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湟影评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生活资讯

功败垂成的含义是什么,历史上的功败垂成例子有哪些?

影评小编2023-06-17生活资讯73

“功败垂成”这个成语,是指一个人或团体在取得成功的关键时刻,在历史上,有很多的“功败垂成”的例子。本文将向读者介绍“功败垂成”的含义,以及历史上的一些“功败垂成”的例子,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成语的来历和应用。

二、什么是“功败垂成”?

“功败垂成”这个成语,早出现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三分地,而有其二。乃谓韩信曰‘吾与若俱为雄。’遂以为信间谍。信,因说项羽曰‘楚困而秦彊,天时也。不如与秦约,共攻赵。赵败,则燕、齐、楚并入,三分天下定矣。’项羽然之,遂约。既已约,项羽乃使使覆秦。秦怒,欲伐楚。项羽谓韩信曰‘吾与若皆将兵,然若在吾右,吾为相国,而若为上将军。以若为别校,与我共取秦。’韩信然之。及楚西败,项羽使人问韩信曰‘可得复见乎?’韩信曰‘已没落矣。’项羽乃大哭曰‘吾与子俱为雄,一旦以信为间。’遂自刭之。”

这个故事中的“功败垂成”,指的是项羽在三分天下的关键时刻,因为韩信的出卖而失败。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团体在取得成功的关键时刻,

三、历史上的“功败垂成”例子

1. 秦国攻楚国

公元前223年,秦国攻楚国,楚国军队在彝陵之战中惨败,楚国国君楚怀被迫向秦国投降。秦国的丞相李斯却在关键时刻提出了“焚书坑儒”的建议,导致楚国士人的反感和抵抗,终使得秦楚之间的和平破裂,秦国再次向楚国发动进攻。这个例子中,秦国在攻楚国的关键时刻,因为李斯的建议而失败。

2. 徐达攻破临安

公元1276年,蒙古军队攻破了南宋的都城临安,宋朝皇帝赵昺被俘,南宋灭亡在即。南宋将领徐达在关键时刻举起了义旗,率领百姓抵抗蒙古军队,终攻破了临安城。在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徐达却因为内部矛盾而失败,终被俘。

3. 红军长征

193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面临着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为了保持队伍的完整和生存,毛泽东提出了“四渡赤水”的战略,终成功突围。在走过了艰难的长征路之后,红军在达到目的地时,却因为内部分裂而失败,终只有万分之一的队伍幸存下来。

“功败垂成”这个成语,形容了一个人或团体在取得成功的关键时刻,历史上有很多的“功败垂成”的例子,比如秦国攻楚国、徐达攻破临安、红军长征等。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在取得成功的关键时刻,必须谨慎行事,避免因为内部矛盾或者其他原因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