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湟影评博客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生活资讯

世说心语 世说新语作者简介

影评小编2023-03-09生活资讯61

世说新语30则名篇

世说新语30则名篇列表

1、【望梅止渴】

【来源】《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释义】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2、【管中窥豹】

【来源】《世说新语·方正》。

王子敬(王献之)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蒱,见有胜负,因曰 “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 “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释义】指片面看问题。有时也指从微小的方面推知全篇。与“见微知著”近似。

3、【肃然起敬】

【来源】《世说新语·规箴》。

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 “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释义】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 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4、【华亭鹤唳】

【来源】 《世说新语·尤悔》。

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 “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释义】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5、【身无长物】

【来源】《世说新语·德行》。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释义】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6、【道旁苦李】

【来源】《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释义】道路旁的苦的李子。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7、【人琴俱亡】

【来源】《世说新语·伤逝》。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释义】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8、【难兄难弟】

【来源】《世说新语》。

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释义】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今多反用,难字念去声,讥讽两人同样坏。也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又指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9、【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来源】《世说新语》。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 “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寻亦收至。

【释义】比喻整体遭殃,个体(或部分)也不能保全。也有面对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要从容地面对它。不能乱了阵脚的意思。

10、【鹤立鸡群】

【来源】《世说新语·容止》。

有人语王戎曰 “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释义】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11、【渐入佳境】

【来源】《世说新语·排调》。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 “渐至佳境。”

【释义】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12、【标新立异】

【来源】《世说新语·文学》。

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冯怀)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埋于二家之表;立异于众贤之外。

【释义】独创新意,理论和别人不一样。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13、【千里莼羹】

【来源】《世说新语·言语》。

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释义】千里湖里莼菜做的汤,味道鲜美,不必用盐豉做调味品。泛指有地方风味的土特产。

14、【七步成诗】

【来源】《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释义】七步之内能完成一首诗,比喻人的才思敏捷,知识渊博。

15、【割席分坐】

【来源】《世说新语·德行》。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其门,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尔非吾友也。”

【释义】意思是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 。

16、【一览无余】

【来源】 《世说新语·言语》。

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释义】意指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也指事物简单,看得十分清楚。

17、【盲人瞎马】

【来源】《世说新语·排调》。

桓南郡与殷荆州共作危语,殷有参军在坐,云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释义】盲人骑着瞎马走路。原比喻情况危险或不了解情况就盲目行动,处于极其危险的情况中。后比喻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18、【席不暇暖】

【来源】《世说新语·德行》。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释义】指连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19、【一往情深】

【来源】《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 “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释义】指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

20、【咄咄逼人】

【来源】《世说新语·黜免》。

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释义】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贬义。

21、【拾人牙慧】

【来源】《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云 “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释义】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22、【卿卿我我】

【来源】《世说新语·惑溺》。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 “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 “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释义】卿卿我我,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23、【面如傅粉】

【来源】《世说新语·容止》。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释义】形容男子美貌。

24、【蒹葭玉树】

【来源】《世说新语·容止》。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释义】蒹葭 价值低微的水草,比喻微贱。玉树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树。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

25、【玉山将崩】

【来源】《世说新语·容止》。

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释义】玉山 比喻品德仪容美好的人。形容酒醉后东倒西歪的样子。

26、【东床快婿】

【来源】《世说新语·雅量》。

郄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郄信 “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郄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郄公云 “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释义】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是女婿的美称。

27、【倚马可待】

【来源】《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云 “当令齿舌间得利。”

【释义】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倚 靠。

28、【截发留宾】

【来源】《世说新语·贤媛》。

侃母湛氏语侃曰 “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释义】把头发剪了来招待客人,形容母亲贤德好客。

29、【遇人不淑】

【来源】《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 “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 “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行。”山公曰 “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释义】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30、【颊上三毛】

【来源】《世说新语·巧艺》。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 ”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释义】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世说心语是什么意思

歌曲《世说心语》是孙燕姿第十一张专辑《是时候》中的第一主打歌曲,由林怡芬/ Jay Lim作词、Jay Lim作曲。在这首歌里,燕姿特别节选了一位印度女诗人Sarojini Naidu 的诗作“Life”,在歌曲中念诵为背景声音。这位女诗人与印度圣雄甘地同期,具有政治家、女权运动者、印度的南丁格尔与印度独立运动的自由斗士等多重身分,是印度第一个任国大党主席的妇女、第一位担任邦行政长官的伟大女性。燕姿节选的诗句大意是说 「除非你力战过悲伤与恐惧,承受过让你梦想破灭的年岁,因剧烈的欲望而受伤、因冲突倾轧而疲惫不堪,孩子啊,你不算真正的活过 这就是人生。」这段诗句有如弦外之音,增添了「世说心语」的思考深度。燕姿想要借「世说心语」告诉大家 这4年,燕姿已经与自己打了一仗,过去所有人生的经历,都在时间里沉淀,化成了音乐的养分,滋长出新的生命,唱出全心的歌声。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共三十六篇,列于卷首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是所谓的“孔门四科”。

德行,指人的道德品行。郑玄注《周礼.地官.师氏》日:“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其内容不外乎儒家所提倡的忠孝节义、仁信智礼等道德规范。

德行中有许多故事,有至孝至慈的故事,如王悦“事亲尽色养之孝”、王绥为“试守孝子”、郗鉴吐哺;有品行高尚的故事,如庾亮不卖的卢、阮裕焚车;有廉洁自律的故事,如殷仲堪“食常五碗盘”。

一.庾亮不卖的卢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已而移于他人哉 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意思是说,庾亮所乘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劝他卖掉这匹马。庾亮说:“我卖掉此马,必定有买它的人,那又害 了它的新主人。难道可以因这 马对自己不利就把祸害转移给别人吗 过去孙叔敖杀死两头蛇为后人除害,成为古来的美谈。我仿效他不卖凶马去害人,不也算是通晓事理吗 ”。如果可以我觉得庾亮应该是偏向于儒家思想的,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是儒家思想吗?从内向外推,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自己不希望买到的卢马,别人肯定也不希望这样,所有就不去买给别人。孙叔敖也是一样的,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孙叔敖儿时出游遇到两头蛇,传说见到两头蛇的人会死去,他怕别人再遇见,就把蛇杀死,然后埋掉了。

二.阮裕焚车

阮光禄在剡 ,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遂焚之。自己拥有一辆好车,却因为别人不敢借而去烧毁这辆车子。只是因为,“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虽然他有自己的想法,但我也有自己的见解,我并不觉得他对于这件事情上做的有多好,因为他自己可能当时自己内心确实是过不去,但他烧毁以后,如果其他人要借呢,他借不借呢,这不是明显的“得不偿失”吗?

可能我自己的见解有错,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世说新语哦。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

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 ,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南郡公。

永初元年(420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著有《后汉书》《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

内容简介

《世说新语》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是都符合史实。