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的资料 麋鹿的资料和图片
麋鹿的资料是什么啊
学名 Elaphodus davidianus
英文名 Milu(Pere David’s Deer)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孑余18只在英国乌邦寺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
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
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2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75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Ⅱ级保护动物
四不象
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象之名 偶蹄目 鹿科
学名 Elaphodus davidianus
英文名 Milu(Pere David’s Deer)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孑余18只在英国乌邦寺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
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
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2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75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Ⅱ级保护动物
四不象
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
鹿是我国的特产动物,俗称“四不像”——角似鹿而非鹿、脸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驴而非驴。从出土的化石看,古代麋鹿广布于我国华北、华中各地,我国古代先民把它做为狩猎的主要对象。栖息环境丧失加上大规模的捕猎等原因,使麋鹿在野外终于绝迹而成为一种园林动物。清代统治者在北京南部建有一个面积很大的皇家猎苑,其地点在今天北京市区以南20公里处的“南海子”。十九世纪中叶,在中国传教的法国神父大卫发现了这个皇家猎苑。他千方百计花钱买通守备人员,弄到两张鹿皮运到国外,经鉴定是当时欧洲人从来没见过的一个新鹿种,因而轰动了动物界。后来欧洲人终于从这里弄走了少量麋鹿。可是在麋鹿的故乡——中国,十九世纪末叶的战乱、水灾,彻底破坏了南海子皇家猎苑,麋鹿从此在中国绝迹。侥幸流落到欧洲的少数麋鹿,被英国一位贵族——贝福特公爵收集起来,养在他的庄园中,才使这个物种在世界上幸存下来。1985年,贝福特公爵的后代——塔维斯托克侯爵与北京市政府、中国国家环保局协议,分两批送还共38头麋鹿,让它们重返祖先的故居——南海子。这样,一个在原产地已经绝迹了一个世纪的物种,又被准确地重新引进回来。今天,在当年皇家猎苑的旧址上,兴建了一座麋鹿苑,成立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使昔日的游子,终于重返故里、安家落户。五年来,这群麋鹿安然地生活在这里,生息繁衍,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历史上,写下了成功的一页
麋鹿的资料
麋鹿(学名 Elaphurus davidianus)又名“四不象”,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始于6月底,持续6周左右。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以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直到1898年被英国购买并繁殖到255头,并在1983年将部分个体送回中国。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归家乡,并有部分被放生野外。
截至2011年8月,江苏盐城大丰湿地麋鹿总数达1789头;[1] 2013年6月,湖北石首市天鹅洲麋鹿保护区麋鹿总数达1016头。[2]
中文学名
麋鹿
拉丁学名
Elaphurus davidianus
别 称
四不像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哺乳纲
亚 纲
真兽亚纲
目
偶蹄目
亚 目
反刍亚目
科
鹿科
亚 科
鹿亚科
属
麋鹿属
种
麋鹿
命名者及年代
Milne-Edwards, 1866
同义学名
Elaphurus davidiensis
同义学名
Cervus davidianus
英文名称
Père David's Deer
英文名称
Pere David's Deer
关于麋鹿的资料
麋鹿(学名 Elaphurus davidianus) 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
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
扩展资料
麋鹿的形态特征
1、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体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初生仔12千克左右。
2、 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
3、雄性小鹿在两岁时长角分叉,6岁叉角才发育完全。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
4、麋鹿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代带有响亮的磕碰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麋鹿
关于麋鹿的资料,30字就好。
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麋鹿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中行走。夏毛红棕色,冬季脱毛后为棕黄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尾巴长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在10000年-3000年以前相当繁盛,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分布西从山西省北到黑龙江省,在朝鲜和日本也发现过麋鹿化石。
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1894年永定河泛滥,冲毁皇家猎苑围墙,残存的麋鹿逃出,被饥民和后来的八国联军猎杀抢劫,从此在中国消失。野生的麋鹿虽然绝灭了,但是通过放养,最终在中国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种群。
扩展资料
人口增长和农业的发展,侵占了麋鹿的生活地域。人类的捕杀,严重影响了麋鹿的生存。考古学发现,1万年至4千年前人类遗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的数量,与家猪骨骼的数量相当。可见当时麋鹿是被人类当作食物而遭到大量猎杀的。
1986年8月14日,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和中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来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39头麋鹿返回故乡——江苏大丰,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中国麋鹿主要分布在三大保护区内,即江苏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北京大兴麋鹿苑、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麋鹿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网-麋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