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是什么病的简称,dic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介绍
DIC是什么病的简称,DIC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介绍
一、什么是DIC病?
DIC病,全称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由于机体内某些原因,导致血液内凝血机制和纤溶机制失去平衡,从而引起全身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疾病。
二、DIC病的症状
DIC病的症状多样化,常见表现为
1. 出血包括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尿中带血等。
2. 血栓形成包括肢体缺血、肺动脉栓塞等。
3. 脏器功能障碍包括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呼吸衰竭等。
4. 全身炎症反应包括发热、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
三、DIC病的治疗方法
1. 原发病治疗对于DIC病的治疗,首先要找到并治疗原发病,比如感染、恶性肿瘤等。
2. 对症治疗根据DIC病的不同表现,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输注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复合物等。
3. 抑制凝血使用抗凝剂,如肝素、阿加曲班等,抑制凝血过程。
4. 促进纤溶使用纤溶剂,如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促进纤溶过程。
5. 其他治疗如输注血浆置换、血液透析等治疗方法。
四、预防DIC病
1. 控制原发病对于能够引起DIC病的原发病,比如感染、恶性肿瘤等,要积极进行治疗,以减少DIC病的发生风险。
2. 避免使用刺激凝血剂如止血带、红霉素等,这些药物会导致血液内凝血机制失去平衡,从而引起DIC病。
3. 确定高危人群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孕妇、手术后患者等,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DIC病。
总之,DIC病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治疗方法多样化,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也要加强预防工作,减少DIC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