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湟影评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影影评 > 正文

电影影评

姜子牙什么神 姜子牙叫什么神

影评小编2023-02-07电影影评68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那么姜子牙是什么神?

姜子牙不是神,他在神话小说《封神榜》里担任着“封神官”的重任。他给哪吒、杨戬那些人封了神以后,就连以前离他而去的老婆都被封为“扫把星”,但他自己却没有得到任何神的“职位”。

真实历史中,姜子牙是商周时期的谋臣,姓姜名尚字子牙,他是还属于吕氏。从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姜子牙其实是一位富家子弟!商周时期,有姓又有氏的人通常都不是一般人,姓最早是来源于母系氏族,由女性主导,所以我们看上古八大姓都是带有“女”字,而姜姓就在这八大姓之中。“氏”则通常是来于赏赐,姜子牙的吕氏最早就是帝舜赏的,这是一种荣耀,也是古代贵族的象征。

神话小说《封神榜》把姜子牙写成是一个落泊的老头,这是不正确的,一个有姓有氏的人过得如此穷困,那其他无姓无氏甚至无名的人将会过得怎样呢?历史上的姜子牙给周朝立下大功后再次得到封赏,赐给他齐国之地,也就是现在山东省一带,还赐他征伐之权,让他可以不经过周天子同意去讨伐其他有过错的诸侯,这样也是齐国在春秋时期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

神话故事中的姜子牙就不一样了,他受师傅元始天尊之命下山辅佐姬姓周室,并赐给他“打神鞭”。最后在封神台封神的时候,他也只是照着榜单念名字,这些名单都是已经安排好的,姜子牙并没有封神的这个权限,可以说在整个《封神榜》里姜子牙就是给元始天尊打工的。

那么姜子牙为什么没有封神呢?这里有几种说法,有人认为当初姜子牙下山的时候,元始天尊就和他说了,说你“生来福浅,难成仙道”,此次来到人间也只能享将相之福,难封神道。这就有点坑人了,姜子牙为整个周朝立下了如此大的汗马功劳,却还不能弥补“福浅”的天生缺陷吗?从《封神榜》来看,整个周朝功劳最大的就是姜子牙,当然历史上并非如此,姜子牙在历史上就是一个谋臣的角色,周朝的成功靠的是众多诸侯国的联盟才取得胜利。

关于姜子牙不能封神,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

我们经常说“神仙”,其实神和仙是有区别的,我们看姜子牙在封神的时候念的名单,那些都是已经死去的人,所以神话传说中对于封神的定义应该是 对死去的人进行一个“神职”的认定;仙又不同,我们都说修道成仙,成仙是一个活人变成仙的过程,所以仙是活人的“升华”,神是对死人的“追认”。

姜子牙没有被封神,因为他还活着,但他在仙的修为上又还不够,所以也没有成为仙!

姜子牙是什么神(历史上的姜子牙是什么神)

仍旧因为疫情而有种种不自由的你,是否已经很想去电影院将那些年前就在期待的新作品饱览一遍?可因为疫情持续,且境外情况仍旧得不到好转,我们还是无法踏进电影院一饱眼福。

所幸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新作品背后的故事,比如看看妇孺皆知的姜子牙到底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河内郡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一带)人。他这人,最有名的名号便是"姜太公",也就是"愿者上钩"的主角。他之所以被尊称为"太公",是因为他辅佐了周西伯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和周武王姬发父子俩,还被姬昌封为了"太师"。

不过在得到周西伯赏识之前,姜子牙活得就太不容易了。他的先祖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吕地,所以他们以"吕"为氏。姜子牙故而也叫"吕尚"。但发展到他这一代,家里早就不如往昔了。

《战国策·秦五》记载 "太公望, 齐之逐夫, 朝歌之废屠"。这话的意思大概就是,姜子牙最初入赘到妻子家中,但因为一直都不会种田、捕鱼等谋生手段,他最终被妻子逐出家门,成了"老妇之出夫也"。

后来他游说过诸侯,也做过一些小官,但都不太长久。生活所迫,五十多岁时,他在殷商都城朝歌当过屠夫,也在古代黄河的渡口棘津 (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 卖过吃食。

《史记·齐太公世家》还记载了另一种说法 "或曰, 太公博闻, 尝事纣,纣无道, 去之。游说诸侯, 无所遇, 而卒西归周西伯。"且《孟子·尽心 (上) 》还提到,因为姜子牙不满商纣王的昏庸无道,还曾主动远离商纣王,去到"东海之滨"做个钓鱼翁。也正是在这里,姜子牙和姬昌才给后人留下了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和姬昌识人重用的美谈。

到了姬昌身边,姜子牙的存在感不可谓不强。在最早有关姜子牙的记载,即《尚书》中的《周书》里,《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 以及《牧誓》、《武成》这五篇周武王的"讲话稿",都有姜子牙的影子。《史记·齐太公世家》更是称:"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 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 其事多兵权与奇计, 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且姜子牙不仅有谋,还有勇。《毛诗注疏》这样解释《诗经·大雅·大明》里的"牧野洋洋, 檀车煌煌, 驷彭彭。维师尚父, 时维鹰扬"这句话 "维有师尚父者, 是维勇略如鹰之飞扬。身为大将, 时佐彼武王, 车马鲜强, 将帅勇武, 以此而疾往伐彼大商。"《史记》也记载,在牧野之战时,姜子牙以三军统帅的身份,"与百夫之师, 以大卒驰帝纣师。"

因为有勇有谋,经历非凡,姜子牙在先秦就已经得到了很多称赞。汉代时,在与姜子牙有关的地方,诸如他的故乡,就已经有专门来祭祀他的庙宇。且这种民间自发的祭祀活动一直持续到唐代。

到了唐太宗时期,因为钦佩并渴望得到姜太公那样的贤臣良将、治世人才,唐太宗下令在汲县建立太公庙。这也是姜子牙得到后世帝王尊崇的开端。

而盛唐到明初,可谓是姜子牙在后世的巅峰时期。人们不仅参拜太公庙,还将他视作兵家之祖。"天宝六载(747), 诏诸州武举人上省, 先谒太公庙, 拜将帅亦告太公庙。"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姜子牙又被尊为武成王。渐渐的,姜子牙成了和孔子这个"文圣"并列的"武圣",成了人们心中的"武神"。

结果到了明初,明太祖朱元璋突然觉得,大家不能把姜子牙捧得那么高。朱元璋表示 "太公, 周之臣封诸侯, 若以王祀之, 则与周天子并矣。加之非号, 必不享也。至于立武学、用武举, 是析文武为二途, 自轻天下无全才矣。"

为了打消臣子们再尊崇姜子牙的念头,朱元璋甚至耐着性子地解释 "立武学是分文武为二, 轻天下无全才矣。三代以上文武兼备, 用无不宜, 如太公之鹰扬而授丹书, 仲山甫之赋政而式古训, 召虎之经营而陈文德, 岂比后世武学止讲韬略不事经书, 专习干戈不闻俎豆, 拘拘于一艺偏长哉。今建武学又立武成王庙, 是近世之陋规也。太公宜从祀帝王庙, 其武成王庙罢之遂为制。"

实际上,朱元璋抵制姜子牙的理由有些让人啼笑皆非。早年朱元璋曾看到《孟子》,觉得孟子口中的"草芥"、"寇雠"这些话是在讽刺自己,又觉得"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这种话于自己是一种威胁,所以对孟子十分仇视。而《孟子》这本书呢,偏生又是先秦文学中对武王伐纣、姜子牙辅佐周室评价最高的著作,所以朱元璋"恨屋及乌",把姜子牙一起讨厌上了。

因为帝王不喜,人们对于姜子牙的尊崇就开始淡了下来。随着《封神演义》和《三国演义》的问世和流传,姜子牙不仅在"同一个世界"里多了黄飞虎这个"准武神"和自己"抢粉丝",还有另一个世界的关羽和自己"争名气"。

往后,在关羽逐渐正统化的同时,姜子牙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从"武圣"做回了那个神神秘秘的江边独钓瓮。

姜太公是什么神仙?

姜太公不是神仙。

姜子牙负责封神,他本人并没有封神,也不在封神榜上,不过后人喜欢称呼他为“姜太公”,也是一位非常传奇的存在。

姜子牙奉元始天尊的命令,下凡封神,他掌管天下所有的神,杨戬、土行孙、雷震子等人都是他的徒弟,可见他在封神榜的地位可想而知。不过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封号,只是玉虚宫一个煮茶的小师弟。

人物评价

姜子牙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灵。

周朝从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个圣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来辅助周国实现灭殷兴周的任务,所以称太公为“太公望”,到武王执政时,又以“师尚父”相称,尊宠权贵无以复加。

文王所命太公为“太师”,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长官,既主军,也问政。时有“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之言,足见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姜子牙什么神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姜子牙叫什么神、姜子牙什么神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