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军不联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后期为什么突然打不过清军了
晚清时期清政府不敢对列强动手,那为什么对太平天国这么上心呢?
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农民运动的性质。这就跟历史上的陈胜吴广起义,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一样。都是因为当前的统治者昏庸或者施行暴政,让农民生活不下去了,他们组织起来要推翻统治者获得好生活。
鸦片战争后,清朝与外国列强军队的作战,几乎逢战必败,甚至有时候一枪一炮不放,就举手投降,使得国家利益一步步丧失。清廷对于太平天国和外国列强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西方列强初期更多的要求就只是跟中国进行贸易,侵占和消灭中国并不是本意。只是遭到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阻挠才不得不用武力打开国门进行商业往来。
国内的起义,就拿太平天国来说,目的是要推翻清朝政权。如果失败,会丢掉江山,比如太平军直接威胁到满清权贵的统治权,但是列强的侵略并不会让统治者们失去自己的江山。因此,就算清廷再昏庸,也不可能坐视不管。慈禧有过一句名言 “宁与洋人,不与家奴”,对于满清来说,洋人的侵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奴”的反抗。
所以在太平天国与列强之前,清政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镇压前者。满清统治者他们非常清醒认识到 相比于列强的威胁,如何防范、控制汉人的反抗才是当务之急的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就是由于这些原因,晚清对于太平天国和外国列强态度才截然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之初,大清拥有百万大军为何无法平掉太平军?
大清的百万大军之所以平定不了太平天国叛乱,主要是因为清兵的战斗力下滑严重。
话说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初,大清国名义上仍然有着多达九十万的军队,但是这九十万的军队,大多是吃干饭的,根本就形不成有效的战斗力。清朝军队主要由满洲八旗和绿营组成,其中满洲八旗就是清军入关时带来的八旗子弟兵,事实上,在清军入关之时,这些八旗子弟兵因为常年征战,的确有着不俗的战斗力,但是经历了几个朝代,这些八旗子弟兵逐渐成为了尸位素餐的存在,战斗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除了满洲八旗之外,绿营的战斗力怎么样?事实上,绿营就是由汉人士兵组成的部队,相比于满洲八旗,绿营士兵的装备差上不少,但是在训练上却比一般的八旗士兵刻苦得多,因此战斗力逐渐赶超八旗。实际上,在乾隆时期,绿营就已经成为战争的主导力量。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没了战事,绿营士兵也跟八旗士兵一样,很少进行日常训练,战斗力也基本上不够看。所以,后来就连所谓的白莲教起义,清军都镇压不了。也正因为如此,朝廷就越来越鼓励地方训练私兵。
太平天国起义之时,八旗兵有二十多万人,而绿营也有超过六十万人,总兵力将近九十万人。这时八旗兵不过是一帮纨绔子弟,没有战斗力,而绿营因为军备废弛,战斗力也不怎么样。所以,大清国的九十万军队,不过就是一个花架子,要让他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简直是痴人说梦。当然,也正因为清军的战斗力不行,曾国藩的“湘军”才走上历史舞台。湘军经过了严苛的训练,战斗力也远超清军,后来成为了平定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血滴子那么厉害,为什么清军不用他来对付太平天国?
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而在这悠久的历史当中,因为王权的更替,便会经常性的进行打仗,而当时又以冷兵器为主,所以我国发明了很多厉害的冷兵器,但是要说我国最为神秘,最为厉害的冷兵器,那么无疑就是血滴子了。根据传闻来看,血滴子是在雍正年间发明的,只需要一抛就可以在百米之外去敌人首级,血滴子中国最神秘的武器,传说一招,就能断人脖颈,取人首级,这样看来这件冷兵器说是第一应该是没有兵器可以比拟。但是如此强大的兵器,在太平天国的运动当中,却一直没有被雍正使用出来,这让很多人怀疑血滴子存在的真实性。其实在我看来,血滴子肯定是存在的,至于为什么没有在太平天国的运动中使用,我觉得应该是基于以下的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使用的难度高,一般人使用不了。从各种的资料当中我们了解到,血滴子主体的形状类似一个鸟笼,体积要比成人的头颅再大一些,然后在上面拴上绳子,在对敌时,需要通过技巧将这个武器套在敌人的头上,试问这样的一个武器,是一般人能够用的吗?
第二个原因,血滴子的真实性能有待考证。一些资料记载血滴子可以在百米外取敌人的首级,试问在当时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枪械和大炮,这些武器的有效杀伤力能有多远,一个血滴子凭借人力可以扔出百米,而且准确性还要求这么高?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啊。
第三个原因,血滴子的真正用处是吓人,并不是杀人。在我看来,当时研究出血滴子,是想吓唬敌人,让敌人不战便降,试问只是瞬间,身边的队友,便身首异处,这给敌人带来的心理压力无疑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用在上万人的战场上,估计就没有那么好使了。
大清能拿出几十万军队对抗太平天国,为什么却没军队抗击侵略者呢?
不对抗太平天国,清朝将会彻底崩溃,会失去生活的家乡。清朝不全力对抗侵略者是因为不想失去安逸的生活。这个自私的目的让他失去了战争的勇气,清朝的武器发展一直非常缓慢,这也是不敢对抗的原因。
首先,面对太平天国起义,清朝不得不尽全力对抗。因为如果倾尽全力镇压起义军,那么清朝就彻底完了。更重要的是,当时列强支持清朝,所以清朝敢于打击这些叛乱分子。其实,这些起义军都是一些农民,甚至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如果不是在清朝这个腐败的时候,放在早期的话早就被消灭了,哪还能坚持这么多年。
但面对外国人则不同,我们都知道,那个时候的军队已经不是看谁的人数多,而是看武器的先进程度。这早已不是冷兵器时代,先进的武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直接决定战争的结果。而此时的清军的单兵作战能力或军队的整体素质是无法与外国军队相媲美的。更不用说武器装备落后的现状了。其实,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清朝根本不敢与外国人作战。
在看到外国军队军舰和大炮时,唯一的一点勇气也已经消失了。其实,整个清朝打过几次洋人仗,这其中也有胜利的,但是损失太大了。清朝也知道叛乱分子的目的是毁灭自己,把自己赶出海关,所以必须加以镇压。但外国人不同。只要对他们有利可图,是不会帮助清朝统治领土的,清朝为了自己的安逸,选择了忍受。
清末时期为什么一直是清政府和太平天国作战,而没有出现群雄并起?
因为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清末属于合久必分、秩序崩坏。如果不是太平天国葬送了大清王朝,后面的一切剧情就不会发生,如果我大青果要死不死的再混个一两百年,那可就不只是百年耻辱了。这种时候就叫做“早死早超生”,一切破坏性的因素都是带有“正义性”的。试图维护旧秩序的曾国藩注定成不了郭子仪,因为真的混不下去了。
我们现在属于分久必合,秩序重建。每一个人都享受着和平的安宁,看着这个国家蒸蒸日上。对于一切破坏性的因素都有一种本能的厌恶,小到随地吐痰,大到杀人放火,更别说邪教造反这种混账事了。
清末的起义非常多,但规模最大的是太平天国起义,其它的起义往往和太平天国关系密切,所以你会误以为清军只和太平天国作战,上海小刀会起义,太平天国肯定其存在,但忙于西征无力支援,失败后,潘启亮等余部投靠太平天国,大成国起义,失败后余部并入远征的石达开部,天地会,分布广散,在福建广西浙江等地一直接受太平天国领导与清军作战,其中郑乔的花旗部从石达开部脱离返回天京,金钱会,莲蓬党等帮助太平天国占领了浙江,回民起义,与陈玉成派出的陈得才等部联合作战,云南起义军蔡昌荣部和远征西北的太平军梁成富联合作战,广东三合会起义,投靠了石达开部,捻军起义,首领张洛行前期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与太平军会师,在太平天国后期捻军接受整编,变成一只新军,仍打着太平天国旗号,太平天国可以说一直是与清军作战的主力,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军才调集兵力镇压了回民起义军和苗民起义军。
关于为什么清军不联手太平天国和太平天国后期为什么突然打不过清军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