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湟影评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生活资讯

中国汉朝地图 我想看汉朝地图

影评小编2023-04-11生活资讯35

汉朝版图多大?

秦末天下大乱,中原战乱不休,致使河套为匈奴所据,南越、闽越、黔中等地相继独立,至汉初国土仅剩214万平方公里[104] 。到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开边拓土,于元朔二年(前127年)派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套置朔方郡、五原郡[105] [106]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武威郡、酒泉郡[107] ,后又分出张掖郡、敦煌郡[108] [106] ;元鼎六年(前111年),攻灭南越国并进占海南岛,于该地设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109] ,又平西南夷设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五郡。[110] 元封二年(前109年),吞并滇国置益州郡[111] ,将西南边境推至云南哀牢山和高黎贡山;元封三年(前108年),灭亡卫满朝鲜设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112] ,自此奠定汉地基本范围;太初三年(前102年),又修建外长城之光禄塞、居延塞[113] ,将北疆推进至戈壁沙漠一带。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在西域乌垒城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114] [115]

共15张

西汉地图

共15张

东汉地图

东汉相对西汉国土有所收缩,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将真番郡、临屯郡并入乐浪郡、玄菟郡[116] ,至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弃岭东地[117] ;因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放弃珠崖郡、儋耳郡而失去对海南的控制[118] ;交州的日南郡象林县于汉顺帝永和二年(137年)被林邑割据独立[119] [120] ;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匈奴内附并被安置于河套[121] ,又于建武二十六年(50年)置匈奴中郎将监护南匈奴降部[122] ;建武二十五年(49年)乌桓率众内属[123] ,内迁于北部诸郡之北,又置乌桓校尉监护乌桓并兼领鲜卑[124] ;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内附,以其地置永昌郡[125] ,西南得以扩充至缅甸北部;汉和帝永元六年(94年)彻底平定西域[88] ,西境抵海滨[126] ;后“及孝和晏驾,西域背畔”,直至汉安帝延光二年(123年)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127] ,并于汉顺帝永建二年(127年)平定西域诸国,然而乌孙及葱岭以西诸国已脱离汉廷的控制,自此“三绝三通”而终。[128] 东汉末年,因海内虚耗、人口锐减,曹操放弃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并将盘踞于河东的南匈奴分为五部,各设汉官司马兼领之[129] 。[115]

汉武帝时候的西汉版图到底有多大,包括现在的哪些国家!

汉武帝时期,其疆域包括现在的朝鲜,越国国土,同时也包括中国的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宁夏等地的土地。

汉武帝时期,对外攘夷拓边,将汉初的两百余万平方公里拓展到四百余万平方公里。面对历史上空前辽阔的疆域,汉武帝除了增设郡县外,还建立了刺史制度,十三个刺史各负责本部即一个地区的若干郡国,并逐步演变为州郡县的三级建制。

扩展资料

西汉初,因秦末民变和楚汉战争致使国力虚弱,只得退让防守。河南地区在秦末民变爆发时为匈奴占领。期间南越、闽越、东瓯、黔中等地亦先后独立,国土相对秦朝大幅度缩水。元封三年(前108年),吞并卫氏朝鲜设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 ,自此边疆形势大为改观。

到了汉宣帝时期,又于乌垒城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其疆域极盛时,东吞朝鲜、南据百越、西逾葱岭、北抵大漠,国土面积广达六百余万平方公里。在汉宣帝统治期间,又降服匈奴为北藩,直至西汉亡。 至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西汉行政区划

汉朝鼎盛时期版图 注意是图

汉朝版图

汉朝国土范围

秦末天下大乱,中原战乱不休,致使河套为匈奴所据,南越、闽越、黔中等地相继独立,至汉初国土仅剩214万平方公里 。

到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开边拓土,于元朔二年(前127年)派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套置朔方郡、五原郡。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武威郡、酒泉郡,后又分出张掖郡、敦煌郡。

元鼎六年(前111年),攻灭南越国并进占海南岛,于该地设设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厓、儋耳九郡,又平西南夷设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五郡。

元封二年(前109年),吞并滇国置益州郡,将西南边境推至云南哀牢山和高黎贡山。

元封三年(前108年),灭亡卫满朝鲜设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自此奠定汉地基本范围。

太初三年(前102年),又修建外长城之光禄塞、居延塞,将北疆推进至戈壁沙漠一带。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在西域乌垒城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

扩展资料

汉朝行政区划

州作为行政区,在西汉武帝时萌芽,到东汉末年正式成型。自元封五年,始在郡之上设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

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

东汉末年,地方多事。中平五年,朝廷选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军民。

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至此,中国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县两级制度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十三个州为

司隶(治洛阳)、徐州(治剡县)、青州(治临淄)、豫州(治谯县)、冀州(治高邑)、并州(治晋阳)、幽州(治蓟县)、兖州(治昌邑)、凉州(治陇县)、益州(治雒县)、荆州(治汉寿)、扬州(治历阳)和交州(治龙编)。

兴平元年(194年),又分雍州。则至汉亡,全国有十四州。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_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