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文明为什么消亡 埃及文明为什么消失
古埃及文明是因什么原因而消失的?
这个问题本*认为上面这个
首先,世界的所有古文明都是由河流孕育出来的,只要有水源,的地方都可能是生命的发源地,可以看看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也就孕育了古埃及人,由于每年的一定时间都会有河水泛滥,尼罗河从上游冲刷下肥沃的土壤,使尼罗河三角洲的区域土壤肥沃,加上那里适宜的温度和地形,适合种植小麦等,所以逐渐兴起了农业,民以食为天,当然解决了人们温饱问题,慢慢地经过漫长的演变,由于农业的发达,经济也随即发达,加上埃及的法老南征北战,扩大领土,扩大人口面积,收纳贡税,发展铁制兵器等......恩......就发达拉......
以上是历史上记载的一段埃及的历史,当然,我不能说得很正确,所以粗略地说一下我的见解.
埃及从遥远的古代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要知道,当时只要农业发达,经济就能发达,以至于古埃及非常昌盛,与中国古代相同的性质。
古埃及人英勇善战,诚实朴素,他们极度得信仰埃及众神和法老,所以古埃及的奴隶制度非常兴盛,而且持续很久远的一段时期。
逐渐地古埃及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在世界变迁的同时,他们却没有想过怎么改变国家,要知道当时他们仍然以士兵为主要武器,(相当于欧洲骑士阶层)君主和贵族封闭的思想和社会生产力的不足,经济已经没有可以支持的动力,以至于整个埃及王朝衰落,再加上西方的侵略者不但有先进的武器,先进的思想,所以古埃及的制度完全不能适应世界的制度,所以得到这种结果也是必然的。
以后埃及的文明不断被来者改造,甚至连原本的母语都没改造,是纯正的埃及人已经所剩无几,就不必说能了解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象形文字有多少人了。
作为世界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文明为何会走向灭亡呢?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大约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进入城邦时代。大约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朝。大约公元前2686年,古埃及进入古王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并开始建造大型金字塔。可以说,埃及是一个早熟的文明。它起得很早,落得很早。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希腊文明已经在欧洲各国传播开来。两河文明最终演变为伊斯兰文明。只有古埃及文明已经成为被摧毁最彻底的文明。埃及于公元前525年由古波斯帝国统治。后来,阿拉伯帝国统治了古埃及,埃及民族被完全同化为阿拉伯民族。
古埃及走向灭亡的原因是利益分配不均,在各种利益分配不均的情况下,阶层的两极分化上升到沸点,土地兼并使农民越来越穷,土地租赁非常流行。奴隶成为劳动的主力军。经过多次奴隶起义,该州终于改革了高利贷和债务奴隶制制度。通过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我们可以确保国家富国强军,从而缓解国内外的社会危机。由于力量有限,改革很快就失败了,舍易斯王朝也开始从繁荣走向衰落。
古埃及文明的消失也和战争有关,埃及的文明曾在世界历史上熠熠生辉。然而,由于严重的内忧外患,外国人的不断入侵和当地的反复战争,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时间很少。法老时代结束前的分离主义状态。
古埃及文明的消失也和农业环境有关,独特的农业环境使埃及人变得保守和懒惰。根据考古发现,古埃及一直处于铜和石头的时代,因为尼罗河沿岸可以种植简单的石器和青铜器。至于战争,只需要铜武器。靠近埃及的西亚在公元前1400年开始进入铁器时代,而古埃及在公元前8世纪才进入铁器时代。它是西亚和北非最晚进入铁器时代的一个古老国家。这表明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已经逐渐落后。
总的来说,古埃及走向灭亡的原因和战争,以及农业环境等因素有关。
三大文明古国消失的原因
公元前343年 波斯帝国灭埃及
援引(古埃及(Ancient Egypt),一般指公元前32世纪左右至公元前343年波斯灭亡埃及这段时间内尼罗河下游地区的埃及文明。)
其中有点复杂!!!LZ请参考如下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侵占埃及,建立第27王朝。波斯人在埃及的残暴统治和无情劫掠,激起了伊那路斯和阿米尔泰乌斯领导的埃及人起义(前460~前455)。公元前404年,波斯王朝被推翻,埃及获得独立,相继建立了第28~30王朝。公元前343年,波斯帝国再次征服埃及,建立第31 王朝。公元前 332 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侵入埃及,灭波斯王朝,结束了延续3000年之久的法老时代。)
古印度文明
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城市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摩亨佐·达罗城,面积达260公顷,全城划分为12个街区,有整齐宽阔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统,有的住宅精美宽敞,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灭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逐渐向南扩张。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相传在印度形成了16个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到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在这一时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国的入侵。波斯人统治印度河流域近两个世纪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才一度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征服。旃陀罗笈多领导了反马其顿起义,在驱逐了侵略者后统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国的难陀王朝,从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为强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巴比伦王国
巴比伦王国。西亚巴比伦尼亚南部奴隶制城邦。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公元前十九世纪中,阿摩列依人在此建国。史称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其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先后征服其他城邦,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所颁《汉穆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亚第一部成文法典。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特别是数学和天文学。汉穆拉比死后,逐渐衰弱,在公元前1595年为赫梯王国所灭。公元前626年,闪米特族的一支迦勒底人占领巴比伦,重建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国。公元前612年与米堤亚联军灭亚述,其疆域包括两河流域的大部、叙利亚、巴勒斯坦以至阿拉伯北部地区。公元前六世纪后半期,国势强盛。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多次发动对外战争,进行扩张。公元前586年,攻占耶路撒冷,灭犹太王国,其疆域包括两河流域大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以后政变屡起,国势顿衰。公元前538年为波斯所灭。
望采纳,谢谢!
为什么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以及古玛雅文明会消失?
古埃及、古巴比伦、中美洲玛雅文明等古文明之所以失去昔日的光辉或者消失在历史的遗迹中,其根本原因是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系统。几千年的历史表明,中国的生态演变也是自然与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历史的主轴越是靠近当代,导致生态恶化的人为破坏就越是明显。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都经历过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阶段,而发展中国家则普遍面临着人口高增长、生态与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惟一正确的选择是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以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取代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和生态高破坏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当代全球文明正在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一节 农耕文明时期的生态演变
华夏大地生态演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农业革命以前。当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曾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大转折。这次大转折的标志是能够利用“制造工具用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是火的发明与使用。据科学家考证,我国在元谋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炭屑、烧骨等遗迹。这是人类最早使用火的证明。也就是说,大约在170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火。由于火的使用人类结束了自然奴隶的历史,由被动适应环境转向主动改造环境,开始了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艰难而漫长的历程。
一、人类古文明的兴衰与生态演变
伴随着火的使用和工具的制造,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与依存关系更加密切。在农业革命以前,地球上人口一直很少,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只占地球表面的极小部分。从总体上讲,那时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力还很小,只能依赖自然环境,以采集和猎取天然动、植物为生。此时,虽已出现了环境问题,但并不明显,地球生态系统有足够的能力自行恢复和保持平衡。
农业革命以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一是人口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迅速增长,由距今10 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全球约530多万人增加到距今2 000年前后的1.33亿人。人口的大量增加,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也随之增大。二是人们学会了驯化野生动、植物,有目的地耕种和驯养成为人们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使人类的食物来源有了保障。随着农耕作业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力量与作用越来越大,而相应的生态问题日渐突出。从那时起,由于农业文明发展不当带来生态与环境恶化,致使文明衰落的变故屡见不鲜。
1.古埃及文明的兴衰
古埃及文明可以说是“尼罗河的赐予”。在历史上,每到夏季,来自尼罗河上游地区富含无机物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淤泥随着河水的漫溢,总要给下游留下一层肥沃的有机沉积物,其数量既不堵塞河流与灌渠、影响灌溉和泄洪,又可补充从田地中收获的作物所吸收的矿物质养分,近乎完美地满足了农作物的需要,从而使这片土地能够生产大量的粮食来养育众多的人口。历史学家认为,正是这无比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埃及漫长而富于生命力的文明,并由此兴盛了将近100代人。后来虽然古埃及的统治者几经变动,但那块古老的土地作为丰裕的粮仓,依然帮助那些征服者们渡过了2 000多年的富足生活。尼罗河流域的土地所以能使文明繁荣达数千年之久,主要取决于尼罗河河谷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特性。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尼罗河上游地区的森林不断遭到砍伐,以及过度垦荒、放牧等,导致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尼罗河中的泥沙急剧增加,大片的土地荒漠化、沙漠化,昔日的“地中海粮仓”从此失去了辉煌的光芒,最终成为地球上生态与环境严重恶化、经济贫困的地区之一。
2.古巴比伦文明的兴衰
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曾经诞生过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这块广袤肥美的平原,由发源于小亚细亚山地的两大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公元前 4000年,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在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发展灌溉农业。幼发拉底河高于底格里斯河,人们很容易用幼发拉底河的水灌溉农田,然后灌溉水排入底格里斯河,再流人大海。良好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发达的农业,农业的发展又带来了繁荣昌盛,在两河流域建立了宏伟的城邦。从公元前500多年开始,巴比伦文明逐渐走向毁灭并被埋藏在沙漠下将近2 000年,变成了历史遗迹。古巴比伦文明的败落曾经是一个秘密,而地理学和生态学专家对此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破解 古巴比伦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由于古巴比伦人对森林的破坏,加之地中海的气候因素,致使河道和灌溉沟渠严重淤塞。为此,人们不得不重新开挖新的灌溉渠道,而这些灌溉渠道又重新淤积。如此的恶性循环,使得水越来越难以流人农田。一方面,森林和水系的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沙化;另一方面,古巴比伦人只知道引水灌溉,不懂得如何排水洗田。由于缺少排水系统,致使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下水位不断上升,给这片沃土罩上了一层又厚又白的“盐”外套,使淤泥和土地盐渍化。生态的恶化,终于使古巴比伦葱绿的原野渐渐褪色,高大的神庙和美丽的花园也随着马其顿征服者的重新建都和人们被迫离开家园而坍塌。如今在伊拉克境内的古巴比伦遗址已是满目荒凉。
3.古地中海文明的演变
地中海地区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沿地中海的一些国家曾呈现出一种进步而又生气勃勃的文明。如今,除了很少几个国家还比较发达外,其他都沦为20世纪世界上相对贫困落后的地区,其中有些国家现在的人口也仅有先前人口的1/2或者1/3。地中海地区多数国家的文明兴衰过程非常相似 起初,文明在大自然的漫长年代造就的肥沃土地上兴起,持续进步达几个世纪,随着开垦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森林和草原植被遭到毁坏,富于生产力的表土也随之遭到侵蚀、剥离和流失,损耗了作物生长所需的大量有机质营养,于是农业生产日趋下降。随着土地生产力的衰竭,它所支持的古文明也逐渐衰落。
4.玛雅文明的灭亡与古印度文明的演变
在中美洲热带低地森林中发展起来的玛雅文明,也同样是由于生态恶化导致地力衰竭而走向衰亡的。19世纪中叶,探险家们在中美洲热带森林里,发现了用巨大石块建造的雄伟壮观的神殿庙宇,至此才知道这里曾经诞生过一种伟大的文明。那么,玛雅文明为什么在不到1000年的时间里就由兴盛走向衰落呢 最新的科学研究揭示 在公元750—950年,玛雅文明经历了一次漫长的旱季,中间发生过三次持续时间3~9年的大旱灾,这些灾害使那里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玛雅人的主食玉米产量大幅度下降,饮用淡水枯竭,食物、水资源的持续短缺使得辉煌一时的玛雅文明走向了毁灭。
印度文明被称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其文明的发端与所依赖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是一个坡度徐缓的高原,境内江河纵横,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在北面,喜马拉雅山脉如屏障耸立,南面则以低矮的温德亚山与德干高原相隔。印度平原地区面积远远超过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面积的总和。在这广阔的平畴沃野上,流淌着印度河和恒河。印度史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明——哈拉巴文明,就是在北印度平原的印度河—恒河平原上产生的。北印度平原被其普拿沙漠和阿拉瓦利山脉分为两个部分。沙漠以西的平原为印度河所灌溉,以东的平原为恒河及其支流所灌溉。河流将高原上的土壤带到平原上堆积起来,使土地肥沃,河流则使交通十分便利。印度河—恒河流域丰饶的生态与环境,是大自然的慷慨赐予,它哺育滋养了悠远的印度文明。可是,近代以来,森林的急剧破坏导致这个处于热带地区的文明古国的生态系统变得极其脆弱。不仅许多昔日的沃野良田变成了沙漠,而且水旱灾害连年不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不合理的灌溉又加剧了土地的盐碱化。直到20世纪60年代,在联合国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抽取地下水治理土壤盐碱化,并在印度河上游建立曼格拉大坝调节灌溉渠道中的水量,才遏制住土地荒漠化的势头,保障了农业的发展。
上述古文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变幻说明,在漫长的农业社会,生态破坏已经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并产生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农业的发展,而在于农业发展必须按照自然生态规律进行。如果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不仅是农业,其他产业的发展也都会对生态与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最终导致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难以为继,以至衰败消亡。
有人知道古埃及文明为何会衰落?
为什么古埃及文明会走向灭绝呢?
首先,是埃及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根据气象学家的研究,1万年的北非并非是干旱的气候,而是比较温和湿润的草原气象。不过,随着冰川期的结束,北非的自然环境逐渐变得炎热、干燥。这种气候变化首先刺激了古埃及文明的产生。
由于气候变得干燥,北非的人群逐渐集中到了尼罗河两岸,融合为了古埃及人。为了应对猎物的减少,人们不得不学会种植庄稼,于是产生了农耕。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物质财富不断积累,开始出现了私有制、阶级分化,于是国家出现了。
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就是对环境变迁的挑战。在热带雨林中,早期人类不缺乏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物质,所以社会进步很慢。在物质相对缺乏的地区,人类才会去发展农耕,进而产生文明。不过,环境的变化也会摧毁人类的文明。
古埃及气候从1万年以来就不断变得干燥,这也就严重制约了古埃及的人口增长。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古代埃及史》的资料显示,古埃及在古王国时代大约有人口160万,在新王国达到了290万,到后期埃及达到了490万。这些数据都是从考古发现的聚落、城市规模来推算的。但是,古埃及还有很多城市遗址淹没在了沙漠之中,这种估算的数据显然误差很大。
如果古王国仅仅只有160万人口,那么古埃及根本不可能修建规模庞大的金字塔。古埃及现存的金字塔超过了110座,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古王国时代建设的,其中第4王朝达到了顶峰,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就建设于这个时代。光是建设一个胡夫金字塔,可能就需要几十万的民力,更别说建设几十座了。古王国能够建设这些金字塔,那古埃及的人口肯定不止160万,起码应该在千万以上。
如此,我们就得知古埃及的总人口是下降了。之所以下降,那就是环境更加恶劣了。在5000年前,古埃及还不算太干旱,那时候的利比亚地区到处都是绿洲,到处都是城市,人口的承载量很大。但是随着气候的变化,利比亚已经变成了大沙漠,人口主要集中于尼罗河两岸了,人口也下降了不少。如果一个文明的人口下降到只剩下几百万,那就很容易被消灭了。
第二个原因,当属于文明的惰性。古埃及依赖于尼罗河,也灭亡于尼罗河。尼罗河的泛滥给古埃及带来了大量淤泥,人们可以在淤泥上轻而易举地种植庄稼,根本不需要精耕细作。希罗多德写道 “他们比世界上其它任何民族,包括其它埃及人在内,都易于不费什么劳力而取得大地的果实,因为他们要取得收获,并不需要做其它人所必须做的工作。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他们是用猪来打谷的,然后把粮食收入谷仓。”
关于埃及文明为什么消亡和埃及文明为什么消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