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湟影评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影影评 > 正文

电影影评

袁世凯为什么葬在安阳 袁世凯是安阳人吗

影评小编2023-02-08电影影评72

袁世凯祖籍项城 死后为何葬安阳洹上村

袁世凯原籍河南项城,项城在豫东,与安徽交界。古时中国人爱把某人的原籍当成其别称,在清代,此风尤甚。如叫康有为为康南海、叫张之洞为张南皮、李鸿章为李合肥……袁世凯原籍项城,自然便是袁项城了。不光朝中诸人这样叫他,连皇帝也这样叫他。光绪皇帝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日书项城名以志其愤”——天天写袁世凯的名字以泄愤。 但是袁世凯死后却并没有归葬项城,却葬在安阳洹上村,安阳在豫北,与河北交界。 袁世凯的墓所名为“袁林”,此地确有林木甚多,但称“林”而非“陵”,却不因为这个原因。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 袁世凯入土后,袁的长子袁克定请“世伯”徐世昌题写“袁陵”二字。徐世昌告诫老侄 陵乃帝王之墓,令尊生前称帝未果,且已经自行取消“洪宪”年号,再用“袁陵”不妥。

袁世凯死后为何要葬在安阳?

众所周知,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按照中国人落叶归根的传统,袁世凯死后理应葬到袁氏祖坟。即便因为他的陵墓规格宏大,不入祖坟,至少也应当葬入项城老家。可事实上,他在生前就留下话 死后不葬在项城老家,而是葬在安阳。

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需要分两步回答 第一,为何不葬在项城;第二,为何葬在了安阳。

事实上,项城既是袁世凯的故乡,也是他的伤心之地。自从安葬完他的生母刘氏后,他就发誓,此生永远不再回项城老家。既然生前都不愿回项城,那么,死后自然也不会葬到项城了。

袁世凯为何发誓此生不回项城老家呢?这与他的生母刘氏的葬礼有关。

刘氏病逝时,袁世凯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身居直隶总督要职,深得慈禧器重。慈禧不仅册封刘氏为一品诰命夫人,还亲自赏赐银两作为葬礼的花销。

袁世凯一路扶棺南下,打算在项城为母亲举行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可是,回到项城老家后,袁世凯的嫡长兄袁世敦却给老袁出了个难题 不准刘氏葬入袁氏祖坟的正穴。

理由是 刘氏并非正妻,而是侧室。

袁世凯甚至给袁世敦下跪求情,但袁世敦坚决不答应。不仅不答应,他甚至还故意穿上红袍,给袁世凯难堪。

他这么做,原因很简单 他的生母作为其父的正妻,却没有诰命夫人的封号;而袁世凯的生母只是侧室,却拥有诰命夫人的称号。他觉得自己的母亲落入了下风。

这件事,彻底激怒了袁世凯。他从此与袁世敦断绝关系,不再来往。并且另寻吉壤安葬了生母,发誓从此不再迈进项城一步。

项城之外,安阳应该算是袁世凯的第二故乡。首先,安阳也属于河南;其次,安阳位于河南的最北端,与直隶接壤――这对于直隶总督袁世凯来说,应该是最佳的选择了。

尤其是袁世凯被罢官的那三年,他正是居住在安阳的洹上村。

既然如此,袁世凯选择把自己安葬在第二故乡――安阳,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袁世凯死后葬在哪

袁世凯死后葬在安阳袁林,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洹水北岸的太平庄,又称袁世凯墓、袁公林,建于1916年6月,1918年6月建成,占地9万多平方米,是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政治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及其夫人于氏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大型墓葬。

陵墓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构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古今并存,风格殊异,是我国陵墓建筑的一个创例,在我国陵墓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目前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

袁林于1982年11月21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月被安阳市旅游局公布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扩展资料

1916年6月6日,时任中华民国总统的袁世凯病逝。当时主政的北洋政府遵其“葬吾洹上”的遗愿,委派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赶赴安阳,“慎选堪舆,勘定吉壤”, “绘具详图”,“招商筑墓。”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耗资70余万银元,在洹水河畔建起了这座占地近140亩的浩大茔宅。

袁世凯于1859年(清咸丰九年)生于河南省项城县,后因葬母问题(袁系庶出)与其异母长兄不和,遂定居于河南省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死后也葬在这里。

袁世凯小的时候,就知道安阳有个洹上村,相传商朝名相伊尹在朝中遭人诽谤,到洹上村隐居三年,后来商王亲自到洹上村迎他复任。

安阳也是袁世凯的远祖东汉军阀袁绍的发祥地,袁世凯觉得,洹上村对自己是一块吉祥宝地,还在小站练兵的时候,他就买下了这里的二百多亩地,只是没想到很快就派上了用场。

安阳洹上村位于河南与直隶交界处,交通方便,离京城也近。隐居这里垂钓洹水,也便于掌握天下动态。所以,袁世凯死后,归葬于他曾阅兵和归隐过的安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袁林

谁知道袁世凯祖籍项城 死后为何葬安阳洹上村

同行者皆语焉不详。是啊,袁世凯为什么不让后人送他回老家呢?弥留之际,儿子们听他吐出来的几个字是“扶柩回籍,葬吾洹上”,为什么偏偏是安阳洹上村而不是项城老家?这个问号,还是袁世凯的后人自己解开的。

袁世凯的女儿袁静雪在《我的父亲袁世凯》中这样写道 我父亲的兄弟姐妹一共九人,除了我的大伯世敦是嫡出的以外,其余兄弟五人、姐妹三人都是庶出。我父亲的生母是刘氏……后来,我祖母刘氏死在天津。当时我父亲任直隶总督。他请了假,搬运灵柩回项城安葬。但是我的大伯世敦认为刘氏不过是一位庶母,所以不准入祖坟正穴。可是我父亲却和他争执了很多次,由于大伯坚决不答应,最后只得另买了新坟地安葬。从这以后,我父亲和大伯世敦就不再往来。还由于这个原因,以后就定居在彰德的洹上村,不再回项城老家。直到我父亲做了总统,他们老兄弟俩还是不相闻问的。

原来如此。袁世凯非其父的正妻所生,所以他的母亲亦即生父之妾,死后便没有资格进入袁家祖坟正穴。袁世凯因生母未被尊重而愤然迁籍,从此一去不回。

袁世凯的豪华墓园为何能留存至今?走进安阳袁林,看袁世凯的一生

在河南安阳的洹水两岸,各有一座帝王等级的 历史 遗存。南岸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朝宫殿宗庙遗址—— 殷墟 ,北岸是已历经百余年风雨的袁世凯混搭风仿帝陵墓园—— 袁林 。

殷墟躺在开阔的田野里,展露着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粗犷与恢弘,袁林则位处逼仄的民宅间,将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强权人物的功与罪小心收藏。

1916年6月6日,时任中华民国总统的袁世凯病逝,北洋政府遵照其 “扶柩回籍,葬吾洹上” 的遗愿,在安阳洹上村为他修筑了一座墓园。

由于当时席卷全国的 讨袁护国运动 尚未平息,北洋政府不敢以“陵”冠之,而是取了一个谐音字“林”,称其为袁林。

袁林占地139亩,中轴线长达千米,耗资70多万银元,历时两年方建成。

墓园的格局仿照明清帝陵的建筑形制,照壁、神道、玉带桥、牌楼、望柱、翁仲石兽、碑亭、饷堂、配殿、陵台一应俱全。

墓冢则仿照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的样式,圆形的封土丘由青石层层圈垒,十二头西洋风格的石狮子围坐在四周,将视觉感官一下子由清朝切换至民国。

除了墓冢,袁林中的石像也极其贴合袁世凯本人的气质,石马、石虎和石狮俱是头大腿短,圆胖粗壮。

两对石翁仲则直接临摹了袁世凯的形象,一对穿着民国时的大元帅服,另一对身披古代帝王的冕服,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明明白白地示之于众。真不知当年雕造这些石像的工匠们是在讽刺还是在逢迎。

饷堂中的陈列异常简朴,唯一的可看之处就是对袁世凯生平的介绍。

袁世凯本是河南项城的大族子弟,少年时胸有大志,喜好兵法,但由于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受挫,22岁那年便前往山东投在了家族世交吴长庆的军中。在其投军一年后,朝鲜发生叛乱,清廷应邀出兵平叛,袁世凯随吴长庆一道入朝作战,因其表现英勇,被留镇朝鲜,并一度成为左右朝鲜政局的大人物。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袁世凯目睹清兵之惨败,心中萌生了改革强军的想法,并向光绪帝上万言书,着重陈述了 西法练兵 的主张。

1895年,朝廷准许袁世凯督建新军,袁世凯以德军为蓝本,在天津小站募兵编练。

这是 中国首支新式陆军 ,这支军队后来也成为清末陆军的主力和北洋军阀的始祖,袁世凯正是籍此走向了自己开挂的人生。

1898年, 戊戌变法 拉开序幕,袁世凯因为主张改革而素来被维新派所看重,故而在变法的关键时刻,维新派铤而走险让其带领新军控制慈禧太后,可袁世凯在权衡利弊后,背叛变法,投向后党。戊戌变法失败,袁世凯却因得到后党的信任,扶摇直上。

1901年,李鸿章病故,袁世凯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时间权倾朝野。这以后,他也做了很多革新图强的实事,诸如废除科举、扩编新军、创办大学、发展工业、建立警察制度,修筑京张铁路等。

1908年,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年仅三岁的溥仪继位,其生父醇亲王载沣摄政,袁世凯迅即被解除官职,并被勒令回籍养疴。

袁世凯返回河南,退隐在安阳的洹水之畔。受益于其之前培植的北洋势力,他安然度过了三年的隐居生活。

1911年, 辛亥革命 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被重新起用的袁世凯再一次站到了 历史 的关口。

一方面清廷上下一致认为 “非袁不能收拾局面” ,另一方面革命党亦 “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反正来归” 。

左右逢源的袁世凯在这场前所未有之大变革中再度展现了其深不可测的权谋和高超的谈判艺术。

从1911年10月14到1912年2月15日,短短四个月时间,重兵在握的袁世凯斡旋于南北两方之间,作好作歹,软硬兼施,最终达到的成果是 皇室接受优待条件,清帝主动退位,并下诏由袁世凯组建中华民国,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月20日,本应出任内阁总理的国民党代理理事长 宋教仁 在上海车站被刺杀;

4月袁世凯擅自向外国借款,扩充军备;

7月,国民党同袁世凯决裂,并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发起 二次革命 ;

9月,二次革命失败;

10月,袁世凯正式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

次年1月又下令解散国会,5月废除《临时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就这样,袁世凯在独裁专权的路上愈走愈远,直至1915年12月 称帝改元 。

袁世凯刚刚称帝就众叛亲离,短短83天后就被迫取消帝号,半年以后便在全国的一片讨伐声中忧惧离世。

看完袁世凯的人生履历,大有 “一步踏错毁终生” 的感触。称帝失败不仅提前终结了他的性命,也让他永远背上了“窃国大盗”的骂名。而他之前所作的种种功业,也被这次倒行逆施的举动冲散殆尽。

对袁世凯的所有评价中,无论正面还是反面,都不否认一点——这是个极其聪明的人,老成谋国也好,老奸巨猾也好,他靠着自己的脑力和眼力,一步步审时度势,从一个连秀才都考不上的无名小辈成长为晚清和民国初最有权势的人物。然而,就是这样的聪明的人,也有被权力和欲望冲昏头脑的时候。

1952年11月,正在视察黄河的毛泽东行至安阳,像今天的大多数游客一样参观了相隔不远的殷墟和袁林。在袁世凯的墓冢前,毛泽东向随行人员说起袁世凯的生平,讲完他复辟帝制的时候,有人提出 “ 袁世凯恶贯满盈, 他的坟茔应该平掉。”但毛泽东却挥了挥手,说 “ 不要平嘛, 要把它保护好, 留作反面教材嘛。”

毛主席的一席话让这座耗资甚巨的陵园得以留存至今日,而每一个走进袁林的人也能有机会了解到课本上没有讲到的章节,并在那个时代所留下的实物中看到 历史 的教训。

-END-

关注地球旅客,好文章不错过!

各平台账号搜索“地球旅客”

袁世凯死了以后埋在哪里的

袁世凯死了以后埋在安阳袁林,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洹水北岸的太平庄。

袁林建于1916年6月,1918年6月建成,占地9万多平方米,是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政治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及其夫人于氏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大型墓葬。。

陵墓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构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古今并存,风格殊异,是我国陵墓建筑的一个创例,在我国陵墓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目前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

2018年12月25日,袁林景区通过国家旅游局景观质量评审,荣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扩展资料

袁世凯人物简介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安阳袁林

关于袁世凯为什么葬在安阳和袁世凯是安阳人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