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月记翻译 观月记张孝祥原文及翻译注释
《观月记》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译文
月亮在中秋之夜最为明亮,在中秋那天赏月,以靠近水的地方为最佳;到水边去赏月,应当单独一人前往;独身前去的地点,离开众人越远就越好。然而中秋之夜往往看不到月亮,城邑和房屋又哪里能都建在水边呢?
中秋有月亮而城邑房屋又在水边,如果要选择远离人迹的去处,那一定是空旷幽静、人迹罕至的地方;果真有喜爱猎奇的人,又哪里有人能够在夜间单独行走去到空旷幽静、人迹罕至的地方,求得片刻之间赏月的乐趣呢?现在我一人到金沙堆赏月,岂不是中秋有月、临水赏月、独身前往、远离众人这四个好条件全都具备了吗?
我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经过洞庭湖,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月光皎洁如同白昼。金沙堆处在洞庭湖和青草湖之间,突出水面有十仞高,四面环绕的水面,距陆地最近的都有几百里远。我把船停靠在金沙堆下,叫所有的书童和仆役全都留在船上,独自一人登上金沙堆。
这小岛上湖沙的颜色是一片纯正的金黄,和洁白的月光争相辉映;湖水好像一只巨大的白玉盘,湖沙好像是黄金堆积,湖水和沙滩放射出明亮的光彩,令人感到身上发寒,双眼发花,仙界的阆风山、瑶台和广寒宫,我虽然不曾亲身到过那些地方,想必应当也如同这里的境界而已。
总之,中秋的明月,临水赏月、独自前往和远离众人,在这里全都齐备。于是写下这篇文章作为金沙堆观月的记载。
写作背景
张孝祥是南宋力主抗战的爱国词人。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知静江府(治所在今广西桂林)。
乾道二年(1166)六月,张孝祥因言事被罢官,自桂林北上,八月途经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时当中秋之夜,作者登上金沙堆,独自登临赏月,写下这篇游记。
观月记文言文翻译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观月记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月记文言文翻译 篇1
观月记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欤?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1]
翻译
月亮在中秋之夜最明亮,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然而,中秋大多数时候又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的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滩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宁静,远离世俗)吗?
我大约在8月的时候去看过洞庭,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金沙滩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整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徒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湖面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注释
[1]金沙堆 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本文原题《观月记》。
[2]临水胜 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
[3]观 观赏。
[4]宜 适宜,应当。
[5]去 距离。
[6]盖 句首语气词,表示假设,推测。之 指代有中秋月而又近水的城郭宫室。
[7]若夫……则…… “如果不是……那么……”。或者“要么……要么……”。
[8]诚 果真。
[9]独行以夜 在黑夜中独行;“以” 于。之 往。
[10]蕲(qí) 通“祈”求。
[11]玩 欣赏。
[12]“其具”句 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 其 语气词,大概。四美 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 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3]八月之望 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洞庭 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
[14]天无纤(xiān)云 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15]沙 指金沙堆。当……之中 处在……之间。青草 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16]“四环”二句 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17]尽却 全部退去。却,退。童隶 书童仆役。
[18]正黄 纯黄,指没有杂色。
[19]与月相夺 和月光争辉。
[20]激射 喷射。
[21]目眩(xuàn) 眼花。
[22]阆(làng)风 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 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广寒宫 即月宫。
[23]身 亲自。
[24]如是而止 如此而已。
[25]于是 在这里。备 齐全,完备。
作品赏析
《观月记》表达作者中秋时节望金沙堆观月情景的悠闲和快乐。金沙堆由沙积而成,在明月映照之下,沙色与月光争辉,黄金般的积沙与白玉盘似的湖水“光采激射”,作者用语言文字描绘出一幅光、色可见的图画。这是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文中提出观月“四美”之说,表现了作者的审美趣味,其中“独往”、“去人远”云云,与作者罢官后的心情也不无关系。这篇短文有议论、叙述,有描写、抒情,意到笔随,挥洒自如地运用多样化的写作手法,令人目不暇接,同时与苏轼的散文风格颇为相近。
观月记文言文翻译 篇2
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16分)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选自张孝祥《观月》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春和景明( ) (2)沙鸥翔集( )
(3)未尝身至其地( ) (4)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秋之月怅恨久之(司马迁《陈涉世家》)B.此乐何极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C.其喜洋洋者矣公问其故(《左传》)D.于是为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小题4】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任选一篇写出下句,与上句组成对偶句。(2分)
上句 岳阳楼壮丽雄奇 下句
【小题5】结合【甲】段选文内容,说说作者写景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景 日光、阳光; 集 鸟停歇在树上; 身 亲自、亲身、自己 ;书 写。(各一分)
【小题2】B(2分)
【小题3】(1) 浮动的`月光闪耀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湖水里的玉璧。(2分)
(2) 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月色洁白(皎洁)如同白天一样。(2分)
【小题4】醉翁亭清幽秀美 桃花源恬静优美 富春江清新宜人(2分)
【小题5】一是用以烘托“迁客骚人”因为景物的明媚而产生的喜悦之情;二是为引出下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议论。(两点共4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 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具体要求有准确理解实词的常用义,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等。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这里重点注意“集”“书“古今异义。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 这里是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虚词的用法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特别掌握有关“之”“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这里A 助词/代词;C 语气词/代词;D 因此/给这些。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时,注意“跃金”“沉璧”等重点词汇的理解。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 学生要了解有关对偶修辞的特点,同时能够从所学文章的内容进行学以致用,语言运用合理即可。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5】
试题分析 体会文章表现手法,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作用的类型。总结为 这里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情怀。
考点 鉴赏表达技巧和写作手法。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观月记原文及译文
原文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译文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
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
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
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
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观月记》重点词语释义
1、金沙堆 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2、临水胜 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
3、观 观赏。
4、宜 适宜,应当。
5、去 距离。
6、盖 句首语气词,表示假设,推测。之 指代有中秋月而又近水的城郭宫室。
7、若夫……则…… “如果不是……那么……”。或者“要么……要么……”。
8、诚 果真。
9、独行以夜 在黑夜中独行;“以” 于。之 往。
10、蕲(qí) 通“祈”,求。
11、玩 欣赏。
12、“其具”句 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 其 语气词,大概。四美 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 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3、八月之望 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洞庭 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
14、天无纤(xiān)云 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15、沙 指金沙堆。当……之中 处在……之间。青草 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16、“四环”二句 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17、尽却 全部退去。却,退。童隶 书童仆役。
18、正黄 纯黄,指没有杂色。
19、与月相夺 和月光争辉。
20、激射 喷射。
21、目眩(xuàn) 眼花。
22、阆(làng)风 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 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广寒宫 即月宫。
23、身 亲自。
24、如是而止 如此而已。
25、于是 在这里。备 齐全,完备。
扩展资料
观月记创作背景
《观月记》选自《于湖居士文集》,作者为张孝祥。张孝祥,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
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为女真金朝所灭,徽、钦二帝被俘,同年,康王赵构(即宋高宗)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建立了南宋政权。在南宋与金朝常年对峙的风雨之中,发生了百姓大规模南迁避难的情况。张孝祥之父张祁亦率母领弟避难移居至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
绍兴二年(1132年),张孝祥出生在明州鄞县桃源乡(今宁波市鄞州区横街镇)方广寺的僧房中,并在鄞县生活到十三岁。
由于孝祥伯父张邵因不肯屈膝金朝而被拘禁在彼,而父张祁仅任小官,张家在鄞县又无田产,因此较之于陆游,朱熹,张元干等出身书香门第,家境富足的同时代文人境况不同,张孝祥是在贫苦中成长,如王质在《于湖集序》中所云 “故宋中书舍人奋起荒凉寂寞之乡”。
绍兴十四年(1144年),张祁举家返乡,然而并没有回故乡历阳,而是居于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芜湖位于长江之南,金人威胁较少。芜湖、于湖二县名字唐后混淆,因此张孝祥自号“于湖居士”,指代实际是芜湖,亦足见他对芜湖这一第二故乡的深厚感情。
张孝祥自幼资质过人,被视为神童,《宋史》称他“读书一过目不忘”,《宣城张氏信谱传》说他“幼敏悟,书再阅成诵,文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
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二十三岁,参加廷试。高宗亲自将其擢为第一,居秦桧孙秦埙之上,同榜中进士的有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此次科举考试,本来掌握在秦桧手中,因为高宗干预,张孝祥才能得中状元。高中状元一事,改变了他一生命运。
登上政治舞台不久,张孝祥便站在了主战派一面,一则,他方第不久便上言为岳飞鸣冤,二则,他在朝堂上对秦桧党羽曹泳提亲“不答”,这一对主和派鲜明的反对立场,使得他得罪秦桧一党。秦桧指使党羽诬告其父张祁杀嫂谋反,将张祁投入监狱,百般折磨,张孝祥因此牵连受难,幸而秦桧不久身死,才结束了这段艰难的时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至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的五年中,张孝祥官居临安,接连异迁,直至升任为中书舍人,为皇帝执笔代言,平步青云之态,难免遭人嫉妒。汪彻一纸弹劾,使其丢官外任。罢官以后,张孝祥回芜湖闲赋两年半,在此期间,金主完颜亮南下。
张孝祥虽无官职,仍旧密切关注战局变化,并提出抗金计策,致书李显忠、王权等大将,据陈战略。他的好友、同年进士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金兵,迫使金主完颜亮移师扬州渡江,完颜亮最终被部下叛将所杀,南宋朝廷得到相对的稳定。
听闻此事后,张孝祥当即作了一首《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词中所呼“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表达了他渴望能够建功立业,做一番事业的心情。采石战后,他赴建康,谒南宋主战重臣张浚,席上赋《六州歌头》词,慷慨激愤,张浚为之罢席。其爱国拳拳之心可鉴。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张孝祥复官,知抚州。隆兴元年(1163年),孝宗即位,知平江府,时值宋军遭符离之败,损失惨重。
张孝祥创作《观月记》时是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任上被免职,自桂林北上,途经洞庭湖,舟泊金沙堆,时当中秋,独登观月,作本文以记之。中秋观月,是诗文中常见的题目;在洞庭湖中的金沙堆观中秋月,则别有一番景象与情趣。
张孝祥的其他作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观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