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湟影评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生活资讯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上一句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搞笑对联

影评小编2023-04-10生活资讯55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上一句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上一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一则对联,通常用以教育人既要致力于读书,又要关心政治。二者要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一说起源于桃符。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自哪里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是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说的。选自《名联谈趣》里的话。

含义

1、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2、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3、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而不要读死书。

主要成就

顾宪成创立了东林书院,并以东林书院为阵地,通过讲学、论辩、研讨、撰文、出书,对王守仁“心学”及王学末流在道德修养和认识论方面宣扬的种种虚、空、玄的主张和说教进行猛烈的抨击和批判,从而推动了实学思潮的高涨。

顾宪成(1550年-1612年),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江苏无锡人,在万历八年(1580年)中进士后历任京官,授户部主事。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上一句是什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一、原文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释义

上联的意思是讲书院的环境便于人们专心读书。这十一个字很生动描写了自然界的风雨声和人们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的情景,令人仿佛置身于当年的东林书院中,耳朵里好像真的听见了一片朗诵和讲学的声音,与天籁齐鸣。

下联的意思是讲在书院中读书的人都要关心政治。

这十一个字充分地表明了当时的东林党人在政治上的抱负。他们主张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家事,还要关心国家的大事和全世界的事情。那个时候的人已经知道天下不只是一个中国 ,还有许多别的国家。所以,他们把天下事与国事并提,可见这是指的世界大事,而不限于本国的事情了。

把上下联贯患起来看,它的意思更加明显,就是说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而且,上联的风声、雨声也可以理解为语带双关,即兼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政治上的风雨而言。因此,这副对联的意义实在是相当深长的。

三、出处

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二、东林党

明朝万历二十二年,在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有两个辞官不做的兄弟,顾宪成、顾允成。他们以讲学为名,常常发表一些议论朝政的声音,并渐渐积聚一批执不同意见的官员和绅士,反对他们的人称之东林党。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