅速转移了雅典内部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雅典海战的胜利,一方面削弱了贵族所依赖的陆军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提高了在海军中服役的第四等级公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使民主力量得以壮大。战争后期雅典霸权的建立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则保障了民主制度的有效实施。因此,希波战争及希腊方面的胜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客观条件。 雅典一跃上升为爱琴海地区的霸主,控制了通往黑海的要道,夺取了爱琴海沿岸包括拜占庭在内的大量战略要地。希腊在爱琴海上称霸,对沿岸国家进行掠夺,获得了巨大利益。“人们似乎都一致被唤醒了”,他们纷纷效仿希腊雅典,大造舰艇和商业船,积极发展海上力量,争夺海上霸权,向海岸国家倾销商品、开辟市场、攫取经济利益。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说 “随着这一战,我们也就站在了西方世界的门坎上面,在这个世界之内,希腊人的智慧为后来的诸国,奠定了立国的基础。在历史上,再没有比这两个会战更伟大的,它们好像是两根擎天柱,负起支持整个西方历史的责任。” ◆波斯 波斯在这场战争里战败,使其对外扩张的气焰受挫,并逐渐走向衰落,最后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所灭。 历史意义 希腊人在战争中的胜利首先归因于战争对他们而言所具有的正义性,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巨大爱国热情,促使各邦内部和各邦之间紧密团结;同时也由于希腊重装步兵和军舰技术上的优势以及将领的正确指挥。希腊人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并为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战争进程和结局对雅典城邦制度的发展和雅典的对外扩张影响尤深,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和奴隶制的发展。希波战争所造成的希腊政治格局,对于后来希腊历史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军事意义 军事学术在希波战争中得到了很大发展。希腊在战略上正确确定战争每个阶段的决定性地段和主要突击方向,根据战局和力量对比决定战争方法,以及在战争中创立方阵这一著名战斗队形,对西欧军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希腊与波斯长达43年的战争叫什么战争?

希波战争从公元前492年波斯国王大流士西征希腊算起,到公元前449年“卡里亚斯合约”(又称苏撒条约)的签署为止,共43年。战争以希腊的胜利,波斯的战败而告终。

关于希波战争又称什么战争和希波战争性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