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湟影评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生活资讯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遍是什么意思 遍插茱萸少一人

影评小编2023-04-02生活资讯53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遍字是什么意思

1、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遍字是都;到处。

2、原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译文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扩展资料

1、故事

我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到长安学习,为的是考取功名,有朝一日能够衣锦还乡。今日我读完书,走在街上发现人群熙熙攘攘,热闹异常,这才想起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阳佳节。正思索间,几个人从我面前走过,吵吵闹闹。一个小孩步子小,跟不上前面的家人。前面几人似乎察觉到,于是放慢了脚步稍微等了一下再一起往前走去。

这般画面让我心中一顿,远离家乡,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人。这里的风俗习惯也和家乡大相径庭,孤独和寂寞突然袭上心头。功名难求,可于我这样的异乡客而言,埋头苦读算得了什么,远离亲友家人的时光才最是难熬的。这种情绪每每到家人团聚的节日时更加明显。

不禁想起家中每逢重阳佳节,兄弟们都要在腰间佩戴茱萸以驱邪气,然后一同登高,谈天说地好不热闹。兄弟间虽然不明说,但对家人团圆的节日都是十分珍惜的。如今我人在他乡,兄弟们登高玩闹过后发现没有我在,也会觉得遗憾吧。

2、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 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3、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 “遍插茱萸少一人。”

4、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_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遍是什么意思 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文及翻译

1、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遍意思是 都或者到处的意思。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翻译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遍是什么意思

“遍”即都;到处的意思,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兄弟们头上都插上菜萸唯独我一人没有,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扩展资料

名家点评

《批点唐音》 真意所发,切实故难。

《王孟诗评》 顾云 真意所发,忠厚蔼然。

《唐诗正声》 吴逸一曰 口角边说话,故能真得妙绝,若落冥搜,便不能如此自然。

《唐诗广选》 蒋仲舒曰 在兄弟处想来,便远。

《唐诗直解》 诗不深苦,情自蔼然,叙得真率,不用雕琢。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 自有一种至情,言外可想。徐充曰 “倍”字佳。“少一人”正应“独”字。

《茧斋诗谈》 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唐诗真趣编》 从对面说来,己之情自已,此避实击虚法。起二语拙,直是童年之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