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地宫为什么不打开 乾陵地宫为什么不打开门
乾陵为什么不开挖?
定陵出土的丝织品不敢动,一动就成碎末了;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特别是丝绸,至今放在冰箱里冷藏不敢拿出来示人;当年挖掘在水里泡着的马王堆墓时,有一片藕片在水里漂着,很漂亮,可拿出来一见阳光就烂光了,跟鼻涕一样,只有痕迹,没有样子了;马王堆里的文物刚挖出来的时候,非常光鲜,但一天天看着它变化,却毫无办法,太无奈了……看到这些,就知道,开挖乾陵很简单,但挖出来的文物如果没有能力保护,挖出来还有什么意义?
(乾陵开挖容易,但挖出来的文物如何保存好是个难题。)
乾陵埋葬着盛唐时期的唐高宗李治和大周皇帝武则天,是我国仅有的一座两个帝王的合葬墓,也是目前所知唯一没有被盗掘过的唐代帝王陵墓,被誉为“唐陵之冠”。从其墓道被发现一直到2000年,陕西省一直想要挖开乾陵,但都没有被批准。
原因在于 其一,开挖定陵的教训,让人们认识到没有保护条件下就开挖帝王陵墓,是可悲的,等同于破坏文物;其二,周总理的“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的批示成为帝王陵不能开挖的规矩,也成为乾陵不被允许开挖的重要原因;其三,考古学界已经认识到,挖宝式的考古方式早已被国际学界唾弃,文明的成果不能当成商品,抢救式发掘并非最佳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
1.民工差点打开乾陵地宫,陕西曾拟定1959年7月1日打开地宫
(关中唐十八陵,保存相对完好的,要数乾陵了。)
最近去了一趟关中,看了关中唐十八陵中的两个陵墓,建陵和昭陵,都是依山而建,这是唐陵的特色。陵墓依山而建,也就是挖空了山成为墓穴,按说是很坚固的了,但唐陵的命运却很悲惨。《新五代史》中记载,有个叫温韬的节度使,将关中的唐陵挨个发掘了个遍。尤其是昭陵,墓也打开了,里面的珍宝抢掠一空,李世民的骸骨也被弄了出去,被富豪们当作文物收藏,北宋建国后宰相赵普特意花高价将李世民的骸骨购买下来,重新安葬。但这个温韬,挖遍唐陵,“惟乾陵风雨不可发”,意思是,挖的时候刮大风下大雨,没挖成。没挖成的原因,还是因为其山上的石头太坚固。
《新唐书》就说,“乾陵玄阙石门,冶金固隙”,十分坚固了。后来,又说黄巢40万大军挖了几年,也没有把乾陵打开;民国时期孙连仲的部队炸开了三层墓道石条,传说在爆破中突然出现了一条黑烟龙,卷得飞沙走石,砸死了7个士兵,孙的人马害怕了没有再挖等等。至于乾陵到底有没有挖开,或者被盗,也很难说,也有争议。
(乾陵的地宫差点被民工撬开,当然,其地宫应该不是这个样子。)
直到1958年11月27日,修建西安到兰州的西兰公路时,几个农民在梁山开山取石时,发现了雕刻整齐的石条,就报告给乾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找到一个姓杨的干部,说不小心把武则天的陵墓炸开了。
杨干部赶紧报告给书记、县长,俩领导不相信,就让杨干部去现场考察,果然有石条。回去报告给县长书记,俩领导便上报给省里。12月4日,陕西省文管会听了汇报后,就派人去现场勘查,清理出了墓道口。这是乾陵墓道第一次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乾陵地宫至今打开了吗?
乾陵的地宫尚未打开。陵道的入口已经找到。但是迟迟不打开的原因是现在我们保护文物的技术仍不成熟。陪葬品中大量的丝织品和绢制品及其他一些珍贵的文物出土后不易保存。有待日后技术成熟后再打开地宫。
武则天的乾陵地宫打开了吗?
武则天的乾陵地宫没有打开。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占地面积30余万亩。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1961年03月0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什么武则天的陵墓还不打开?
什么打不开, 关于乾陵地宫是否被盗和它体内的珍藏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据文献记载,五代时,温韬为后梁耀州节度使期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因缺少军资,他动用40万将士盗挖乾陵,直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有找到墓道口,后因官军追剿,黄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后来,当士兵们盲目挖掘时,忽然雷雨大作,数日不歇,军中一时传言四起,称武则天显灵了云云……盗掘不成,孙连仲匆匆率部离开了乾陵。 这些都是应为没有找到乾陵的墓道口才没法打开乾陵的。
乾陵是谁的墓葬?乾陵地宫为什么不打开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皇帝的墓,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的合葬陵园,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享有“历代诸皇陵之冠”、“露天石刻博物馆”、“睡美人”之美誉。
乾陵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称“六十一蕃臣像”。
这些石人和真人大小相仿,每个石人的穿着打扮却都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也有翻领紫袖的。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
根据考古专家对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宫的局部探测,以及对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发掘,专家们推测乾陵墓室的结构是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通道和左右宫殿组成。
武则天是一个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所以她选择立无字碑,这实在是一个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自有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可以说武则天是生前征服了天下,死后征服了历史。
1958年,几个农民误打误撞才发现武则天乾陵。古往今来,多少歹人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找不到的乾陵地宫墓道口。唐乾陵历经千余年被很多盗墓贼盯上,但是他们却始终成功。
当然,盗墓贼盯上武则天乾陵,肯定是想盗取陪葬的金银财宝。经过考过专家多年的探测,推算出乾陵地宫里最少有500吨值钱的宝贝!500吨这真是一个庞大的财富,难怪那么多盗墓贼会络绎不绝而来。
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他率领40万大军,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乾陵,然而半座梁山都被铲平了,也没发现乾陵地宫的入口。
第二个对乾陵大动干戈的人就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温韬发动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让人意外的是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对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最后只好无奈作罢。
第三次, *** 将军孙连仲率领一个现代化整编师,扛着机枪大炮,埋上炸药将墓道三层竖立石条炸开了。顿时浓烟四起,天昏地暗,走石飞沙,七个士兵冲着最前面没料到当场吐血身亡,后面的人吓得撤了出来,乾陵因此逃过一劫。
当然对于武则天乾陵,世人最感兴趣的要数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但由于目前乾陵地宫尚未打开,所以这件国宝是否在乾陵地宫,还不得而知。
武则天乾陵之谜 乾陵地宫为什么不打开
1950年代后期,北京曾发掘定陵(明十三陵之一,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两位皇后的陵墓,也是建国后第一座有计划发掘的帝王陵墓)。定陵共出土文物4000多件,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许多最有丝织品却都没有保存下来。所以当时定陵挖掘之后,考古专家立即向国务院申请,停止再批准发掘帝王陵墓。在周恩来总理的干预下,国务院迅速下发了“停止对一切帝王陵墓发掘”的文件。从此之后,不主动发掘陵墓成为中国考古界的规定。
关于乾陵地宫为什么不打开和乾陵地宫为什么不打开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