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湟影评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影影评 > 正文

电影影评

康熙为什么废两次太子 康熙为何第二次废太子

影评小编2023-02-06电影影评61

康熙为什么会两次废立太子?

第一次废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四日,康熙帝巡视塞外返京途中,在布尔哈苏台地方,把诸王、大臣、侍卫、文武官员等召集到行宫前,流泪宣布废除允_太子位。

当时,皇太子胤_跪在地上,康熙帝垂泪宣布他的罪状,主要内容是 专擅威权,肆恶虐众,将诸王大臣随意捶挞;穷奢极欲,衣食所用已经超过皇帝标准,仍不满足;

恣取国库钱财,遣人拦截蒙古等部入贡使者,抢夺进贡皇帝的物品;对亲兄弟无情无意,对诸皇子不闻不问;结党营私,窥伺皇位,探听皇帝起居动向,企图害死皇帝。

第二次废太子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胤_侍驾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驾南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_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_被复立为皇太子。

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很快就又发生了严惩皇太子党的事件。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_。

扩展资料

康熙帝一方面改革前代的皇位继承制度,建立储君;另一方面又让太子领兵从政,派皇太子和其他皇子参与各种军政事务,其本意是锻炼和培养皇子,让他们为国家建功立业。皇太子权势的增长侵犯和威胁了皇权。无形中朝廷里似乎要出现两个中心,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侵犯。

康熙帝事与愿违,陷入旋涡,遭到失败。明朝诸王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清朝诸王内襄政本、外领师干,这样太子与皇子便发生矛盾。康熙帝本意是培养教育皇子,却使他们增长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欲望。这不依康熙帝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皇太子主观意志所决定的。

诸皇子成人之后,赐封世爵,分拨人口,建立府第,设置官署,对内临政,对外领兵。各自所属人员又各庇护其主,甚而纠集党羽。这本身就容易与皇权产生某种矛盾。

如果设立皇太子,其地位高于诸王,近于皇帝,又必然为诸皇子所不容,使矛盾更趋复杂。康熙帝两立两废皇太子,既是皇帝与储君矛盾,也是太子与皇子矛盾尖锐化的集中表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_

康熙朝的太子两次被废具体因为什么原因?是同一个太子被废两次吗?

是爱新觉罗·胤_被废两次。

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胤_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胤_被废,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胤_被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再度被废。

1、第一次被废

康熙四十七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在巡幸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促使康熙帝与皇太子矛盾激化,而且以往的表现让康熙认为太子不孝,不堪重用,决定废除皇太子。

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他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2、第二次被废

康熙四十八年因为大阿哥与八阿哥争储失败,康熙帝诸子矛盾激化,为了缓和局势,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复立胤_为皇太子。而自初次被废黜后,胤_一反常态,行为疯癫,便被康熙帝怀疑他是被鬼附身;康熙帝也痛惜不已,无日不流涕,寝食不宁。

直至康熙四十九年四月,议处户部尚书沈天生等串通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包揽湖滩河朔事例额外多索银两一案。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

扩展资料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零10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晚年,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四阿哥胤_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命胤_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_

康熙的太子为什么两次被废

康熙的太子两次被废的原因

1、胤礽行事乖张残暴,经常鞭挞侍卫、大臣以及他的兄弟们。

2、胤礽不关心兄弟,尤其是皇十八子胤祄病重及夭折,胤礽都没表现出关心的样子。批评他,他还顶嘴。

3、胤礽半夜三更在康熙的帐篷外窥视,有“谋逆”的嫌疑。

4、胤礽结交大臣,试图逼康熙退位,胤礽取而代之。

康熙的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简介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男,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清世宗胤禛异母兄,母为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

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在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圣祖康熙帝北征噶尔丹,特命胤礽监国,后清圣祖北征都让胤礽监国理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胤礽侍驾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驾南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废拘禁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礽。雍正帝继位之后将其改名为“允礽”,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历1725年1月27日)幽死,享年五十一岁。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有作品见《康熙朝雅颂集》《晚晴簃诗汇》。

康熙二废太子的原因是什么?

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是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以“赋性奢侈”、“暴虐淫乱”、“语言颠倒,竟类狂易之疾”为由废黜。

第二次废太子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终以“狂疾益增,暴戾僭越,迷惑转甚”的借口,再将胤礽废黜禁锢。

扩展资料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危,召三、四、七、八、九、十、十二、十三诸皇子及隆科多觐见,康熙遗诏立胤禛为嗣皇帝,其子弘皙为亲王,要胤禛善待废太子与皇长子,康熙当日病逝于畅春园;十四日,胤禛封弘晳为郡王;二十日,胤禛正式登基,改翌年为雍正元年。雍正帝继位之后将胤礽改名为“允礽”,十二月十一日,雍正帝封允礽第二子弘晳为多罗理郡王。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三日,因胤礽病重,雍正谕大臣安排后事;十四日,胤礽病逝于禁锢地紫禁城咸安宫,终年51岁;十五日,雍正帝想要去理密亲王处祭奠,涉及胤礽有其感激雍正对其施惠,并教导弘晳一定要忠于皇上等话;册弘晳之母为理亲王侧妃,由其子赡养,其余妾室随个人意愿择定居所,“丰其衣食,以终余年”;十六日,雍正帝往五龙亭,哭奠。

胤礽死后,雍正规定 依前二阿哥福晋石氏丧仪照和硕福晋例(实际规格高于亲王福晋),故胤礽丧仪照和硕亲王例;理郡王府人员都穿孝(另命允祉、允祹、弘曙、弘晫、弘曦、弘昉、弘春、弘昂穿孝);令弘晳得尽子道,出殡时,每翼派领侍卫内大臣各一员、散秩大臣各二员、侍卫各五十员择定出殡日期,送至郑家庄,设棚安厝。如此等等。

胤礽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

胤礽第二子弘晳是为康熙皇长孙,自幼获得祖父宠爱,抚育宫中。在其父胤礽被废太子之后,弘晳已长成一名青年,他为人贤德,故时有传言康熙帝会因宠爱弘晳而第三次册立胤礽为储君。

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初,宗人府议奏,康熙帝第十六子庄亲王允禄与其子辈弘晳、弘升、弘昌、弘晈等人结党营弘,往来诡秘,上书请求将他们进行惩处。

乾隆帝认为 “弘晳自以为自己是以前太子的嫡子,居心叵测。”着将弘晳革去亲王,仍准于郑家庄居住,不许出城,后改禁锢地至景山东果园内,除宗籍,改名为四十六。此事件不可不谓为康熙朝储位斗争的余波。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礽

康熙为何要两次废掉太子胤礽呢?

胤礽究竟犯了什么大错误,要被康熙废掉?关于这一点,不能听康熙嘴里说的什么“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类的话。也就是说,康熙嘴里说的胤礽所犯的错误,那不是胤礽真正犯的错误,不是康熙不满胤礽的真正原因。

这个道理,很多人没搞懂,连康熙那些聪明的皇子们都没搞懂。所以一见康熙废了太子胤礽后,大家都欢喜异常,极力表现自己如何贤明能干,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夺嫡”行动。结果,凡是参与的,都受到了康熙的惩罚,“夺嫡”越厉害的,受到的惩罚越厉害。

(胤礽剧照)

康熙的所有皇子中,只有一个人是明白这个道理的。这个人是谁,我们一会儿再说。

康熙两次废太子胤礽,归纳起来,理由无非是这些。

一是胤礽行事乖张残暴,经常鞭挞侍卫、大臣以及他的兄弟们。

二是胤礽不关心兄弟,尤其是皇十八子胤祄病重及夭折,胤礽都没表现出关心的样子。批评他,他还顶嘴。

三是胤礽半夜三更在康熙的帐篷外窥视,有“谋逆”的嫌疑。

四是胤礽结交大臣,试图逼康熙退位,胤礽取而代之。

这四条理由,其实排在第一、第二位的,反而是无足轻重的,最重要的是后面两条。就是康熙觉得胤礽试图取代他的皇位,就是康熙不想退位!这才是根本原因。

(索额图入狱,图片取其意)

康熙的皇子们、大臣们都不明白这一点。最不明白的是两个人 八阿哥胤禩和内阁大臣索额图,因此两人被康熙处置得最惨。

胤禩以为康熙认为胤礽不贤明,才废了他,想选一个贤明的人。所以他不但极力表现自己贤明,获得“八贤王”的封号,还获得了一大帮大臣的拥戴支持。殊不知,他越是这样,康熙越担心皇位失去,所以他成为康熙处置得最厉害的那个皇子。

索额图作为胤礽的叔公,一心教育胤礽,想帮助改过自新。谁知道这样一来,索额图与胤礽的频繁来往,让康熙皇帝非常担心索额图和胤礽勾结,提早夺取他的皇位。所以康熙对索额图严厉处置,把他关在监狱里,直到让他活活饿死。

实际上,索额图并没有和胤礽勾结造反的实际举动,我们现在认为索额图和胤礽勾结造反,还是来自于康熙自己曾说过的一句话 “从前索额图助伊(胤礽)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如果没有这句话,我们还不知道康熙处置索额图,原来是因为这个。

尤其是胤礽曾在康熙帐外窥探一事,最能体现康熙对胤礽的防范。当时胤礽为什么会在康熙的帐篷外窥视呢?很大的原因,是康熙白天批评过他,他想去解释。但又不敢,所以走来走去,看来看去,最后被发现了。如果他想要刺杀康熙,会这样做吗?刺杀了康熙,他能得到皇位吗?所以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而康熙信以为真,就是康熙特别担心自己失去皇位的表现。

为什么康熙两废太子后,再也不立太子了呢?因为他不想再出现一个夺他皇位的人。

(康熙像)

再回到前面那个问题。在康熙的皇子中,谁看懂了康熙的心思呢?四阿哥胤禛。

胤禛因为看懂了,所以一直不参与争储,从头至尾,只表现对康熙孝顺的那一面,尽心尽力地照顾生病的康熙。这样的孩子,自然不让康熙担心。所以最后关头,康熙把皇位给了胤禛。

所以,要说胤礽犯了什么错误?就是他不应该“夺帝”。当初他如果是跟着胤禛学,皇位就谁也给他拿不去了。

为什么康熙两废太子?

康熙帝过早册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导致皇太子周围自然而然形成一个集团,以大学士索额图为首,急于抢班夺权,与皇权发生矛盾。康熙帝于1703年杀索额图,意图打击皇太子集团,父子关系紧张。1708年,康熙帝以皇太子“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宣布废黜皇太子,导致诸皇子觊觎储君之位。皇太子集团被打压后,又形成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皇八子集团。大阿哥胤褆支持八阿哥,要杀掉二阿哥,使康熙帝十分伤心,于是将大阿哥囚禁;同时又以八阿哥勾结大阿哥,将八阿哥囚禁,不久又释放。

鉴于废黜皇太子导致皇子的储位争夺更加剧烈,康熙帝于1709年再次册立二阿哥为皇太子。但由于皇太子与朝臣结党营私,于1712年再次废黜皇太子,圈禁至死。

康熙为什么废两次太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康熙为何第二次废太子、康熙为什么废两次太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