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是谁有什么功绩 女娲在神仙中的地位
女娲补天女娲有哪些值得纪念的功绩?
女娲神话的起源
女娲的神话,在《山海经》《楚辞》《礼记》等先秦文献史籍中就有了广泛的记载,说明最晚在战国时期,民间对女娲的神话就已经有了广泛和久远的流传。这比盘古在汉末三国才出现在典籍中可早太多了。
而将一个女性作为创世、造人的始祖,这种理念是很难起源自父系氏族社会的,可信的解读应该是,女娲崇拜应该始自母系氏族时代。也就是说,可能在炎黄时代,民间就有女娲神话的相似传说在流传。这是上古先民的记忆,不断的传颂下来,并伴随着部落的迁移、融合,逐渐扩散。
女娲根据自己的形象“抟土造人”
这是女娲给后世留下的最大的功绩,也是最为人熟知的女娲的神话内容。
在女娲之前,世界上存在神(例如女娲、共工、祝融等),却没有“人”的存在。是女娲在游历世间的时候,感受到了这天地间缺少了和自己相似的“人”,于是利用黄河中的泥土,根据自己的样貌捏出了“人”,并通过神力,让人成为了具有灵性、有智慧的真正的“人”。
女娲造人的神话,是华夏文明里,最早对于自我意识的探源——上古先民认为,“人”是神的映射(女娲于黄河中看到自己的倒影而想要造人),是神格赋予到人身上后形成的特殊物种。
后世因为统治阶级对统治合法性解释的需要,女娲造人的神话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 女娲最先是用手亲自捏人,后来因为速度太慢,而选择用绳子蘸着淤泥甩在岸上,大量的泥点化为人形。用手捏出的,就是高贵的人,也就是统治阶级;用绳子甩出来的,就是普通百姓,是天然被统治的人群。
这听起来,和印度教的种姓制度起源有异曲同工之妙。
治洪水、灭恶兽、炼石补天——让人类延续下去,巩固了女娲作为人类母亲的形象
人就在女娲的手中诞生,第一次睁开了眼睛,认识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很快就给了人类巨大的震动。
是真的震动,因为天塌了。
相传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爆发了一场大战,共工战败。他一怒之下撞向了不周山,将不周山撞塌。
而不周山,是撑天的天柱。天柱倒了,直接结果就是“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整个大地,不分东西南北,全部都陷入了各种各样的灾难之中
天火蔓延不灭,洪水泛滥滔天,大地到处地震,遍地是食人的猛兽凶灵,空中飞的是捉人的鸷鸟恶龙。
用现代人可以想象的画面来说,就是到处都在火山喷发,到处都在天崩地裂,到处都是穷凶极恶的怪兽。
对,就是加强版的《2012》的场景,再加上《长城》里满地横行的饕餮怪兽。
天塌之后的恐怖三连
女娲不忍心自己亲手创造的人类消失在滔天的灾难里,于是她再度成为人类的保护神,而且在补天神话里,女娲的神力得到了更完整的体现
战斗力 - 女娲扫灭了横行在大地上的恶兽,代表性的动作是击杀了黑龙,拯救了冀州百姓。这说明女娲在战斗在武力上,是很高的。对比西方的神话来讲,女娲兼备了希腊神话里雅典娜、北欧神话中女武神瓦尔基里的角色。
工匠能力 - 为了支撑倾斜的天,女娲先是斩断了巨鳌的四肢,使其成为支撑四极的天柱,然后炼化五色石,将天的窟窿填充圆满。这充满创造力的施工能力,放眼神话领域,是可以比肩希腊神话里的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的——他在奥林匹斯山上,是司掌火、火山、锻造、冶炼、工匠的神。
治水 - 女娲神话中,因为天倾导致的大洪水,是华夏文明里最早的大洪水记忆。这应该是人类幼年时期面临无计可施的大洪水,由心底产生的无可抵御的恐惧感代代相传下来的。
在关于女娲的神话中,有认为女娲是和伏羲处于相同时代,并且女娲与伏羲是兄妹及夫妻关系。我们经常看到的两个人首蛇身、尾部相交的壁画图案,就是女娲与伏羲。这类壁画,多见于东汉时期,说明女娲伏羲的神话,极有可能大成于东汉时期。
虽说女娲伏羲关系密切,但在后世的传说中,女娲更加神话,而伏羲却显得更加世俗化,这一点从功绩上我们可以感受出来
我们看看女娲的功绩——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平洪水灭猛兽、置婚姻定人伦,这些大功,均是需要以无上神力才可能完成的。这大地上创造了人类,并且为了人类的福祉消弭了灾祸,这是中华文明里时代尊崇女娲娘娘的原因。
再看看伏羲的功绩——发明八卦、结网渔猎、创造文字,等。伏羲的功绩,是作为华夏民族的人文祖先,以人的智慧开创文明。这是他位列三皇的理由。
甚至在一些神话传说中,开天辟地、身化万物的并不是盘古,而是女娲。也就是说,女娲的神话,是从源起的无天无地的状态开始。
总结
不同于盘古,女娲是华夏文明原创的神话传说,她的形象,继承了远至母系社会的上古记忆,而且贯穿了天地起源、人的传说、治水救世等最核心的神话事件。从这些来说,女娲的内容远比盘古还要丰富和精彩。将女娲称之为中国神话体系的第一大神,实至名归。
上古大神女娲的简介资料
女娲是 传说 中上古时期的神,是三皇五帝中三皇之一。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女娲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女娲简介
女娲,又称娲皇、女阴娘娘,中国上古神话中创世女神,史记女娲氏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先祖。相传女娲为华胥氏之女,华胥氏出游到雷泽时踩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受孕生下了伏羲,而女娲为华胥氏走婚所生,号女希氏、有蟜氏,后与伏羲婚配。
有关女娲的神话传说主要包括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等。相传女娲化生万物,每天能创造七十样东西,他用泥土仿造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人类,并构建了人类社会,创立婚姻制度,令 两性 青年可以互相婚配,繁衍后代。而女娲创建人类社会以后,随着人类繁衍增多,社会逐渐动荡,后水神共工氏造反,火神祝融氏与其大战,共工大败,怒撞不周山,不周山乃支撑世界的支柱,一时间天塌陷,生灵受灾。女娲不忍,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天,并折神鳖之足撑四极使天地恢复平静。
女娲化生万物、抟土造人、补天救世,被尊为大地之母,在民间极受推崇与敬重。
女娲造人的 故事
女娲造人是一个 神话故事 ,充满着神奇色彩,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女娲是大地之母,是创世女神,女娲赋予了人类生命也为人们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要讲的女娲造人的故事就是用来赞颂女娲的伟大功绩的。
混沌之初,天地已开,世间万物都一片勃然之势,日月星辰,山川河木,鸟兽虫鱼都各司其职,扮演者自己的角色,但是其中缺少了一个最大的因素,那就是没有人。所以世间很是凄凉落寞之感。这时候出现了女娲,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女娲行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看着一切欣欣向荣但是总是少点什么。一日她在湖边看见了倒影中的自己,自己笑倒影也笑,自己生气倒影也随其变化而变化,这给了女娲启示,想到世间万物什么都有了,就是缺少像自己这样的 生物 。
于是女娲抓起一把黄泥然后和水,在其巧夺天工的捏造下,捏成了一个小孩模样,女娲将泥人放在地上,这个泥娃就活了,嘴里还喊着妈妈两个字。女娲很惊讶也很开心,这个美丽聪明的生物是出自自己这手,于是女娲日以继夜的开始了造人计划,她累了就躺下睡会醒来就继续工作,但是 天下 之大凭借一人之手怎么能行呢,于是女娲想了一个 办法 。女娲找来一根藤蔓,然后将藤蔓裹上黄泥,将藤蔓对着天空一挥洒,黄泥就掉落在地上,幻化成人形,这种方法效率增加了很多,不久整个大地上都是人类了。
女娲想到人会死,于是将这些人分成了男人和女人,让他们担起了繁衍生命的工作。这就是女娲造人的故事。
女娲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女神,她最主要的成就是补天救世和造物造人。女娲补天的时候用的石头是五彩石,之所以叫五彩石是因为女娲用的石头有五种颜色。五彩石经过女娲的手补住了天,百姓也免于灾难,除了补天救世女娲还造人,这个故事讲得是女娲觉得世间缺少像自己的生物,于是便用泥和水捏了一个个的小孩,为了繁衍,她还把造的人分为了男人和女人,中华儿女也因此生生不息。
女娲的传说
自从天地分开之后,世界万物开始出现并呈现了相当繁茂的景象,上古神仙用自己的能力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生物,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有人类存在,这个时候有一位美丽善良又能力出众的女神出现了,这位女神就是神话中的女娲。
关于女娲的传说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的传说也早已在各个地方流传,那么女娲的传说具体讲述了什么呢
传说中的女娲生的美貌且聪慧,她看着五彩缤纷的世界觉得似乎缺少了写热闹和欢乐,便仿造自己的形象用黄土和泥造出了最开始的人类。又教会了人们怎样一代代繁衍下去,所以又被称为大地之母。后来因为在凡间停留的世间太长,女娲的身体被人间的浊气所玷污,便成了人首蛇身的样子。后来在因为水火大神的争斗,人间生灵涂炭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女娲又一力熔石补天,阻断了世间的灾难,让人们重回平安喜乐的日子。但是女娲最后却因为疲劳过度、耗尽了所有的灵力,最后消失在天地之间。虽然女娲不在了,可是女娲的后人却一代代的繁衍生存下来,继续肩负起人间的和平和人类的平安。而关于女娲的传说也这样慢慢的流传下来。
女娲的传说虽然也许只是个神话故事,但是其中的美好和感动确实不容置疑的,在古代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女娲的传说给予了人们深切的希望,女娲这样伟大的神让人类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险不再杞人忧天,这样来说女娲的传说和 文化 是极其重要的。
猜你感 兴趣
1. 上古大神蓐收基本资料介绍
2. 上古凄美的神话故事
3. 关于女娲的传说
4. 关于女娲的神话传说
5. 上古神话伏羲人物简介
女娲是一个怎样的神
女娲又称女娲氏,另称娲皇、女希氏,俗称女娲娘娘。原为中国传说时代中的上古氏族首领,后逐渐成为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上古第一女神。根据神话记载,女娲人首蛇身,她是伏羲的妹妹。女娲娘娘主要功绩有搏土造人、炼石补天、杀黑龙济冀州、断巨鳌立四极、积芦灰止淫水、发明笙簧。以及创设婚姻为后世民间信仰中的神祇,在道教与台湾民间信仰中有不少人供奉。截至2014年7月台湾内政部宗教系统总计,台湾寺庙中共有7间主祭寺庙(其它配祀庙宇不载)。天穹如伞,女娲善于补天,因此女娲亦成为台湾雨伞和绣补业者所祀奉的职业神。而在中国大陆方面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侯村有女娲的长眠之地娲皇陵和数千年来一直享受历朝历代皇帝尊奉、祭祀的国家级神庙娲皇庙外,其他山西各地均见有女娲信仰的文化。
根据道藏记载女娲,上古女神而曾为帝者。是上古诸神之一,而女娲在民间信仰上有许多歧异的说法,包含有《九天玄女说》、《地母娘娘说》、《骊山老母说》
女娲的资料
女娲,又作女希氏,又称女娲氏、女娲娘娘、娲皇氏、凤里希、始祖母神,生于古成纪(地名),传说她有神圣之德,人首蛇身,抟土造人,故称娲皇。五氏之四。 后来成为中国传统国教道教中的一位女性神,全称“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简称地皇。是传说中华夏民族的始祖。《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中称女娲氏风姓,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为中国乐器鼻祖之一。又传她与伏羲兄妹相婚,教民结网渔猎,卜八卦。
女娲的主要功绩为抟土造人,以及炼石补天。后世女娲成为民间信仰中的神祇,被作为人类始祖和婚姻之神来崇拜。女娲补天的故事和盘古开天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女娲的地位时有变化,有时在三皇之上,有时在三皇之内,有时在三皇之下。据说原因有三 一、神话说中女娲化生万物,地位非常高,在三皇之上;二、传说中伏羲、女娲既为兄妹又为夫妻,均为一家人,列入三皇时有时两个人都选中,有时只选一人作为代表,具在三皇之中;三、尚书在经书中的显赫地位使得它所宣传的伏羲、神农、黄帝三皇观点为大多数人认可,而且女娲所在的是母系社会,之后是父系社会,以男为尊,所以在三皇之下。
女娲是一位怎样的人(评析女娲形象)
(人物简介)女娲氏是五氏之四,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他和伏羲同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大地经过三皇的辛勤努力,但人们的生活依然艰难。这时,伟大的各种神祇人物,应运而生。出现了下列五氏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女娲氏;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象蛇一样苗条。女娲补天的故事和盘古开天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两个英雄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形态与经历)
女娲,又称女娲氏,娲皇,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上古氏族首领,后逐渐成为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根据神话记载,女娲人首蛇身。她是伏羲的妹妹和妻子。女娲的主要功绩为抟土造人,以及炼石补天。后世女娲成为民间信仰中的神祇,被作为人类始祖和婚姻之神来崇拜。女娲补天的故事和盘古开天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现今洪洞候村有女娲陵、娲皇庙及补天石等女娲传说遗址。上古时代,在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然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伏羲有一个也是蛇身人首的妹妹,叫做女娲,号曰女希氏。
(意义)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楚辞·天问》、《礼记》、《史记》、《山海经·大荒西经》、《淮南子·览冥训》、清朝嘉庆《涉县志》等史料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相传上古时期,始祖女娲就是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长期以来形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女娲文化。在整个古文化系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发展史和民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一是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是传承华夏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史料;二是具有实现民族大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三是对增强创业精神、充实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四是体现了奇特的民间、民俗文化现象,对人生礼仪、人类生存、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地位)
女娲与伏羲交合图女娲的地位时有变化,有时在三皇之上,有时在三皇之内,有时在三皇之下。据说原因有三 一、神话传说中女娲化生万物,地位非常高,在三皇之上;二、传说中伏羲、女娲既为兄妹又为夫妻,均为一家人,列入三皇时有时两个人都选中,有时只选一人作为代表,具在三皇之中;三、尚书在经书中的显赫地位使得它所宣传的伏羲、神农、黄帝三皇观点为大多数人认可,而且女娲所在的是母系社会,之后是父系社会,以男为尊,所以在三皇之下。
女娲是谁有什么功绩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女娲在神仙中的地位、女娲是谁有什么功绩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