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菇栽培技术 凤尾菇栽培配方
凤尾菇的种植方法全过程
1、栽培场地凤尾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选择瓶栽、箱栽、室内大床栽培及室外栽培,其适应性比较强,在墙角或者果园依然能够生长。2、栽培原料凤尾菇的栽培原料比较多,如稻草、棉籽壳、废棉、麦秸、玉米芯、甘蔗渣、木屑、树叶、甜菜废丝、纸屑等都可以,在栽培的时候,需要进行合理的配比出培养料 (1)木屑、麦麸培养基 木屑(阔叶树)78%、麦麸(或米糠)20%、蔗糖1%、碳酸钙1%,水调至含水量60~65%左右。(2)棉子壳、麦麸培养基 棉子壳78%、麦麸(或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水调至含水量60~65%左右。(3)木屑、棉子壳、麦麸培养基 木屑40%、棉子壳38%、麦麸(或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水调至含水量60~65%左右。3、消毒和播种播种前,需要对栽培场地进行清洁消毒,用5%石灰水喷酒或5%石炭酸喷雾即可,也可以使用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液消毒,然后采用地膜垫底播种,底层用种量可少些,最上层用种量偏多,每层压平。播种后,加地膜覆盖。4、出菇期及采菇后管理播种后1-3周,斤进入到了发菌期,这个时候要注意观察食料是否正常,温度、水分是否合适,有无杂菌污染现象,若菌丝发育正常, 温度控制在18-25度为宜,并保持湿润。出现污染,要及时用多菌灵粉处理,栽培的时候,要注意加大通气量。采完菇后,要清除烂残菇,凉干,喷一次重水,再加盖地膜封盖,为了延长采菇期,可适当加喷2%白糖水。在这过程中,要注意预防虫害。
凤尾菇培养方法 凤尾菇栽培技术介绍
1、选地
栽培凤尾菇最好的地方是在畦地,凤尾菇喜湿不喜欢光。所以我们在选地的时候需要尤其注意温度和光线的问题,应该选择在空气湿润度相对较高,光照不充足,荫蔽大的地方。在这样的条件下,菌丝生长的更快,出菇肉质会更肥美。
2、播种
在播种凤尾菇菌种的时候,应该先用3%的生石灰淋在畦地地表面。然后在坑内铺上大约5厘米的培养料,将第一层菌种播上去,之后在菌种上面铺一层培养料,又继续播一层菌种,一直到将畦坑填实。
3、管理
凤尾菇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3到28度,子实体最适宜生长温度在25度左右,我们在最好不要在夏季温度高的时候播种,因为那样培养料很容易毁坏。在出菇后,菇房最好保持20度到25度之间,注意通风。幼小的菇蕾,需水量很大,但是不能直接喷水,此时应注意保持空气湿度。
帮帮忙,怎样种植凤尾菇我的朋友想
凤尾菇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比蘑菇、草菇、木耳等食用菌适应性更强,栽培简单易行,生长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收效快,于每年3-11月份在果园空间用稻草等农业作物秸秆为原料进行栽培,一般1千克干料可产新菇1.2千克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1.选地,畦地应选择在果树生长期阴蔽较大的空间,畦床宽1米、深30-35厘米、长8-10米。用土在畦的北沿筑50厘米高的矮墙,南沿筑10厘米左右高的土埂,南北墙上每隔40厘米左右架1根竹棍,以便覆盖塑料薄膜及草帘。畦两侧挖北高南低的排水沟。两畦之间留人行道,宽60-80厘米。
2.配料,①稻草50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石膏1千克、尿素100克。②粉碎的玉米穗轴50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石膏1千克、尿素100克、多菌灵100克、水70千克。③粉碎的花生壳与秸秆50千克、麦麸10千克、糖1千克、石膏粉1千克、多菌灵100克、水48千克。
3.播种,播种前用3%的生石灰液将阳畦地面浇透,坑内不要放地膜。在坑内铺上5厘米厚的培养料,均匀地播一层菌种,再铺5~6厘米厚的培养料,再播一层菌种,最上层的菌种用量占总菌种量的50%,然后将料面拍平压实,盖上经灭菌处理过的旧报纸。一般每50千克干培养料播种5~7千克栽培种,即每平方米栽培料可播500毫升瓶装的栽培种。播后盖上塑料薄膜和草帘。
4.管理,凤尾菇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35℃,最佳适宜生长温度是23-28℃。子实体(即食用部分)生长温度范围较广,在10-32℃条件下均能出菇,但以25℃最宜。因此播种后要注意防止畦床内温度过高,特别是8-9月份播种,培养料很容易“发烧”。当阳畦温度超过35℃时,要揭膜通风透气并盖草遮阳。播种后2~3天菌丝开始定植、生长。15-20天,菌丝长透培养料。此时要注意通风透气,加大空气湿度,适当用散射光照射。再经7-8天出现小菇蕾。此时要加大通风量,每天用喷雾器喷水雾2~3次,要勤喷细喷,以免菇和床面上积水。
5.采收,出现菇蕾5-7天后,尚未大量放射孢子时为采收期。采完一批菇后,要把菇床上残留的菇脚、死菇清理干净,并用小耙子轻耙料面、以刺激新菌丝生长。然后喷少量水,用手或木板把料面轻轻压平,盖上塑料薄膜使菌丝恢复生长,几天后待再次出现菇蕾时,揭去塑料薄膜,10-15天又可采收第二潮菇,每茬菇可采收4-5潮,整个周期约为90天。
如何种植凤尾菇
提高稻草栽培凤尾菇的产量几点建议。
1、稻草的选择和消毒 稻草是凤尾菇生长的基质。凤尾菇生长的营养主要来自于稻草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消毒的好坏,不仅与基质的理化性质有关,还与杂菌的污染率有关。因此稻草的选择与消毒是高产稳产的先决条件。
2、严格掌握好适宜的温度 凤尾菇菌丝在15至35摄氏度均能生长,以24至27摄氏度为最适温度范围。高于30摄氏度菌丝易老化,产量不高。低于20摄氏度则菌丝生长缓慢,延长了栽培周期。还有可能被杂菌入侵,造成减产。
3、接种与铺料 接种应以分层撒播为好,一般分三层料,三层播种,料面表层一定要播种,且播种量稍大些。这样菌种在料中分布均匀,便于向四周扩展,为早出菇打下基础。
凤尾菇就是平菇的一个品种,参照平菇的栽培技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