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会死 韩信为什么会死因为刘邦的誓约
韩信是怎么死掉的(韩信之死到底是为何)
在楚汉之争这段精彩的历史中,风云际遇英雄辈出,而韩信绝对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的军事才能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功彪史册但却连连被降职、被猜忌造反直至最终为吕后设计擒杀,结束壮烈而悲情的一生。
纵观韩信的一生,如果他愿意,完全可以以另一种活下去,然而可惜的是,他不但功高震主,还杀错了人,加速了自己的生命终结。
01 兵仙韩信,功高盖主
韩信,不但是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更是我国历史上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首先,在军事理论方面,他著有《韩信兵法》三篇,还曾和张良一起整理兵书兵法,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战术技法,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而说到率军打仗,韩信更是用兵如神奇谋百出,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可谓身经百战无一败绩。被汉高祖刘邦誉为"能统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如果说,汉初三杰对汉高祖刘邦来说,是左膀右臂一样的重要人物,对汉朝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汉初三杰中的韩信,更是难得的将才,以非凡的军事才能屡建奇功,帮刘邦打下半壁江山。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 "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然而,正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所说的 "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历代封建君主治下,功高震主者多没有好结局。韩信更是不例外。
他的功劳大到让刘邦夜不能寐,被屡次三番夺回兵权;从经营多年齐国被迁至楚地为楚王,又被人诬告谋反,一路坐囚车见刘邦,然后贬为淮阴侯,不得不时常称病在家,却最终还是躲不过鸟尽弓藏的悲哀。
据《资治通鉴·汉纪》记载 太祖高皇帝十一年(前196), 韩信被吕后和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并被夷灭三族,一代军事奇才就此结束短暂而不凡的一生。
这样的杰出将领没有死于沙场马革裹尸,反而因功名过盛而被当权者谋杀,实在是令人痛惜。因此,很多学者都在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了韩信的悲剧?若韩信想要不死,他该怎么办?
韩信之死因素固然很多,但在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错误就是他杀了对自己极为重要的两个人。
02 一错 不念旧情杀项羽
韩信最初的伯乐是项梁,项梁被杀后,韩信就追随了项羽。在战神楚霸王项羽面前,韩信并没有被重用,"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后来,满腔抱负无可施展的韩信离开项家军后,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逐渐打出了自己的名声,有了"军中鬼才"的称誉。
在齐国平定之后,韩信与龙且对战。龙且战死,项羽派武涉去游说韩信,希望韩信与楚联合共同抗汉 "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武涉十分透彻而直接地向韩信点明了局势 韩信帮谁决定着谁能成为楚汉之争的胜利者。假如他继续帮着刘邦不一定会有好结果。因为刘邦为人心胸狭隘多疑,项羽死后,刘邦必然会翻脸无情。
《中国大历史》共10册 ¥128 购买
后来的事实说明,武涉对刘邦的品行分析一针见血。而韩信不以为意,谢绝武涉说
"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接着,谋士蒯彻也以相人术告诫韩信,有震主之功最后必然很危险,并劝韩信自立为王,与汉、楚三分天下。韩信最终还是选择相信刘邦,宁愿"士为知己者死。"最后,有了韩信帮助的刘邦汉军,很快把项羽逼得在乌江边自刎。
谁料想,项羽刚死没多久,刘邦就急匆匆收回了韩信的军权,怕他根基太深无法掌控,还将他由齐王变为楚王,以削弱韩信的实力。
也许这就是天道轮回,楚军曾是韩信容身之地,项梁对他也有知遇之恩,而最后楚却因韩信所灭,果真是世事无常人心莫测。
03 二错 为自保逼戕钟离昧
钟离昧原是项羽麾下的一名将官,项羽自刎于乌江后,钟离昧念着曾经和韩信私交不错,就投奔了韩信。而刘邦却一直在通缉捉拿钟离昧,于是有人便以钟离昧为由头,告韩信谋反。巧的是,这正中刘邦所想。于是刘邦听信陈平之计,以命诸侯到陈地相会为名,准备拿下韩信。
韩信顿时不知所措。想起兵造反,却又自认为自己是开国功臣劳苦功高,不必惊慌。左右纠结中,便有人向韩信建议 杀了钟离昧去跟刘邦请功,就会没事。韩信心动了,但又不想背负杀害好友的骂名。于是明示暗示,钟离昧一气之下,自刎于韩信面前,死前骂道 "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 "公非长者!"
然而,虽然钟离昧已死,韩信却没能再获得刘邦信任,而是被押回了洛阳,改封为淮阴侯,军权更是又一次被夺。从此后,韩信在刘邦面前没兵权没信任,一天比一天落魄,只能任人揉搓直至被迫害而死。
想当初,韩信拒绝项羽拒绝了三分天下,也相当于拒绝了自己的活路。因为,刘邦拉拢韩信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项羽太强。项羽一死,韩信就成了刘邦的心腹大患,但又不能明目张胆除掉,于是刘邦便处处挖坑折腾韩信。
继而就有了游云梦、擒韩信、封淮阴侯,把一代大将困于方寸之间;最后,被吕后设计,以韩信"恩人"萧何为饵,诱斩韩信于长乐钟室 。正所谓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
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傅希如饰韩信
假设说,死了项羽之后,韩信哪怕选择保下钟离眛也可能多一个活命的筹码。就算刘邦抓了他,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因为以钟离眛跟韩信的交情,和他们在楚地的影响力,很可能会就此起兵。而当时局势初定,楚地一反可能导致的连锁反应将极为棘手,因此刘邦不敢轻举妄动。可惜的是,韩信选择背弃好友,逼其自杀,让刘邦省心又省事,也加速了自己的末路之旅。
有人说韩信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这只是对刘邦而言。对其他人,韩信可是毫不犹豫,该放弃就无情到底。因此,他虽然带兵无数却由始至终都像光杆司令孤身奋战,到死也没有人为他求情。
可惜可叹,韩信虽然用兵如神,却缺少政治头脑,情商也不够高。如果,他当时真的与项羽合作,后来的皇帝是不是刘邦还未可知!至少他也不会被人迫害而死。只不过,假设只是假设,历史已然尘埃落定。韩信艰辛的成长经历、卓越的军事才华、佐汉破楚的非凡功勋对比着那令人痛惜的不得善终的英雄末路,一切都早已成了既定结局。
韩信为什么会被处死
刘邦杀韩信原因如下
1、韩信不是“自己人”。
韩信曾经是项羽的手下,在陈胜、吴广起义后, 韩信投奔了项梁,但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刘邦入蜀后,经萧何极力引荐,韩信离楚归汉,被刘邦授上将军印。因此,刘邦对韩信始终心存芥蒂,担心他终有一天会谋反。
2、韩信在楚汉争霸中犯下三罪。
一是荥阳事件,二是郦食其事件,三是钟离昧事件。
3、功高震主。
韩信的功劳大家都知道,他被誉为刘邦武将中的第一功臣。对于这样有威望的大将,刘邦非常害怕他会谋反。韩信的军事才能卓越,如果刘邦死了之后,谁能驾驭得了,为刘氏江山计,也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计,韩信必然成为刘邦“家天下”的牺牲品。
具体解释
韩信帮助刘邦打江山,追赶项羽,追到荥阳时,按兵不走了。刘邦不知怎么回事,去问萧何,萧何说 “他这是讨封哩。”
刘邦立时就封韩信为“三齐王”,就是与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君王齐。还封他“五不死”,就是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
韩信这才去追赶项羽,把项羽打败,为刘邦打下了江山。
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而良狗烹”。韩信为刘邦立下功劳无数,但也正是如此,韩信被高祖大帝刘邦所忌惮。
萧何向吕后献计把韩信引入后宫,由御林军抓获。萧何又献计用麻袋捆住韩信于长乐宫悬锤之室,把竹竿削尖了,让宫女们乱枪把韩信扎死,死状是残忍至极、惨目忍睹。
历史上韩信是怎么死的 韩信死因介绍
1、大将军韩信是被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所杀。韩信被刘邦贬为淮阴侯之后,企图起兵谋反,后事情败露,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韩信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2、汉十年(前197年),陈豨果然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 “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
3、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何谋划,令人假说刘邦平叛归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
4、萧何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 韩信临斩时说 “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韩信之死的真正原因。
韩信之死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本质。韩信是一个相当有天赋的军事指挥家,但他在军事上相当不敏感,丝毫没有为人臣子的谨慎,自负才志不屈于人,不安于已有地位,不知收敛以至于最后被吕后处死的下场。
韩信为汉王朝的建立所作的贡献是决定性的,司马光认为 “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韩信之功也。”然而,楚汉战争结束后,韩信的不幸也来临了。
垓下之战结束后,刘邦还至定陶,只带了几个随从,在韩信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冲进他的军营,把韩信的官印和兵符全都收缴。韩信一下就成了光杆司令。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邦对帮助他得到天下的功臣,猜忌心很重,韩信功高至伟,尤其被猜忌。被夺印后的第二年,刘邦大封功臣,把韩信封为楚王,理由是,那里是你的家乡,你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但并没有给他任何兵。此时,韩信成了没有牙齿的老虎,只能听从刘邦的摆布。
扩展资料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淮阴人,秦朝末年最著名的战将之一,伟大的谋略家。曾受过胯下之辱,还受漂母一饭之恩。
秦末因为参加反秦斗争而投奔项梁、项羽,但是却没有得到重用因此只好转投刘邦,后来因为他的才能而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后来在楚汉之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之后又率军平定了魏国,后来背水一战击败赵国,随后又率军北上降服了燕国,后来在潍水一带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
后来和刘邦等人会师垓下,围歼楚军,最后迫使项羽自刎。等汉朝建立后便被解除兵权,封为楚王。后来被奸人告发谋反随后又被贬为淮阴侯,最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传奇的一生也就这样结束了。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韩信
大将军韩信的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韩信是汉初名将,杰出的军事家,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是刘邦建立汉朝的主要功臣。但汉朝建立之后,韩信被萧何诓骗,诱入宫中,被吕后所杀。
韩信的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可以说韩信的死,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的结果,怪不得他人。这么说是基于几点理由的
韩信是一个权力欲极重的人,但偏偏他又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这使得韩信一方面不断向刘邦索取权位,一方面又不愿意自己自立。而这样的举动,无疑会很惹上级的反感的,所以刘邦在打败项羽的第二年,就一举拿下了韩信,削掉了其兵权,将其爵位贬到了淮阴侯。这其实对于韩信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类似于杯酒释兵权吗,但韩信兵权被夺之后,还十分的不甘心,常常认为刘邦薄待他,又耻于与樊哙等为伍。韩信对于权势的渴望从其最初的表现也可以看出来,韩信就是在项羽哪里得不到重用,才投奔刘邦的,在刘邦这边哪怕得到了萧何这样的重臣看中,但因为没有被刘邦召见也想跑,可见韩信是自视甚高,对于权势极为渴望的人。
韩信也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他敢于冒险,敢于作死。韩信是历史上少有的刀下留人被救下后建功立业的人物。韩信投刘邦的时候,并没有受到重用,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就是这个身份,他在刘邦手下,居然就犯了死罪,要被斩首,可见韩信也是一个胆大能作的人物,绝对不是那种安分守己的存在。
根据《史记》的记载,韩信之死是因为韩信意图谋反,被察觉之后,才被吕后借助萧何将其诱入皇宫而诛杀的。从韩信前边两个性格特点,权力欲极大,敢于冒险作死来说,再加上韩信对于被降爵一直的不满,乘着刘邦不在都城,造反的话是极有可能的。而且司马迁的年代与韩信并不远,再加上司马迁以敢写著称,比如同为汉初异姓王的彭越,司马迁就明说了是被刘邦冤杀的。如果韩信也是被冤枉的,司马迁没必要帮助刘邦粉饰。故而《史记》的记载可信度还是很高的,韩信最终的死,就是他自己意图谋反,从而咎由自取的结果。
韩信是怎么死的!因为什么?
韩信是怎么死的?
据说,韩信是被刘邦的老婆吕雉设计害死的。
至于说韩信为什么会死,死因又是什么呢?
四大原因,韩信不得不死。
一,韩信功高盖主。
不客气地说,大汉朝的天下十有八九是韩信打下来的,功高盖主,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了。
什么“一字并肩王”呀,什么“见天、地不死、见兵刃不死”呀等等,一系列特权搞下来,连大boss 刘邦自己都心有余悸了。
老板不如意,这属下还能有好日子过?
二、吕后为儿子刘盈上位扫清障碍。
刘盈是刘邦未来的接班人,不出意外的话,这大汉朝的皇位非他莫属。可是他太年轻了,能力有限,一旦刘邦老去,韩信若有不臣之心,刘盈很难驾驭得住这只猛虎。
三、韩信过于狂妄自负,看不清形势。
性格决定命运,这话一点都不假。但凡韩信行事低调些,也就不至于让领导不痛快了。
在领导层,刘邦猜忌他,吕后妒忌他,韩信势单力孤基本没有什么靠山和盟友,他的为官之道和战场经验完全就不在一个层次上,更可怕的是,韩信看不清形势,游走在钢丝上却浑然不自知。
四、吕雉的野心容不得韩信存活于世。
吕雉是个野心很大的女人,她想着要专权,倚重的力量自然是外戚,而韩信则是刘邦手下的得力干将,她和韩信不可能有共同利益。
结果就是吕后精心设下圈套,在不违背“五不死”的大原则下,大将军韩信插翅难逃,被人活活打死。
想那韩信,本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军事奇才,为刘邦争夺天下立下了不世功勋,曾官拜大将军、左丞相,想当初也是风光无限。
狡兔死,走狗烹。一代将星却惨死于一妇人之手,可惜,可叹!
关于韩信为什么会死和韩信为什么会死因为刘邦的誓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文章
- 《朝雪录》全集百度云资源「bd1024p/1080p/Mp4中字」云网盘下载
- 《樱桃琥珀》全集电影百度云(1280P网盘共享)超清晰画质
- 【爱的方程式】全集百度云资源「电影/1080p/高清」云网盘下载
- 《正当防卫》-电视剧百度云网盘【HD1080p】高清国语
- 《二重赋格》全集百度云资源「HD1080p高清中字」
- 《扫毒风暴》-全集百度云资源「1080p/高清」云网盘下载
- 《深情眼》-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电影【免费高清版】最新
- (朝雪录)百度云资源【HD1080P资源】
- (朱雀堂)在线观看免费完整国语2021高清(手-机版)
- 《朝雪录》全集-电视剧百度云BD1024p/1080p/Mp4」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