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家书一封千古情
摄影后期: 冷朝烟
出镜:天天
原创文字:圳……
随笔?家书一封千古情
文/圳……
人类社会构成,有如无数张交织在一起的情感之网,其间所有层次,所有环节,所有的点线面无不渗透了家的情怀。无论古今,无论国度,家都是一座可靠的生存港湾。家不止存在于现实中,还存在于心理和心灵里。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家一直是一个鲜明的主题概念,由此联系起的艺术作品若日月星辰且意境深远,成为古典文学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寄内诗是古诗词里的一个门类,简单说就是古代的男人写给妻子的家书。通常这类家书是当事者抒发思念之情的心理写照,与真正意义上的家信还是存有一定差别的。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在写给远方亲人的同时,也在写给被思念困扰中的自己。
远古时期,通讯落后,一封家书路上短则数天,长则一年半载。到了逢年过节,对夫妻两头来说就是一种相思折磨。此刻若收到来自远方的一封家书,其间多少欢喜是能够想象出来的,家书有喜也有泪,更有绵绵无尽的情思。
时过境迁的今天,阅读这类古诗人的寄内诗,仍然被其间绵延的情思所感动。
我今寻阳去,辞家千里馀。
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
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
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
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
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
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
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
这是唐诗人李白的一首寄内诗《秋浦寄内》。
时年51岁的李白南下为他人幕僚,与远在河南的妻子宗氏一别就是三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心力交瘁,他以诗的形式和妻子唠家常说:
我现在从秋浦(安徽)去浔阳(江西),信是在船上写的,离家千里,情绪波动。在秋浦的生活并不怎么好,所以给你的信也很少。知道我们都在 思念着对方,我也已经有了白发。你托人从老家带来的信看了,我什么时候回来现在说不好,虽然山高水远,你我情投意合,心意相通,想必你不会怪我的。
李白的这封家书充满了生活中的味道,人间烟火气浓郁真实。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现实意义上的诗仙太白,不过凡夫俗子,为养家糊口操劳奔波。
这也是实情,包括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给妻子儿女稳定的生活,他几乎做遍了唐朝的各大幕府。和妻子聚少离多日子,无数思念,寄托家书,一首《夜雨寄北》家喻户晓,可谓情真意切。
条桑初绿即为别,柿叶半红犹未归。
不如村妇知时节,解为田夫秋捣衣。
这是唐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寄内》,写的情意绵绵,语重心长。白居易经历过一段漫长痛苦的恋情,到三十多岁才成家,妻子出自名门闺秀,两人感情特别的好,这对官运不畅的白居易是种安慰。每当遇到不开心的事,他都会向善解人意的妻子倾诉。
然而,官场的明争暗斗,白居易因受牵连被外派,离开了妻子,离开了长安,他觉得十分沮丧,写给妻子的信中说:
我们分别时,桑叶才刚刚萌绿,现在柿子树都变红了,我还不能回来。感觉很对不起你,嫁给我,真的还赶不上嫁给一个乡野村夫,至少每天可以相互看得见。
白居易真不愧为大诗人,连家书都写的婉转动听,他深知妻子对己满怀抱怨,索性放足姿态,贬低自身不如村夫,难怪妻子看到家书,破涕为笑。
古诗词里,类似这样的寄内诗内容相当丰富,情节十分生动,情意尤为可贵。今天读来,意义深长。相比古时候,现代社会的条件大为改善,通讯的畅通和交通的便利,使得家书这 种形式日趋淡化,但人类情感之间不会因此淡薄。
家书一封,千古传情。这个秋天,记得多给远方的亲人道声祝福,问个平安。
精选三首寄内古诗。
寄内诗
唐 河北士人
握笔题诗易,荷戈征戍难。
惯从鸳被暖,怯向雁门寒。
瘦尽宽衣带,啼多渍枕檀。
试留青黛著,回日画眉看。
寄内
宋 孔平仲
试说途中景,
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
风雪乱山深。
寄内
清 沈瑜庆
平生狎江海,洄溯长淮堤。
老妻解和悦,诸儿亦角犀。
舍我避炎暑,结邻杂羌氐。
金焦留后约,娇女相携提。
官书稍留滞,古人时与稽。
秋高意弥健,宦情吾不迷。
侍人能将意,更看玉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