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湟影评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影影评 > 正文

电影影评

孙权为什么叫大帝 为什么孙权是大帝

影评小编2023-02-07电影影评31

孙权谥号怎么是大帝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记载 “权薨,时年七十一,谥曰大皇帝。”孙权是三国各国君主里面活的最长寿的一位皇帝,七十一岁,比曹操、刘备都长寿。他的成就长期被后世所埋没,而事实上,孙权的这一谥号正是结合他本人一生的成就而定的。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5月21日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黄龙二年(230年),所派将军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

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于神凤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葬于蒋陵。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

孙权亦善书,唐代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孙权为什么谥“大帝”?

孙权是中国史上,唯一一个被谥号为“大帝”的。

唐代史学家许嵩所撰的《建康实录》,是记载孙吴史事的另一部重要典籍,其中卷2《太祖纪下》记录孙权之事云 “案 帝四十即吴王位,七年;四十七即帝位,二十四年,年七十一崩。群臣上谥为大皇帝,庙曰太祖。”

此处的“大”字,其含义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大小的大,而是谥号之一。据苏洵《谥法》卷二 “则天法尧曰大。”意思是能够遵循上天的准则并效法唐尧的行事。显然,这是对君主极高极高的评价了。

宋代以前的谥号,大多带有对死者的盖棺论定,比如文、武、明、睿、康、景、庄……等等,是歌颂(代表人物是汉武帝、汉景帝、郑庄公),批判类的有厉、灵、炀……(代表人物是周厉王、晋灵公、隋炀帝),讽刺类的有顺、献……(代表人物是汉献帝),同情类的有哀、怀……

然而孙权的谥号却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这才是特别奇怪的。

我个人觉得可能是江东人认为孙权对开发江南有功,再加上他还是第一个江东地区的帝王,所以就谥号为“大”吧。

尽管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人重视对江南的开拓,但真正意义第一个振兴江南经济的,毫无疑问是孙权,吴国直到灭亡时还是一个经济还算比较发达的地区,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东晋、和南朝要在东吴地区建国的重要原因了。

有些学者认为孙权对江南的开发,使得长江一带的文明逐渐取代了北方中原,最后让经济南移,其功绩完全不在曹操之下,所以才尊为“大皇帝”。

孙权为何享有大帝谥号?

孙权建立了吴国,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曹操十分欣赏他,曾当众说 “生子当如孙仲谋”。可是现在孙权在网上的风评很不好,网友送给他一个外号 孙十万。这是一个带有调侃贬低性的外号,因为孙权曾经数次带领东吴十万将士攻打曹魏的合肥,但是每次都是兵败而回,有时还很狼狈。孙权的领兵打仗的能力和他的父亲、哥哥比起来,相差甚远。

虽然,孙权领兵打仗不行,但是最后还是凭借父兄基业登基称帝,建立东吴。孙权死后的谥号也十分有意思 大帝。中国历史上皇帝常见的谥号有文、武、景、炀等,可是孙权的这个谥号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五千年历史那么多英雄人物,谥号“大帝”的只有孙权一人。

看到孙权的这个谥号,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孙权的后人故意抬高孙权的,因为孙权军事指挥能力那么差,怎么能配称得上“大帝”这个称呼呢?三国的曹操、刘备那么厉害,死后的谥号也不是“大帝”啊。

孙权,很多人称他为 孙十万

提起“大帝”这个词语,很多人最先能想到的都是一些叱咤风云的政治强人,例如建立了世界上第二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大帝,要么是奠定了罗马帝国基础的凯撒大帝,要么就是促进了俄罗斯近代化发展的彼得大帝。

当然,以上几位冠以“大帝”之名的多为外国皇帝,可是即使是中国历史,能配得上“大帝”这一称呼的皇帝也应该是如汉武大帝、康熙大帝此类雄才大略的君主,很少有人会把 孙权和“大帝”一词联系起来。

可是,孙权的谥号为什么是“大帝”呢?论指挥打仗,孙权不如其父孙坚其兄孙策,论政治手腕不如曹操,论仁德宽厚不如刘备。并且孙权建立的东吴,在当时只是三分天下由其一,还是三国中建国最晚的,很难把孙权和“大帝”这个词语联系起来。东吴的后人为什么给孙权上“大帝”这个谥号呢?

诸葛恪给孙权上谥号“大皇帝”

古时候一个人去世之后,后人需要用几个字来对这个人的一生进行盖棺定论,这就是谥号。对人的评价有好有坏,那么谥号也是有好有坏的,称为褒谥和恶谥。常见的褒谥有文、武、明、睿、康、景、庄、宣、 懿等,而厉、灵、炀都是恶谥。一般的皇帝、皇后、朝廷中的重臣在去世之后,都会得到一个谥号。对于谥号,《逸周书·谥法解》是这样解释的

神凤元年(252年)夏四月,孙权在内殿驾崩,终年71岁,在位24年。去世前,孙权任命诸葛恪为辅政大臣。在孙权去世后,诸葛恪召集大臣商议,最后给孙权定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诸葛恪为什么给孙权上谥号“大皇帝”呢?

苏洵在《谥法》中解释道 “则天法尧曰大”,也就是说能够顺从上天的准则并且效法尧去做事。顺从上天的准则有点道家讲的“道法自然”的意思。而尧,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是后世备受儒家推崇的一位鲜明君主。尧成为领袖后,颁布历法以方便百姓耕种,并经常深入民间寻求人才。尧在位时期生活简朴,虚心纳谏,并且逐步建立国家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孙权的哪些功绩可以称得上“则天法尧”呢?

孙权为什么叫大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为什么孙权是大帝、孙权为什么叫大帝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