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不称帝的简单介绍
悲情英雄项羽为何不直接称帝,而自称“西楚霸王”呢?
项羽不称帝确实有实力不够的因素在里面,当然跟他本人的个性也有很大关系。
第一 项羽当时的实力不够。一个人单枪匹马总是难以成大事的,项羽的成功也不是只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在当时,项羽能够灭秦,也是依靠的诸侯王的力量,如果没有了诸侯王,他什么也不是,一旦没有经过诸侯王同意就自称皇帝,那么后果可想而知,所以,他只能循序渐进,逐渐的在后期消灭各部的势力,只可惜,他还没有实现,就乌江自刎了。
第二 项羽内心的传统思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家可能都知道,项羽是当时旧楚国的贵族,他还是很认可周天子时期的那一套理论的,当秦朝实现统一,秦始皇自称皇帝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排斥的,他此次推翻秦朝,也不是为了自己当皇帝,而是想要恢复以往周天子时期诸侯国并立的局面,因此他是不会成为皇帝的,但是当时的他又不甘于和诸侯王一样,所以就在自己的称谓上加了一个霸字。
第三 项羽有些妇人之仁,不能敢作敢当。其实,哪怕是当时的他,直接称帝,诸侯国也不会立马和他翻脸,归根究底他还是没有刘备那样的气魄,何必拘泥于别人的看法,一直等待时机的到来呢?一不做二不休才是一个王侯将相该有的气魄不是吗?不知道在乌江自刎之前的项羽有没有后悔过呢?
其实,不管项羽是皇帝也好,还是一个西楚霸王,历史都把他铭记了下来,我们也是如此,作为后入,我们不会看重一个所谓的称呼,我们看重的是他们成败的原因。
项羽宁愿称霸王,为什么也不愿做皇上?
项羽是楚霸王,他偏偏不愿意做皇上,主要原因是项羽这个人比较自大。他认为天下只有处于纷争状态,他一身的本事才能够一直被用上。他最出色的本事除了武力值高,军事指挥能力也极强。当时除了韩信以外,项羽基本没有任何对手。他最希望达到的状态就是征战四方,做一个霸主。
在入主关中以后,范增曾经多次劝说,希望项羽能够称帝登基。可是项羽却偏偏拒绝了这件事。他认为秦始皇是万恶之源,正是因为他做了皇帝,才会导致生灵涂炭,各国起义。他不想成为第二个秦始皇,所以拒绝做皇帝。
而且他并不喜欢关中这个地方,跟关中比起来,虽然徐州彭城比较落后,可那是他的故乡,他在那边长大的,所以他更加喜欢彭城。所以他不顾众人的反对,放弃了关中,将他赏赐给了败将章邯。而他自己则回到了彭城做上了楚霸王。
等到天下诸侯再次起了纷争的时候,项羽如愿以偿地带着自己的人马出兵平叛。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刘邦这个时候崛起了,而且还把项羽的老家彭城给端了。项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项羽带着三万人马,居然把刘邦的56万大军给击垮了。
不过这没关系,因为韩信已经出山了,他出来就是为了击败项羽的。刘邦得到了韩信的帮助,终于击败了项羽。而当时的项羽也开始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做什么楚霸王,当时要是直接称帝的话,那就没有刘邦什么事儿了。
可惜没有后悔药吃,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在关中称帝登基。而项羽则在乌江畔自刎而死,一代楚霸王就此陨落,实在是可惜。
项羽为何只愿当个霸王,而不称帝?
项羽不称帝可能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原因是因为项羽的愚忠思想,那个时候很多人还保持着周朝的分封制思想,项羽打着楚国贵族的名号起义,那么就只能称王。第二个原因就是力量不够,这种思想就像后来的刘备一样,总不能一开始就暴露自己的想法吧,这样会受到别人的攻击。
项羽是楚国贵族项燕的后人,作为一个有贵族血统的人,他的政治思想还一直停留以前的朝代思想当中。他认为,秦始皇的做法不对,所以要用自己贵族的身份去推翻秦朝,然后回到以前的统治中。这个思想不仅仅是项羽有,而是当时其他势力共有的想法。所以,当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原先各诸侯国的后人纷纷宣称复国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地获得了老百姓们的支持。
老百姓对诸侯割据并不反对,反而是对秦朝依靠暴力侵吞了原先的诸侯国表示不满。还有一点可以看出项羽想恢复周朝秩序的思想,就是他既没有自称皇帝,同时也没有自称楚天子。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楚国贵族后裔,只能当“王”,肯定不能当“天子”,当“天子”就是造反。
第二个原因就是项羽当时不敢称帝,因为项羽本身的力量不够,只要称帝了,其他的新六国会联合起来要他的命。所以他只给自己封为霸王,这样既能起到领军的作用,又不至于引起其他势力的联合围剿。
西楚霸王项羽建立政权后,为什么没有自称皇帝?
项羽在建立了政权之后,没有自称为帝是因为他还没来得及自称为帝。在巨鹿之战后,秦军的主力就被项羽给消灭了,然后刘邦进入了咸阳。这个时候秦朝正式灭亡,而后项羽又挥兵西进,进入咸阳,随后就开始分封诸侯。项羽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使用的是楚怀王的名义,而且这个楚怀王是傀儡,没有任何的权利,但是还是得到了诸侯的认同。因为只要楚怀王还在,项羽就无法称帝,要称帝也只能是楚怀王称帝。
恢复六国
那个时候的秦朝刚灭亡,他也想借鉴这个王朝灭亡的教训,所以他当时没有立即称帝。更重要的是当时有很多人起义,那些人起义的原因就是想将秦朝推翻。但是这些人的力量有限,所以就需要联合其他的势力来推翻他们。当时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恢复六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口号,所以这些人才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拥戴,而且起义才能成功。
起义成功
在起义成功之后,如果项羽称帝,那么就说明项羽也想恢复之前秦朝的制度,后续六国的后代还是会走向灭亡。而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就一定会反对项羽。项羽当时刚有点起色,还没有能力将所有的诸侯全部都消灭。因此在多方考虑之下他才没有称帝,更重要的是他对楚国还是比较怀念的,而且楚国也是他起义的原因,不过出国这个信念也让他错失了很多良机。
等待机会称帝
虽然他没有称帝,但是并不代表他对皇帝的制度没有想法。他想在自己有了根基之后顺理成章的称帝,那样的话就不是徒有其表。而后续他还有能力将那些反对自己的诸侯全部消灭,这样的话才可以永无后患。但是后来他被刘邦给打败了,如果刘邦没有反对项羽的话,也许最后项羽真的会称帝。
为什么项羽不称帝
一、按古代的政治程序,皇帝不是自封的。皇帝是天子,天子名誉和身份的确立,至少得在形式上,由众多极有影响的实力人物,代表天下苍生,黎民百姓,歌功颂德,评善摆好,拥戴劝进。这种形式,哪怕走过场,甚至自编自导也行。如果谁连这套形式也玩不起,擅自称帝,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人人得而诛之。后来三国时期的袁术,本来无德无能。在朝在野,周旋大半生,泛善可陈。却凭着从孙策手里诈骗来的传国玉玺,就恬不知耻称帝,就是这下场。袁术称帝后,立即在当时的诸侯中,成为过街老鼠。连反复无常出了名的吕布,也不敢和他近乎。吕布本来和袁术结盟,两人互相利用,对付曹操、刘备。公元197年,袁术称帝后,吕布便在曹操的运作之下,和袁术决裂。吕布,曹操、刘备、孙策还结成反袁讨逆联盟。几路大军发起向心攻击,杀向袁术的老巢寿春(今杨州一带)。袁术最后是兵败势穷,死的很难看。总之,没有盖世功业和政治军事大腕们同心协力,拥戴劝进。想当皇帝,门都没有。而且,建功立业和猛人拥戴,这两大条件,缺一不可。当时,项羽头上还有个名正言顺的楚(怀)王,是包括刘邦在内的楚军拥戴,诸侯默认的灭秦政治总代表。就是有人出头拥戴,执意推出新的皇帝人选。这唯一的政治候选人,也只能是楚怀王,轮不到项羽出人头地。所以,后来项羽设法害了义帝(楚怀王),也是为了搬掉影响自己政治前途的绊脚石。
二、项羽在诸侯中,虽然实力最强,征战最力,威信最高。但其他诸侯并没在心里服他。更没多少人觉得项羽有高人一等的政治资本。因为在反秦义军崛起的各路诸侯中,多是六国旧贵族或其后代,总之是有响当当的王者血统。而项羽的祖上,只是楚国旧将,并没王族血脉。所以,义军中的诸侯,并没把项羽看的有多尊贵。后来虽然项羽把义帝(楚怀王)做了,天下诸侯不仅没顺势把他尊为最高政治领袖。反而或公开或暗里,把项羽视为弑主叛上和大逆不道的暴戾之辈。大家都寻找机会闹腾起来。自然,更没人愿意出头拥戴项羽登上皇帝宝座了。
三、六国旧贵族在反秦大起义中,投机钻营,跻身义军队伍,取得一席之地。本意都是复辟旧制,夺取被强秦革去的一方霸权。所以,他们极不愿意重新捧个皇帝顶在头上。在一统天下、封建专制的政治格局中,丧失独霸一方的合法地位。自然没人领唱拥戴和劝进项羽称帝的政治高调。
四、按照古代的传统理念,只有功高盖世,扫平四海,德望齐天,亲力亲为,一统江山,众望所归的英雄人物,才有资格得到帝王的称号和尊荣。而项羽指使人杀了义帝后,天下纷争,四海不宁。如此,项羽就更没称帝的政治条件了。
五、项羽虽然长于征战,却没随之而起的德气文采和治世安民的明智韬略。对于持不同意见的个人影响和集团势力,只是简单粗暴的压服制裁,征战杀伐。所以,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庶民和文士,也没看好项羽。反而编派出乡歌童谣,有意贬低中伤。所以,项羽的社会基础也很差,民心不向,人气不旺。
关于项羽为什么不称帝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