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午收拾行李,拖去维也纳HBF,存在火车站的行李寄存处(2欧元一个小箱子,最多可存24小时,还是挺方便好用的)。然后就一身轻松的去老城市中心。今天只有半天,所以就安排1个购物节目和2个参观节目。
2. 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Staatsoper,参加它的Fuehrung游客参观团。这次行程没安排去金色大厅之类的听音乐会,但总要朝圣一下这个地方的。买票进去后发现有德语、英语、西班牙几个不同语种的参观小分队,既然没有中文的,就和好友一起选择德语的,队伍是松散的排着的。时间一到,台阶上有人用德语呱啦了两句,我们就赶紧跟上了。小分队第一站就被带到了金色大厅,让十多个访客先坐下,然后导游开始介绍。戏剧性的时刻到了,导游讲了两三句话,我发现愣是一个词都没听懂,向身为德语系教授的好友看过去一眼,她的神态也是:听不懂!我们立马意识到跟错团了,这不是德语,赶紧和人打招呼退出… 退出大厅碰上后面的其他语种小分队,一路问人家:你们是啥语言的?先是西班牙语,再碰上英语的,我们差点就说"算了,跟英语团吧",此时,听到旁边另一个小组(才六七人)正在讲德语…终于找到了组织,赶紧再转会。
3. 参观的路线比较清晰,先是金色大厅的观众席,可惜因为跨组辗转,这部分错过好几分钟介绍。金色大厅的观众席位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多,三面环绕的六层包厢很是恢弘,让人肃然起敬,据说那里每年的新年音乐会时包厢票价要3

000多欧元,而且要提前一年多预订,连楼下大厅最后面的站票都要300多欧元。再去后台,感受一下后台的各种层层机关和复杂机械,舞台其实分前中后3重,还有两边侧台。如果不是音乐会而是芭蕾表演之类,还可以把乐池的部分也铺上地板,延伸搭出更为宏大的舞台。参观时,看到好多工作人员在那里检查和试验各种机械。之后参观了若干个侧厅,包括装潢考究的贵宾接待厅、乐池之类。据说国家歌剧院每天上午是各种维护保养工作,下午是彩排和舞台布置准备,晚上则是演出,这效率是相当高的。作为一座二战时被严重摧毁的建筑,又被重建恢复成如今这样,真实花了巨大的代价。所以剧院门口身着宫廷服装的小哥都能用中文说"金色大厅要吗",积极上前兜售演出票。 4.

之后和好友兵分两路各取所需。她去看350米外的Literaturmuseum(文学博物馆),据说1个多小时整个博物馆只有包括她在内的5个参观者。我则去看250米外的Albertina Musem(一个艺术博物馆),看了三四个不同主题的展览,我是冲着"von Monet zu Picasso"(从莫奈到毕加索)去的,发现就是从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等一路到毕加索的现代派,每个流派都有一些不同画家的作品,真正Monet的作品就五六幅。另一个是Prunkraeume的展览(直译就是"豪华大厅",就是城堡和皇宫里看的一间间富丽堂皇的屋子),这些天参观的这个宫殿那个城堡,都是不让拍照的,但这个展览可以随便拍,这倒是意外的收获。还看了一个奥地利摄影师的作品展,都是1920-30年代的刚出现彩照时的作品,还有点意思。另外有两个现代派绘画展览,我转了其中一个,实在消受不了,另一个就放弃了。
5. 下午3:15则踏上维也纳到法兰克福的跨国漫漫归途,718公里的路程搭ICE要开6.5小时(不用转乘,但中途要停10站),想想还是中国的高铁更厉害,京沪1100公里最快只需4.5

小时(只停2站)。这一路,从东南往西北,基本是从阳光普照开到暮色沉沉,中途多为多云,唯独Regensburg(直译"雨堡")一带阴沉且下了一阵子雨,这地方真不是浪得虚名的。晚上8点左右都接近法兰克福的了,列车左侧的天空竟出现一道巨大彩虹,完美的半圆形,明显抚慰我这大半日的长途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