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湟影评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生活资讯

晏子逐高缭 晏子逐高缭讲了什么道理

影评小编2023-03-11生活资讯43

晏子逐高缭的启示

春秋时代有一个叫高缭的人,在齐国的宰相晏子那里做了三年官,从来也没有办错过什么事。一天,晏子却突然把他辞退了。晏子左右的人都不理解。晏子说 “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足以逐之也。”用今天的话解释大概意思就是 我是一个孤陋寡闻的人,正如一块弯曲的木料,必须用斧子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造成一件器具。可是,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工作足足三年了,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足以把他辞退了。 晏子逐高缭的这番话,仔细琢磨,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特别是年末岁尾,各单位、各部门、各位领导都在述职评议之时,还是很有一番启示的。 现实工作中,绝大部分领导,对于那些襟怀坦白、踏实能干,又敢于对上级领导提出批评或者不同意见的人,总是给予信任,委以重担的。就像晏子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多听不同意见,勇于“弼吾过”。决不会因为某人曾经指出自己的过错,让自己有点“难看”,甚至下不了台,就另眼看待。可惜的是,也有极个别领导偏偏喜爱那些“未尝弼无过”的人,觉得他们听话,不给自己添麻烦,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往往这些人也会投其所好,你想甜的,他会给你塞块糖;你要辣的,他会给你撒把辣椒粉。本不该委以重任的人却偏偏得到领导的器重。结果,这种领导干部就会因为身边有这些人包围着而整天昏昏然,全然不知自己身上的缺点、工作中的问题。到头来,是害了自己,也无法向上级组织交代。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这种领导干部应该从晏子逐高缭的事情中得到一点教益的。

记得采纳啊

晏子辞退高缭表现了晏子是什么样的人

一、晏子辞退高缭这件事情说明晏子是一个处事赏罚分明的人。

二、详解如下

1、关于这件事情的简介

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不合道义啊。”晏子说,“我是一个狭窄浅薄的人,要大家都用礼义廉耻四个方面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三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就是我要把他辞退的原因。”

2、这件事情给人们的启示

唐太宗善于纳谏,把能够直谏的人,称为人镜。魏征死后,他还念念不忘这面能明得失的镜子。唐宪宗却不爱听人臣提出反对他的意见,认为是狂妄。韩愈仅仅是向宪宗呈上了劝阻迎佛骨的奏章,还不是当面直谏,差点断送了性命。晏子很重视臣僚“弼吾过”,欢迎多揭些差错,否则,便不客气地让他们离开工作职位。这三种做法的效果非常明显。唐太宗的善于纳谏,迎来了盛唐;唐宪宗的拒谏,自己受到灾祸;晏子的严格要求自己,多听不同意见,终于辅佐齐景公列为强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劝谏的话,很难说得悦耳,有时会刺痛上级,但是,却能利于病,利于防止和消除弊端,甚至能治愈痼症。

晏子逐高缭原文及翻译 晏子逐高缭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1、原文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 ”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2、译文 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随从的官员们向晏子提出劝阻,说:“高缭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没有给他一个职位,而且还要辞退他,不合道义啊。”晏子说,“我是一个狭小鄙浅的人,通过各方支持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到现在为止,高缭在我身边工作三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就是我要把他辞退的原因。”

晏子逐高缭的唯命是从是指什么

晏子逐高缭指的是晏子让高缭做什么就做什么,绝对服从。命令是要执行的,但是错误是要指出并改正的。

晏子逐高缭是出自《晏子春秋》的一篇历史故事,其核心思想为“在其位,谋其政”。故事中提到的高缭侍奉晏子三年,未曾做什么事,被晏子辞退,这说明晏子是一个处事赏罚分明的人。

高缭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辞退了。他的随从规劝晏子说:“高缭已侍奉您三年了,而您竟然没有给他职位,还要辞退他,这是道义允许的吗?”晏子说 “我是一个卑微的人。通过各方支持来辅助才能稳固,才能立国。现在高缭这个人侍奉了我三年,却从来没有纠正过我的错误,这就是我辞退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