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湟影评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影频道 > 正文

电影频道

美国有多少门炮 美国一个炮兵营多少门炮

影评小编2023-02-06电影频道82

酶军现役有多少门火炮, 具体有啥型号

世界军事实力排行榜(福布斯最具权威排名)

第一 美国

美国在1997年又对其防务政策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调整的主要特点是 更注重对付长远威胁;以“塑造、反应、准备”为指针规划国防和军队建设;强调充分利用军事革命成果,全面加强军队建设。相应地美国将其军事战略调整为“塑造、反应、准备”战略。同年11月,美国总统还颁发指令调整了核战略,但调整是战术性的,仍未摆脱冷战思想。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多次裁减军队数量,从1991年至1997年,美军现役总兵力已从200.26万人减至143.9万人。

战略核力量 实力计在海、空军内。主要装备有 432枚潜射弹道导弹,配置于18艘战略导弹核潜艇中(“俄亥俄”级SSBN-734型10艘,每艘携24枚“三叉戟”D-5导弹,SSBN-726型8艘,每艘携24枚“三叉戟”C-5导弹);洲际弹道导弹580枚,其中“民兵” Ⅲ型530枚,“和平维持者”50枚;战略轰炸机174架,其中B-1B型95架、B-52H型66架、B-2A型13架。

陆军 美国陆军兵力49万人。编有3个集团军司令部、4个军部、10个作战师(2个装甲师、4个机械化师、2个轻步兵师、1个空中突击师、1个空降师)、5个航空旅、3个装甲骑兵团、6个炮兵旅、9个“爱国者”和2个“复仇者”防空导弹营、3个独立步兵/空降兵营。

主要装备 主战坦克M-60A3、M-1A1和M-1A2型等共7836辆;

轻型坦克M-551型131辆;

装甲侦察车“狐狸”113辆;

步兵战车M-2和M-3型,共6720辆;

装甲输送车M-113型18200辆;

各类火炮7428门,其中277毫米多管火箭炮734门;

反坦克导弹 “陶”和“龙”式,共32857具;

高炮329门,其中20毫米“火神”式118门;

防空导弹“复仇者”式660部,“爱国者”式474部;

各型飞机264架,直升机约5002架,其中武装直升机1460架;

两栖舰艇161艘。

海军

海军是美国第一大军种,共57万人(包括海军陆战队17万人)。编有5个舰队,即第2舰队(大西洋)、第3舰队(太平洋)、第5舰队(波斯湾、红海)、第6舰队(地中海)、第7舰队(西太平洋)。还设有海军运输司令部。

主要装备 潜艇95艘,其中战略潜艇18艘、战术潜艇75艘、其他用途2艘;

主要水面舰只143艘,其中航空母舰12艘、导弹巡洋舰30艘、导弹驱逐舰57艘、导弹护卫舰44艘;

另有巡逻舰艇20艘、扫雷舰艇25艘、两栖舰艇252艘、支援及杂务舰船93艘(其中中途补给舰40艘)。军事运输司令部辖船只123艘。

海军航空兵 编有12个舰载机联队。装备飞机2732架,其中作战飞机1598架;直升机1361架,其中反潜直升机321架、攻击直升机180架。

海军陆战队 17.3万人。编有3个陆战队师、3个勤务支援大队、1个安全保密部队营、1个警卫营。主要装备 主战坦克403辆、轻装甲车590辆、两栖装甲车1258辆、火炮857门、反坦克导弹3225具、火箭筒3142具。航空兵编有3个联队,装备各型飞机约1000架,其中直升机约560架。

长期以来,航空母舰一直是美国对外军事扩张,推行其全球战略的得力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依靠航空母舰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制海权,并由此取得了对日作战的胜利,从此,航母就成了美国海军的宠儿。在战后半个多世纪里,美国海军先后建造了6个级别的航空母舰,冷战结束时,美国海军共有15艘航母,1992-1996年期间,参加过海湾战争的“中途岛”号(CV-41)、“突击者”号(CV-61)、“萨拉托加”号(CV-60)和“美国”(CV-66)号航母相继退役,“福莱斯特”号(CV-59)也于1993年从美国海军的编制序列中消失,1998年9月30日,服役39年的福莱斯特级“独立”号(CV-62)也光荣退役。在此期间,又有三艘新的尼米兹级航母服役,这样,现在共有2个级别的12艘航母在美军服役。见下表

级 别名 称编号 服役时间动力方式

1小鹰级 小鹰号 CV-63 1961年常规动力

2 星座号 CV-64 1961年常规动力

4约翰•肯尼迪号(预备役)CV-671967年常规动力

3企业级企业号CV-65 1961年核动力

5尼米兹级尼米兹号CVN-67 1975年核动力

6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号CVN-69 1977年核动力

7卡尔•文森号CVN-70 1982年核动力

8西奥多•罗斯福号CVN-71 1986年核动力

9亚伯拉罕•林肯号CVN-72 1989年核动力

10乔治•华盛顿号CVN-73 1992年核动力

11约翰•C•斯坦尼斯号CVN-74 1995年核动力

12哈里•杜鲁门号CVN-75 1998年核动力

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目前处于更新换代阶段,40~60年代建造的航母到2000年都将退役,2008年以后“尼米兹”级也将停止建造。为填补退役航母造成的空缺,2007年前仍将继续建造“尼米兹”级航母,而且将该级航母的建造数量由原来的8艘扩展为10艘。待“尼米兹”级第10艘CVN77服役后,其它级别的航母将全部退役。

美国航空母舰舰载机联队的编成情况

1~2个战斗机中队 各10~14架F-14A/B/D

2~3个战斗/攻击机中队 各12架F/A-18C/D

1个预警机中队 4架E-2C

1个战术电子战飞机中队 4架EA-6B

1个直升机中队 4架SH-60F、2架HH-60H

1个舰队航空侦察机中队 3架ES-3A

1个海上控制机中队 8架S-3B

1个舰队后勤支援飞机中队 2架C2-A

根据美国海军的 《2001年的兵力规模和结构》 中提出的方案,1997财年,海军舰艇由90年代初期的540多艘缩减到357艘,到2000年缩减到340艘,海军年度军费由80年代的1100亿美元降低到约740亿美元。与1988年相比,2000年兵力结构的削减比例分别为 舰艇总数43%~47%,海军人数24%,水面作战舰艇43%,作战支援舰船47%,攻击型核潜艇47%,弹道导弹核潜艇41%,两栖舰船33%,航空母舰14%,航空联队26%。根据兵力结构调整的这些大方向,在舰种方面将有更具体的调整。到2000年,美国海军兵力结构为 航空母舰12艘(现役11艘,预备役1艘),水面舰艇110~126艘,两栖舰船40艘,反水雷战舰艇20艘,战略导弹潜艇14艘,攻击型核潜艇45~55艘。

空军 美国空军现役兵力38.26万人。编有空中作战司令部和空中机动司令部。空中作战司令部辖5个航空队(其中1个为洲际弹道导弹航空队)、23个飞行联队;空中机动司令部辖2个航空队、13个飞行联队。

主要装备 远程轰炸机175架,其中B-52H型67架、B-2A型13架、B-1B型95架;

侦察机57架,其中U-2R/S型31架、SR-71型3架;

指挥所机52架,其中E-3B/C型32架、EC-135型16架;

战术飞机2674架,其中F-15型707架、F-16型1503架、EF-111A型37架、F-117型53架、A-10A型233架、OA-10A型134架、EC-18型先进测距飞机4架、E-8C型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飞机3架;

运输机846架;

加油机607架;

教练机1225架;

直升机220架。

二战苏军火炮和美军火炮哪个威力更大?

从效果角度还是美国炮兵更厉害一些

首先从编角度上看 苏联人的编方法是,将大口径火炮集中编成炮兵师甚至炮兵军(也就是俗称的队属炮兵 ),集中加强在某一方面,因此在纪录片中往往有苏联大炮无穷无尽,数量众多的感觉

而美国人走的是配属炮兵的路,主要强化各师的炮火力量,大口径火炮至多编成营-团,临时强化

但从数量角度上看,在师一级的火力配置上,老美略胜一筹 43年,一个老美标准步兵师下辖3个步兵团,每一个步兵团都有一个12门的105榴弹炮营,师有一个155加农炮营

到了44年,在德国作战的美国重装师基本升格为全师24门155加农炮加36门105榴弹炮的水准

反观毛子,一个普通步兵师的装备原则上是12门122榴弹炮加24门76毫米加农炮。而且往往不满编

这么看下来,在师一级火力配置方面,如果不额外加强的话,老美更强一些

其次是从火炮投射弹药角度上看,美国人和苏联人装备最多的火炮分别是 105榴弹炮/155加农炮;122榴弹炮和152加农炮。另外作为队属炮兵,美国人是175加农炮和203自行式榴弹炮;毛子主要是203榴弹炮和240重迫击炮

其他几种火炮的威力大抵相当,而美国人由于冶金、化工技术更强,在射程和弹药爆炸威力方面更高

至于105榴弹炮,也并非大家想得那么逊色,志愿军炮兵的回忆是 105榴弹炮比122榴弹炮轻了将近一吨,但在破片威力、杀伤范围方面并不逊色

这么算下来,老美更强一些

其三,要从打击效果上看

为了保障打击效果,尤其是对分散、运动、小群目标的打击,需要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体现为前沿观察水准、信息传递水准、计算员计算水准、炮战中声测法运用水准、集火控水准等方面

在这方面,无疑是老美更强,按德国人的说法,毛子的炮兵比较僵化,往往按照事先标定的射击诸元设计,在转移射方面很早。而老美炮兵的火力更加精准,调整速度更快

火力全开,二战时美国的“兵工厂”有多牛?

1940年年末,弹尽粮绝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求助,希望他能拯救英国于水火之中。罗斯福迅速让众议院通过了举世闻名的“租借法案”,根据这项法案,美国总统可以向任何他认为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国家提供援助。

在此之前,美国的军事力量令人担忧,甚至有人认为还不及一个三流国家。在1939年美国海军的军事演习中,一艘美国潜艇居然莫名其妙沉没了,所谓的新型战斗机相较于英国、德国的也颇显落后。

在“租借法案”通过后,美国为英国提供了一切所能提供的物资,罗斯福明白英国拖住敌人的时间越长,美国就能以更充分的准备迎接战争。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为了赢得战争,小罗斯福动员了全部的工业从事军事生产。

逆转战争的法宝 生产力

美国参战后,各条生产线都在加班加点生产军需用品,供给英国、苏联等盟国,也为美国即将迎来的决战做准备。

生产打字机的工厂转而生产机枪,汽车工业几乎全部用来进行军事生产。其中最大的工厂就是福特公司,厂内有半英里长的装配流水线,几乎每小时就能生产出一架30吨重的轰炸机。

各个工厂生产线上的上百万辛勤工作的工人,一起完成了生产奇迹。

从1940年5月到二战结束的五年里,美国制造出

军用飞机 296 429架

坦克 102 351辆

大炮 372 431门

卡车 2 455 964辆

军舰 87 620艘

货轮 5 425艘

飞机炸弹 5 822 000吨

轻型武器 20 086 061件

轻型武器弹药 44 000 000 000发

参战初期,美国的军工生产约为德国与日本的总和,到了1944年,美国的军工生产已经达到轴心国的两倍。美国提供了盟国50%以上的军用物资。

在1943年年底的德黑兰,斯大林在举杯祝酒时曾说

“敬美国生产力。没有他们,这场战争早已失败。”

美国不仅拥有惊人生产力的军工企业,还有两位看似神助的传奇人物 亨利·J·凯泽和霍华德·休斯。

战舰 亨利·J·凯泽

就在德国每星期都有新制造的潜艇下水,盟军被击沉船只的总量不断攀升时,亨利·J·泽凯出现了。

以前,从打龙骨到最终交付,造一艘船需要超过200天。凯泽的造船厂把这个时间缩短到了40天,10个月后,他再次将时间缩短到了24天。

到1944年,他的船厂每星期都有一艘护航舰下水,他和他的工人们17天之内就生产出了整支货运船队。

在1945年的前二百多天里,他的船厂生产了247艘船,平均每天超过一艘。

战斗机 霍华德·休斯

和亨利·J·泽凯一样,霍华德·休斯也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25岁就拍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空战片《地狱天使》。

1932年,因参加飞行员比赛时对飞机不满意,他干脆自己成立了休斯飞机公司。

1935年,他亲自驾驶自己公司生产的H1型(休斯一号)飞机试飞,打破了飞行速度的世界纪录。接着,他又驾驶飞机打破了横跨美国东西海岸和环球飞行的世界纪录。

他设计的H1单翼飞机因其优美的造型被称为“银色子弹” 流线型机身、可收放起落架、平面柳丁和接头,都体现了休斯的天才之处。

霍华德·休斯很快名声大燥,休斯飞机公司成为了美国空军的主要供货商之一。

生产线上的胜利

二战的胜利,不仅仅在战场上,更在生产线上。

美国的工人们与克虏伯、菲亚特、三菱的工人们竞争,并最终战胜了他们,与战场上的军人们一起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火炮

转自南北战争吧的masutsunekou,太长发不完

而在整个内战中双方使用最多的,毫无疑问就是被联邦军以M1857型12磅(5.44公斤)野战炮命名的前膛野战火炮,也即所谓的“拿破仑炮”。这是一种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名字命名的,机动性强、火力凶猛、制造和使用极为简单的有效武器。

因为拿破仑炮由青铜而不是铁铸造而成,所以极其坚固,能够经受重装药或者双倍装药的爆炸力而不会破裂。其117mm口径的炮膛能够容纳重达5.44KG的重型铁制炮弹(这也是其名字中“十二磅”的来历。为便于阅读,后面的重量单位尽量使用公斤。)。在1.13KG标准发射装药的推动下,拿破仑炮能将标准的十二磅炮弹以5°的射角精确地投射到1480m的距离,而射角为10°时则可达到惊人的1911米。虽然是一种滑膛炮,但是拿破仑炮已经是当时射击精度较高的武器,足以在1000米的距离上与敌人展开交战,而且只需数发炮弹就可使整连的敌人丧失作战能力。联邦军和邦联军都使用同样的火炮和名称,但是也有一些细微的区别。联盟军方面给予其的名称是M1857型12磅野战炮。一门标准的12磅拿破仑炮的炮管长1.68米,全炮含炮架共重556.5KG左右。

拿破仑炮和同时期的大多数火炮一样可发射实心炮弹、爆破弹、霰弹和榴霰弹。它之所以广受欢迎并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炮膛的尺寸、火力、机动性和较轻的重量。其中炮膛的尺寸直接关系到炮弹的效用。

在攻击远距离目标时,要发射实心炮弹,以此来打击敌方炮兵阵地、密集部队和类似的大型目标(比方说建筑物)。一发实心炮弹就足以将大群的步兵变成血肉模糊的残躯断臂。内战期间,士兵们见到这种5.44KG重的炮弹像特大号棒球一样飞越战场时都习以为常。这种炮弹(尤其在飞行了较远距离之后)看起来飞行速度很慢,似乎伸手就可以将其抓住,其实这是一种可怕的错觉。如果一个士兵不能避开哪怕冲力已经接近耗尽的炮弹,就会被“炸”得皮开肉绽,活命的希望微乎极微。

拿破仑炮也可以发射很多种类的爆破弹,其中最典型的是重4.3KG的球型炮弹,内装900克黑火药,由一根典型的时间引信引爆。

各种型号的M1857型5.44KG野战炮(这是可以理解的,不同厂家生产的火炮都会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有些许的差异)对作战双方都极其重要。葛底斯堡战役中,联邦军共投入了360门火炮,邦联军则投入了272门,这些火炮中有超过40%是十二磅拿破仑炮。这些火炮可以使用的各种弹药,如爆炸弹、霰弹、榴霰弹和实心炮弹,重量从4.3KG到6.8KG不等,但初速都在457M/S左右。

训练有素的炮手能以每分钟两发炮弹的发射速度炮击敌人,如果他们要对敌人持续进行轰击时则会下降到每分钟一发,这样炮膛可以得到充分冷却,能够发射很长时间。如果敌人步兵蜂拥扑来,把自己和炮阵地之间的距离缩短到368m以内,炮兵们就会以每分钟4发的速度持续发射霰弹,直到其中一方转身逃跑或者毙命为止。

虽然拿破仑炮性能优越,但是不意味着它就没有缺陷——由于青铜铸造的炮膛相当厚重(这样才能足够结实),因此整门火炮的重量很大(当然,500KG左右的炮重其实只相当于二战中的某些40mm口径级别的反坦克炮的重量,所以事实上拿破仑炮的“重”也是相对而言的),这就使得其机动性很差。自实用的熟铁(以后又出现钢)和膛线炮问世后,火炮的重量大大减小拿破仑炮也随之渐渐被淘汰了。

较小的拿破仑炮

事实上被叫做“拿破仑”的并不只有M1857型12磅野战炮,老式的M1841型6磅(2.54KG)野战炮也很荣幸的被冠以这个名字。(即使在现在,很多南北战争重演俱乐部中的爱好者们还是在以“大拿破仑”和“小拿破仑”来区分这两种武器)

在南北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南军方面主要装备的火炮就是M1841型野战炮。但是很明显,在作为一种主力炮兵武器这个用途上,M1841野战炮显然是不称职的。6磅炮的射程和9磅或者12磅炮比起来都嫌太近(最大射程只有1392米),而其仅6磅重的弹丸也没有多大的威力。一个典型的例子,12磅拿破仑炮发射的球形实心炮弹可以在600码的距离上轻易的打穿整个连纵队,而6磅拿破仑炮即使在200码的距离上也只能勉强打穿半个连纵队——当然,这种用“连纵队”来作为衡量威力的标准的做法不是很人道,但是我们也没有更好的表达办法了。

当然有些人会以为,随着口径的减小,火炮的重量也会大大减轻,因此M1841型6磅野战炮会获得更好的机动性——事实真是这样么?那么来看看以下数据 我们的M1841型野战炮口径为93mm,身管长1.52米,含炮架重389公斤。由此可见,和12磅拿破仑炮相比,由于重量减轻而带来的机动性上的优势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而性能上的下降倒是达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这也就能使我们理解,为什么南军会对其做出了“……即使是这样,它在战争初期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至少它教会了炮手们怎样发射火炮”这样的评价了。

炮兵编制

美国内战期间,一个轻型野战炮兵连即将步入战场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炮兵连的规模在没有遭受损失前相差很大。联邦军的炮兵连按规定一般要配备六门火炮,但是实战中常常只有4门炮发挥作用。邦联军的野战炮兵连也配备6门火炮。联邦军的一线作战人员约有50人,配备110匹马左右,这些人都要快速部署到炮兵阵地。而整个炮兵连,如果加上支持人员,总人数可达170人之多。

炮兵连以多种方式进行作战,最常见的是支持步兵旅。在这种作战方式中,步兵旅的旅长可以直接或通过参谋军官向炮兵连的连长(常常是一名上尉军官)下达命令。炮兵连也要置于上级指挥部的作战控制之下,可能通过炮兵师长,也可能通过其直接上级——炮兵营长下达命令。在这种情况之下,炮兵连就作为我们今天所谓的“炮兵预备队”的组成部分参与作战。即使不是预备队,炮兵连也要有接受总司令指挥的准备。在盖茨堡战役中,米德将军拥有21个炮兵连,共110门火炮的炮兵预备队,它们在需要时可以随时调用,而不必考虑师长的意见。这只预备队在开战第二天就控制这盖茨堡一线,当第三军团溃败并退向果园和麦田的时候,它们仍坚守阵地,掩护己方部队撤退,并为联邦军在其后方重新编队和退守墓地山提供时间。

炮兵连长

不管炮兵连长为谁提供支援,他都要知道炮兵连何时部署至何地,还要了解“指挥官的作战意图”。自接到命令起,炮兵连长有很大的自主权。他可以自主选择要打击的目标以及打击目标的方式,通常不会受到干涉。这是很重要的,因为炮兵连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很难管理,而且炮兵作战的专业性也决定了其难以被外人所插手。

炮兵排长

炮兵排长隶属于炮兵连长指挥。一个炮兵连有三名炮兵排长,一般全部为中尉,每人负责指挥一个炮兵排。

每个排装备2门火炮,人员约40人(含支持人员),配备2辆前车、4辆弹药车及20至30匹马。行军时,排长控制行军队形;作战时,他们则坐在马背上指挥,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视野,也可以快速的移动指挥位置。排长为炮手指定攻击目标,监视发射效果,并控制弹药的消耗与补给。而所有上述这一切则都要在炮兵连长的指挥下进行。

炮长及炮手

野战炮如拿破仑炮的炮手在满员时共8人,由一名炮手指挥,这名炮手就是所谓的炮长。在火炮架设在阵地上时,炮长还要控制前车,它一般位于炮线后约20步远的地方。

作战中,所有8名炮手都有具体的职责,他们要接受长期艰苦的训练才能在困难的作战环境下有条不紊地履行各自的职责。在他们能够熟练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后,每名炮手都要互相进行换岗训练。炮手们应在只剩下两人的情况下还能够继续发挥作用(假设他们还都没有因惧怕而逃离自己的岗位的话)。在某些情况下,火炮在只剩下一名炮手的时候还能发挥作用,当然这得益于有效的训练和士兵本人的英勇。我们确实有这样的例子,如塞缪尔·丘吉尔(Samuel Churchill)中士,他在炮组伤亡殆尽只剩其一人的情况下依然使火炮能继续发射,并为此赢得了荣誉勋章。

操作

火炮的操作模式如下 4名炮手在炮长的督导下装填弹药并发射火炮,另外3名炮手准备弹药,并将这些弹药从前车搬运至火炮。

炮兵连长下达“成连队形前进”的命令后,整个炮兵连就开始向预定阵地快速前进,驾车的士兵在火炮抵达目的地时勒停驿马。炮手们则或骑马前进或跑步前进,到达目的地后迅速从前车上取下火炮,将其推入炮兵连长用指挥刀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划出的射击位置内。通常,火炮之间要间隔超过12.8米,使敌方反炮兵火力很难击中火炮,或者至少能不至于被一发命中的炮弹杀伤两个炮组的人员。

在火炮部署的同时,驾车的士兵前行数米后从车上下来,把前车从马上解下来,训练有素的士兵只需数秒即可完成这一任务。之后,再将马匹牵至可以找着的防护区隐蔽起来,因为这些马匹将会是敌人步兵或炮兵的主要攻击目标。如果没有了马匹,火炮就无法移动,很容易被敌人俘获。根据一贯的做法,前车还要滚入适当的位置,之后每个人才进入各自的阵位。3名炮手位于前车,4名炮手位于火炮后。位于火炮后的4名炮手站在炮尾的左边听候命令。

然后,炮兵连长命令道 “开始发射!”得到这一命令后,拿着推弹器和炮刷的一号炮手走到炮口右边站定;二号炮手站在炮口左边准备接纳炮弹和药包并装入膛内;三号炮手位于后膛右边,他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装填弹药的过程中用炮刷对炮膛进行清理时护住火炮的火门。

四号炮手站在后膛左边,准备通过火门在药包上打孔,在装好药包后插入拉发点火管,系上拉火绳,并在听到炮长的命令后拉动拉火绳发射火炮。五号炮手站在前车的后面,他通常被人称为“弹药搬运者”,他在六号或七号炮手准备弹药时一直等待在其身边。六号或七号炮手在整个火炮的射击中则是最忙的,因为他们要一直不停的切割引信并把它们装入炮弹中。

炮长在接到发射命令后,下达装填弹药的命令,指定所需的炮弹的种类,说明炮弹抵达目标的射程(通常需要依靠炮长自己的经验来估计,因此能担任炮长职务的一般都是炮组里最有经验的老兵)。位于前车后部的六号或七号炮手会立刻查阅贴在前车盖子上的表格,这张表格上详细的列有对应炮弹、装药和射程所需要的射角,同时也详细列有对应炮弹的飞行时间。他在查到所需射角后,就大声的告诉炮长。

炮长使用象限仪来确定射角,并用瞄准具调整,同时用粗俗的语言命令三号炮手和四号炮手使用炮尾的手杆来调整火炮,当然这中间往往少不了对这两个倒霉鬼的女性家属的问候。同时火炮还要根据风向和风力做适当的修正。与此同时,六号或七号炮手要依据命中时间适当的切割延迟引信的长度,之后从炮弹引信孔中抽出活动堵塞,将引信轻击入引信孔的适当位置。炮弹准备好后,五号炮手将其装入所谓的“炮手帆布背包”,也就是一个用来搬运炮弹的背包之内,将它搬运至炮长的位置。炮长将对炮弹进行检查,以确保炮弹是否装有引信,是否是所需要的弹种,药包有没有泄露火药或遭到其他损坏。炮弹检查完成之后,炮长下达“继续进行”的口令,五号炮手接到命令后径直走向炮口,在那里将炮弹交给二号炮手。

炮弹有条不紊的由二号炮手放置在炮口,由一号炮手(有时是三号炮手来干这件事)用推弹器将其推进炮膛,完成之后一号和二号炮手离开火炮站定,站在炮口后面背向敌方(如果由三号炮手来推弹的话则还要等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与此同时,四号炮手在药包上打洞,然后取出拉发点火管,用拉火绳钩住拉环之后将其插入火门内,然后离开火炮,脸部背向敌方(这是为了防止拉火绳打在自己脸上),拿起拉火绳等待发射命令。发射命令可由炮兵连长、炮兵排长或炮长下达,炮弹发射时产生的热气、噪音和黑烟会使人很难搞清楚炮弹是何时飞出炮口的。

火炮一旦发射,就有必要对炮弹是否准确命中进行评估。如果没有那些黑烟和噪音带来的眩晕和混乱,这项工作还是很好做的,因为飞行中的射弹很容易观察到,即使是由现代榴弹炮发射的速度高达750m/s的弹丸也是一样。炮长必须确定所发射的炮弹到底落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为下一发炮弹的发射进行修正。在炮长观察目标的同时,炮手们将火炮滚回阵地,如果可能的话接着开始清洁炮膛。在此之后,炮长下达发射第二发炮弹的命令,重新调整火炮,很可能要对射角进行修正,也可能要修正引信的延迟时间。以上发射过程不断的重复,直到接到军官下达的停止射击的命令为止。

经过训练后,素质较好的炮组每分钟能发射2至3发炮弹。其中,有许多时间花在火炮复位和反复瞄准上。在战斗中,如果敌人正接近炮兵阵地,炮长就会要求取来霰弹。发射霰弹时无需特别精细,可以不用擦拭炮膛,也不必瞄准,只须沿着敌人来袭方向发射即可。

由步兵指挥官确定炮兵连的阵地是一种较为典型的部署方式,这种部署通常是为了应对当地的作战形势。在这种部署方式中,炮兵连长在没有上级的具体指示时,要自行决定射击的目标和射击方式。

二战中国政府一共购买了多少门火炮

只有一个大概的数字,还只是南京方面的,军阀那边就是烂账,没人知道

战前从德国采购了两个150榴弹炮团,1个105榴弹炮团,总共108门榴弹炮

从瑞典的博福斯购买了150门山炮,从德国采购了200门37毫米反坦克炮,从瑞士采购了大约300门20毫米机关炮,从德国采购了大约20门88毫米炮和一批高射炮

之后从苏联采购了200门76毫米野炮,200门37毫米炮,大约50门114毫米榴弹炮,高射炮不详

美国提供了36门155炮,大约60门105炮,200门75毫米炮和机关炮,反坦克炮

关于美国有多少门炮和美国一个炮兵营多少门炮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